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读五步”课外悦读指导模式的实践与探究

2021-09-12邓欣然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7期

邓欣然

摘要:语文学习的差距主要在于课外的阅读与积累,统编教材十分重视落实整本书阅读。详细研究了如何帮助小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根据统编教材的具体学情,探究出“三读五步”课外悦读指导模式,将阅读知识与阅读技巧有机结合,为小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提供有效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课外悦读;“三读五步”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统编教材在编制方面有许多创新的举措,其中“快乐读书吧”的设置,将整本书阅读从课外正式纳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课程体系中,使课外阅读课程化。如何有效地进行整本书阅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根据统编教材的阅读目标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具体学情,笔者探究出“三读五步”课外悦读指导模式,为整本书阅读提供了有效策略与方法,让学生在“悦读”中觅得桃花源。

“三读五步”课外悦读指导模式中的“三读”,是指导读、深读、议读。“五步”是指:联系课文,导读激趣;整体感知,制定计划;深读赏析,掌握方法;议读探究,展示交流;群书共享,拓展延伸。

“三读”是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三个阶段,教师需要在每个阶段设定不同的目标上一次课外阅读指导课,总共需要三个课时。“三读”贯穿于“五步”之中,其中第一、第二步用一课时;第三步用一课时;第四、第五步用一课时。

导读,即学生还没开始读书时,教师就可以上“整本书阅读”指导课。上导读课是为了向学生推荐一本好书,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深读,即学生正在读一本书,读得差不多的时候,教师可以节选这本书的精彩片段,围绕书中的人物或设置一个切入点,与学生共同探讨,感受阅读乐趣。

议读,当学生读完后,师生在课堂上交流分享感受和领悟,展示阅读成果。

一、联系课文,导读激趣

教师应结合“快乐读书吧”的内容,推荐学生阅讀符合年段特点的好书,从课内到课外,由一篇课文延伸到整本书。

(一)利用动画片和影视作品激趣

例如指导学生阅读《西游记》时,可以在课上放映“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等经典片段,唤起其阅读期待。

(二)利用活动激趣

在指导阅读四大名著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绘制一张红楼主要人物关系图,画一张“西游”取经路线图,制作一张独特的水浒和三国英雄“人物名片”等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三)利用悬念激趣

对于情节一波三折的书籍,教师可巧设谜题,提出疑惑;可展示令人出乎意料的结局;也可在分享故事的高潮部分时戛然而止,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好奇心。

二、整体感知,制订计划

阅读一本好书之前,应教会学生先看书本的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等,把握整本书的主要内容及脉络,猜测情节的发展与故事的结局。如阅读《西游记》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章回小说的标题猜测故事情节。

接着,教师可以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指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提示学生先试读几页,记录大致的阅读时间,再根据总页数估算读完整本书所需的时间。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每天的阅读量,课后适时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督促学生做好阅读记录,激励学生持续阅读。

三、深读赏析,掌握方法

完成了导读的铺垫,教师可以节选整本书中最为精彩的片段部分,选取一个主题、一个切入点让学生深度赏析,从而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技巧与方法。

(一)品读精彩片段,深入文本赏析

例如在推荐《三国演义》时,笔者用课件展示了“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等精彩章节的内容,声情并茂地示范朗读,请学生一起朗诵共读,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二)剖析人物形象,探究人物性格特点

例如在推荐《水浒传》时,笔者用课件展示出人物的外号,如智多星吴用、及时雨宋江、花和尚鲁智深等,让学生分享彼此喜欢的人物,畅所欲言,从细节入手,找出关于这些人物的精彩片段,探究人物性格特点。

(三)找准话题切入点,深度“聊书”

《红楼梦》是一部恢宏的巨著,涵盖历史、民俗、文化、情感等丰富的内容,即使是青少年版,学生也难以深刻地理解。除了课文所摘选的《红楼春趣》放风筝的章节,其实《红楼梦》中还有很多芳情雅趣,如饮酒赋诗、行酒令、开诗会、折柳送别等。因此笔者以“趣”为主线,从课内到课外延伸,让学生收集《红楼梦》中更多有趣的片段,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读整本书的目的。

找准切入点进行深度赏析之后,教师应该教会学生一些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1. 精读法,即一字一句仔细研读的阅读方法。边读边思考,抓住关键词句细细品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养成专心读书的好习惯。

2. 略读法,即在读书时翻开序言、目录或开头、结尾,然后快速浏览,以最短的时间握整本书的结构脉络与主要内容,使学生高效阅读。

3. 速读法,即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采用“扫读式”“跳读式”等,大量阅读,更好地达到整本书阅读的目的,如《中国成语故事》这类书籍。

4. 选读法,即读自己喜欢的章节,或者围绕自己喜欢的人物去阅读与之相关的情节,带着问题去读,迅速捕捉信息。

5. 批注法,即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批注的方法。引导学生边阅读,边用符号圈点勾画,画出令自己印象深刻、感触很深的关键词句,并在书中空白处写下此时此刻的领悟与感受。

四、议读探究,展示交流

(一)开展读书交流分享会

如在师生共读《童年》后,教师确定一个主题开展课外阅读交流分享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复述书中的主要内容、精彩片段,畅谈感想体会、分享好词好句等。

(二)举办班级故事会

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故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取最喜欢的一个童话故事,准备好相关的道具,在班级举行讲故事比赛。学生在讲故事时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用故事中人物的口吻讲,可以在故事简略处“补白”,尤其是人物的心理活动;也可以改编或续编故事。这种方式尤其适用于低中年段的学生。

对于高年段的学生,如在师生共读《木偶奇遇记》时,教师可让学生分小组把精彩章节改编成剧本,让学生在课上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表演课本剧需要小组商量角色的分配、琢磨人物的内心活动,还需准备道具,进行排练,这些都能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举办读书成果展示会

学生在阅读指导课上分享自己的阅读记录本、阅读存折、读书笔记、读后感、精彩情节配图、阅读卡、思维导图等,通过评比将优秀的作品粘贴在班级展示栏上,評选出班级阅读之星和书香小组。

(四)读写结合,展示交流

读完一本书之后,可引导学生对书本内容进行仿写、扩写、缩写、改写、续写等,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大声念出自己的作品。如在分享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学生对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深感同情,于是给小女孩改写了一个暖心的结局。

五、群书共享,拓展延伸

读整本书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应该让学生从读整本书到读一类书,从整书细读到群书共读,从而博览群书、热爱阅读。

例如五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的内容是民间故事,教师可以通过课内的《牛郎织女》延伸到课外,推荐学生阅读另外三个民间故事《梁祝》《孟姜女》《白蛇传》,并根据本单元的习作目标和习作要求进行缩写。

“三读五步”课外悦读指导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建立学生的阅读期待,还让学生掌握了课外阅读的技巧与方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一本书到一类书,从整本书到多本书,熟能生巧,静而生慧。语文教材的改版,课外阅读日益重要,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引领学生博览群书,终身学习。

阅读,就像在学生的童年里播下一粒粒最美妙的种子,这颗种子在纯净的心田中生根发芽。读书使人快乐,让我们一起努力,将“悦读”进行到底,让学生在“悦读”中觅得自己心中的桃花源。

参考文献:

[1]柳红梅.基于“快乐读书吧”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J].读天下(综合),2017(20).

[2]黄淑琴.整本书阅读指导理念下语文课外阅读策略探讨[J].成才之路,2020(02).

[3]李怀源.小学读整本书教学实施方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