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科学课中诚信品质的培养

2021-09-12沈航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培养策略

沈航

摘要: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的价值准则之一,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维持社会秩序的纽带,是和谐人际关系的良药,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也是民族团结进步的阶梯。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有助于塑造学生理解、尊重科学的价值观,形成理性思辨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诚信品质;培养策略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六大核心素养中的“科学精神”要求学生具备理性思维,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小学科学课程是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小学阶段的科学课,既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广袤天地,也是进行诚信教育,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求知求真的重要场所。

基于小学生年龄小,科学素养的形成还处于启蒙阶段,认识自然、了解世界过程中,看待“是”与“非”、“对”与“错”时,往往仅凭浅薄的生活经验和主观意识,盲目地定论。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实验探究过程中进行实验数据记录中,往往有少部分学生记录的实验数据是不真实的。究其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种。

1. 多日连续性观察记录,遗忘某一时段的观察,为追求记录内容的完整而编造数据。

2. 课堂上实验操作不细致,小组分工不明确,没有及时记录,因急于提交结果而编造数据。

3. 实验数据与其他组有明显差异,为趋于相近而调整自己的数据。

4. 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假设不同时,为追求实验的快捷与成功而修改原来的数据。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数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树立勇于创新、求真求实的思想品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途径进行诚信品质的培养。

一、学高为师巧渗透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科学态度的学段目标,明确规定一、二年级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三、四年级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盲从,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五、六年级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小学科学教师要对小学科学课程性质有充分认识。小学科学是综合课程,同时又是一门专业课程。每节课都要落实好三维目标,让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直接生活的环境相结合,教学中应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对生物和非生物、物体和材料进行实际操作,认真观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落实课程性质在“实事求是”的维度要求。在教学中,笔者重点指导学生在做科学实验时,实验小组的记录员和实验员一定要独立担当,按照实验结果记录,保证实验数据真实有效,通过此措施让学生感受数据管理的严谨性。

二、身正为范树榜样

教师言传身教对于学生品格养成至关重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内课外,教师应当实事求是、实话实说。在科学课课堂上,学生提出未预设的问题是常有之事,如教师也不懂,不必回避,可坦诚地告诉学生自己的不足,与学生在课后一起探索并寻求答案。教师坦白告知学生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科学精神,定会在学生心中埋下诚信的美好种子。例如,笔者在高年级的教学时,无法解答学生提出的一些天文学问题,这时笔者坦然地告知学生,并一起通过阅读或上网寻求解答。后来,笔者找到了关于天文学的纪录片和学生一起学习、分享,让师生都有所收获。

三、勇于试错获新知

教师要让学生不惧失败,在科学课堂试错中获取新的知识,而不是一味追求成功。小学科学课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强调“做中学”和“学中思”,让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求善求美教育与求真教育的结合。在实验中,教师要加强巡视,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当学生实验失败时,耐心帮助学生寻找原因,让其再次实验。在科学领域,错误也是一笔丰厚的财富,这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如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未能将实验信息和数据完整地记录下来,但在汇报的过程中能实事求是,坦诚告知。这时,教师应肯定学生,再分析原因,耐心帮助学生再做一次实验。学生失去的只是一个数据,获取的却是一种美好的道德品格和科学态度。

四、并行学科,融合教育

诚信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课程中,并行学科课程,如语文课、班会课、道德与法治课、数学课等课程,也肩负着诚信教育的任务。科学教师可以主动与学科教师沟通,更好地为学生搭建诚信教育的桥梁。现行统编版语文教材中,二年级下册的《画杨桃》、三年级下册的《蜜蜂》、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等课文,都渗透着实事求是、求真求实、辩证客观的诚信品质教育,科学教师可以与语文教师加强联系,在进行相关课文学习时,顺势对文中科学故事或者科学精神进行挖掘。

五、家校合力建机制

(一)小组建制能互相监督

科学课上,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小组合作中,要明确分工与任务,教师要鼓励组员自荐岗位、领取任务,发挥众人所长,避免实验过程中出现遗忘记录、统计有误等情况。教师提倡说实话、讲诚信,让学生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学生便会从课堂规范、同学监督、自我提醒中,内化说实话的行为,养成诚信品格。

(二)教师与家长合作沟通

科学课前后的观察,需要连续性多日、多时段的观察与记录,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途径,与家长沟通联系,如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取得家长的认同与支持,对于学生观察实验的失败与成功、观察记录的详尽与疏漏,及时提醒、鼓励或者疏导,就能使诚信教育效果更为理想。

基础教育阶段是建立一个人系统科学思维的重要时期。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都不可偏废。未来,青少年不一定从事上述职业,但全面的科学教育一定能够帮助他们塑造理解科学、尊重科學的价值观,形成理性思辨的良好习惯,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更好地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与诚信教育和谐统一,将会是今后教学中持续关注的问题,只有在课堂上多关注学生德育,解决教育问题,学生才会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EB/OL].(2017-08-22)[2021-06-1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709/t20170904_313128.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丁奎岭.以诚信回应公众的科学期待[N].中国科学报,2021-03-16(001).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课培养策略
小学科学课物理环境的建设研究
新课程下小学科学课的几点思考
浅谈科学课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课对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分析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上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