APP下载

近四十年来唐蕃和亲研究综述

2021-09-12陈依依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9期
关键词:研究综述

陈依依

摘要:和亲是中国古代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交好的常见方式,唐蕃和亲是唐蕃关系研究的重点之一,众多学者专注于此,笔耕不辍,研究成果丰硕。本文将对近四十年来有关唐蕃和亲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分析,希冀推动学界对唐蕃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关键词:唐蕃和亲;唐蕃关系;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K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9-0025-02

在近两百年的唐蕃交往中,和平交往一直是主流。近四十年来大量学者在这方面研究中倾注了心血,产生了丰硕的成果。

1唐蕃和亲总体评述

恰白·次旦平措著,何宗英译的《以友好为主流的唐蕃关系》一文,从历史学的角度强调唐蕃关系是以友好交往为主的:“从历史事实来看唐蕃之间的关系史的主流是友好的[1]。”作者以犀利的文笔反对一些学者所鼓吹的双方一直处于战争状态,批驳了某些人离间汉藏两族的言行。彭京伟在支持前者观点的前提下,在《也说唐蕃和亲》中提出:“反对过分美化唐蕃之间的和亲政策[2]。”他从历史角度分析得出:对于唐蕃和亲唐人是不满意的。比如杜甫曾作诗《即事》:“闻道花门破,和亲事却非。人怜汉公主,生得渡河归。”诗中汉公主指宁国公主,她下嫁回纥却换来了回纥军队对唐朝的入侵。李山甫曾在《阴地关崇徽公主手迹》和《代崇徽公主意》中写道:“谁陈帝子和番策,我是男儿为国羞。”“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这些诗都表明当时的唐人对于唐蕃和亲政策并不十分赞同。

2唐蕃和亲的原因

唐亡不久即成书的《旧唐书》记载:“西戎之地,吐蕃是强,蚕食邻国,鹰扬汉疆,”这句话说明了吐蕃对唐的威胁,也包含了唐对吐蕃的无奈以及对唐实力的部分否定。这也是影响唐蕃和亲的重要因素。马晓丽,穆琛认为:“唐朝不论是初期强盛之时对突厥、吐蕃、吐谷浑的和亲,还是中后期衰落之后对回纥的和亲,都有明显的绥靖意味,与其羁縻政策相配合,安抚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以求和平安稳[3]。”范香立进一步从唐统治集团血统分析:“经历了长期的地缘、血缘与文化上的胡汉融合,唐统治集团民族偏见较为淡薄,较为容易吸收经验教训,并能继承和发展进步的民族观。尤其是唐统治者視四海如一家‘爱之如一等意识和观念,是唐朝推行较为开明民族政策的思想基础,也是和亲政策得以实施并能取得成就的重要前提[4]。”雷学华则从唐太宗个人处事态度出发,提出:“对于民族问题,唐太宗一向持慎重的态度,尽量采取怀柔的方式解决民族间的纠纷,尽力避免采用军事手段。国之道,安静为务,一与虏战,必有死伤,处理吐蕃问题当然也是和为上策[5]。”

3唐蕃和亲的意义

除了对唐蕃和亲的原因进行探讨外,学界对唐蕃和亲的影响及意义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究。总体而言,学者们对唐蕃和亲持肯定态度。安丝薇在《唐与吐蕃和亲意义》一文中提到:“唐与吐蕃双方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在政治方面,调整了汉藏民族之间的关系,为唐王朝、吐蕃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二,在经济文化生活方面促进了两国的经济文化发展交流。第三,在军事方面,求得了边境一定的和平时期,人民能够休养生息[6]。”关于唐蕃和亲的政治意义,雷学华做了进一步的探究,他认为:“唐蕃和亲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和亲,吐蕃统治者承认了唐朝的宗主地位,唐蕃关系不再是平等的、各自独立的政权关系,而是唐朝中央政府与吐蕃地方政权的新的政治隶属关系。从贞观八年起,吐蕃地区(青藏高原)便正式纳人了唐朝的版图,成为大唐帝国的一部分,唐朝对之实行间接地统治,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7]。”关于唐蕃和亲的经济意义,王沂暖、唐景福在 《藏族文学史略》中提及:“远从汉族地区,来了王后公主。把三千八百种粮食,带到咱们藏土。藏地从此开始,种上了各种粮谷。远从汉族地区,来了王后公主。把五千五百名工匠,带到咱们藏土。给西藏地区工艺,打开了发展门户。远从汉族地区,来了王后公主。带来了五千五百,各种各样牲畜。给藏地洁白乳酪,打下了丰产基础[8]。”关于唐蕃和亲的文化意义,费习宽则强调汉文化对西藏地方的影响。他认为:“和亲公主所携物品中,除丝绸布帛、百伎等外,还有大量的典籍,囊括经史子集佛道,涉及政治、经济、文史、医学、历算诸方面。唐蕃和亲对汉地典籍在吐蕃的流传有开创之功,汉籍入藏推动了吐蕃译经事业的繁荣,传播了汉文化,对吐蕃产生深远的影响[9]。”关于唐蕃和亲的军事意义,张传奇提出:“唐王朝与吐蕃通过和亲活动,建立了以唐王朝为主导的‘甥舅关系,基于此种以姻亲为纽带产生政治关系,进一步产生军事同盟性质关系[10]。”他认为,贞观二十二年唐朝王玄策使团出使西域,被中天竺所掠,吐蕃发精兵相助于王玄策击中天竺,大胜而归。这是作为“甥国”的吐蕃向作为“舅国”的唐朝提供援助的最早历史记载。后来唐王朝经历“泾源兵变”,吐蕃又派兵助唐平乱也是唐蕃“甥舅情谊”的体现。唐蕃军事同盟更为直接体现是在公元783 年的“清水会盟”。盟文记载:“与吐蕃赞普,代为婚姻,固结邻好安危同礼,甥舅之国,将二百年……蕃国展礼,同兹和叶,行人往复,累布成命。是必诈谋不起,兵车不用矣[11]。”这清楚的表明由于唐蕃和亲,两国成为甥舅之国,互罢刀兵,和平相处。此外,更多的学者对唐蕃和亲的现实意义更为关注。他们积极探讨唐蕃和亲对推动“汉藏一家”形成的影响。陆庆夫、段园园在《唐蕃和亲与汉藏文化圈的形成》一文中认为:“唐蕃和亲的史实证明,早在1300多年前,汉藏人民之间的亲密关系就已经建立了,可以说文成公主与金城公主的和亲吐蕃为汉藏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因为她们的努力和付出,“汉藏一家”的共同文化圈日益形成[12]。”

以上就是近四十年来研究唐蕃关系和平交往中的主要成果,从这些内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唐蕃和平交往不仅有利于当时的人们,而且也为后世中华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提供了历史依据。

参考文献

[1]恰白·次旦平措,何宗英.以友好为主流的唐蕃关系[J].中国藏学,2008(1):45-48.

[2]彭京伟.也说唐蕃和亲[J].大众文艺(理论),2009(21): 170.

[3]马晓丽,穆琛.新世纪以来中国古代和亲研究述评[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60-69.

[4]范香立.唐代和亲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5.

[5]雷学华.论唐蕃和亲的原因与历史意义[J].广西民族研究,1998(1):35-39.

[6]安丝薇.唐与吐蕃和亲的历史意义[J].新西部(理论版),2013(2):107-108.

[7]雷学华.论唐蕃和亲的原因与历史意义[J].广西民族研究,1998(1):35-39.

[8]王沂暖,唐景福.藏族文学史略[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3):34-48.

[9]费习宽.唐蕃和亲视野下的汉籍入藏考论[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1(2):50-56.

[10]张传奇.和亲视角下唐蕃关系中的军事同盟性质[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0(6):39-44.

[11]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2]陆庆夫,段园园.唐蕃和亲与汉藏文化圈的形成[J].人民论坛,2008(8):56-57.

(责编:王锦)

猜你喜欢

研究综述
产业经济研究的发展新进程
敦煌古代武术研究综述
心理健康教师能力构成的研究综述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儿童旅游研究综述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中国精神”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