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型乡村发展运动休闲产业的规划路径与策略

2021-09-11吕勤智朱晨凯高煊

江苏农业科学 2021年16期
关键词:全民健身体育产业乡村振兴

吕勤智 朱晨凯 高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众化的休闲时代已经到来,在具备资源条件的乡村发展运动休闲产业是结合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条重要发展路径。乡村运动休闲产业将作为我国未来大众健身休闲系统中的一环,提供独具特色和多样化的运动休闲体验服务,乡村运动休闲将成为民众运动休闲选择中的重要部分,发展乡村运动休闲产业具有推动全民健身和乡村振兴的双重意义。分析鄉村具有发展运动休闲产业的资源条件以及开发运动休闲项目的可能性,探究在休闲学理论指导下发展乡村运动休闲产业的建设思路,使其在建设高品质运动休闲小镇的实践工作中发挥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全民健身;乡村振兴;资源型乡村;运动休闲;体育产业;规划;策略

中图分类号: F32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1)16-0013-05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开始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注重运动休闲、康体养生,希望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中从事各式各样的休闲活动,以达到转换心情、强身健体和创造生活乐趣的目的。人们对物质与精神的需求带动休闲相关产品和服务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传统的乡村休闲旅游模式已不能够满足大众休闲趋势下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新需求,这为发展乡村运动休闲产业带来了广阔前景。乡村运动休闲产业兼运动、观光、康体和休憩等综合性旅游体验为一体,将会成为城市居民健身休假的热门休闲项目。近年来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支持乡村旅游和乡村运动休闲产业发展,提出在全国培育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乡村小镇。2017年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支持发展以运动休闲为主题打造具有独特体育文化内涵、良好体育产业基础,集运动休闲、文化、健康、旅游、养老和教育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空间区域、全民健身发展平台和体育产业基地。党的十九大更是将推进全民健身及健康中国建设摆在了重要的战略位置。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发展乡村旅游,强调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备完善、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和特色小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中强调特色小镇有序发展,引导城乡产业布局,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这些利好政策的提出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乡村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乡村运动休闲产业的构建增加了乡村旅游的多样选择以及乡村旅游内容的深度,在丰富民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乡村运动休闲产业建设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激发运动休闲消费活力、促进城乡经济共同发展和增加就业机会,对于实施乡村振兴、精神文明建设和健康中国战略都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源型乡村发展运动休闲产业的可能性与条件

1.1 乡村发展运动休闲产业的资源类型与特征

资源型乡村是指具有自然与人文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条件,并有产生经济价值可能性的乡村。我国幅员辽阔,具有发展运动休闲项目和产业的资源非常丰富。如何认识、挖掘和利用乡村中特有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人文资源发展乡村运动休闲产业,须要对乡村资源进行系统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定位和规划设计,做到科学有效地推进建设工作的开展。资源是实现乡村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的前提,乡村资源分为山地资源、水体资源、林地资源、田园资源、建筑资源、历史资源和民俗资源等,都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表1)。其中山地、水体、林地、田园等自然资源是发展乡村运动休闲产业的基础和条件,而呈现出个性化、特色化的建筑、历史和民俗等人文资源,是不同地区差异性和地方性的特征体现。

1.2 乡村资源与乡村运动休闲项目系统

乡村运动休闲资源是指能够提供作为具有参与性和体验性,以及多样化的运动休闲活动项目内容与空间的载体条件,并由此产生健康、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作用。发展运动休闲产业的乡村资源系统包括山地运动休闲、水上运动休闲、丛林运动休闲、田野运动休闲和空中运动休闲等,这些能够引发人的休闲行为和满足健身需求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共同构成发展乡村运动休闲产业的资源体系。乡村运动休闲依托于可开发利用的系统性乡村资源,为体验者提供具有休闲吸引力的运动休闲活动项目。休闲资源系统中不同类型的资源载体具有各自的特征,承载和衍生出多样化和各具特色的运动休闲活动内容,也由此形成独具特色的物质空间场所(表2)。

1.3 乡村发展运动休闲产业优势与面临的问题

与城市相比,乡村运动休闲资源因地域的不同和资源特点的差异而展现出独特性和地方性,蕴藏着更大的开发潜力。资源型乡村具有发展运动休闲产业相关的山水林田、乡风民俗、土特产品、传统民居和农耕文化等自然与人文资源的条件优势,乡村的原生态、低影响开发和大面积的可利用林地等资源,构成了发展乡村户外运动项目和休闲运动产业的基础。

由于我国对乡村运动休闲产业的科学发展方法和理论体系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缺乏对发展乡村户外运动休闲项目和产业建设决策的科学依据与体系研究,以及实施建设工作的具体技术方法与路径引导,导致在乡村运动休闲产业发展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低端化、同质化、低效率等现象普遍存在,呈现出项目设置无序、消费定位单一、内容创新不足、管理水平偏低和宣传力度不足等突出问题。出现这些现象和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科学研究和专业指导不够,缺乏对乡村资源有效利用,缺乏系统性规划与设计,产业项目实施水平低端化,缺乏科学完善的发展机制,未能形成专业化的产业集群。我国目前乡村运动休闲市场发展不够成熟,存在运动休闲产业辐射范围弱、市场和影响力小,难以形成长期经济效益,无法支撑项目的良性运转和持续开发等发展中的局限性和问题。由此,须要深入挖掘乡村在发展运动休闲方面蕴藏的潜力,科学构建乡村运动休闲产业发展建设的体系构架,探究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的可行性途径与方法,科学有序、高水平地建设乡村运动休闲产业,有效提升全民健身水平和乡村综合实力,推动乡村运动休闲产业与城乡一体化发展。

2 实现乡村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目标的路径

2.1 以休闲学理论引导乡村运动休闲产业的系统性发展

休闲指个人在自由可支配时间内,由个人意愿选择并开展的能使自我感到愉快和满足的活动。休闲活动包括休养生息、自我娱乐、增加知识和技能,主动参与社团活动等一系列在尽到职业、家庭与社会职责后,让自由意志尽情发挥的活动[1]。休闲被看作以目的性强、自愿参与并能给参与者带来愉悦感为特征的活动[2]。休闲学是以人的休闲行为、休闲方式、休闲需求、休闲观念、休闲心理、休闲动机等为研究对象,探索休闲与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以及休闲与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3]。当代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人均收入增加和假期延长等条件都进一步促进了大众休闲的需求,运动休闲消费已然成为一种主流消费和时代特征,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运动休闲产业的快速发展。大众休闲活动的增加,将会进一步扩大休闲市场的发展,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条件。休闲正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休闲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4]。

运动休闲是以健身为基础的娱乐性身体活动,人们以参加活动所获取的身心体验感受来实现休闲目的。运动与休闲结合在一起,运动是手段和形式,休闲是诉求和目的,由此达到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作用。乡村旅游与运动休闲是城镇居民为暂时脱离城市高压生活和工作环境,陶冶情操和强身健体的一项最佳选择方式,发展乡村运动休闲产业,成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建设目标和全民健身的重要推动力。当前我国乡村运动休闲产业仍处于探索性发展阶段,有必要以提升乡村综合实力为目标,挖掘乡村发展运动休闲产业的潜力,探究乡村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路径,为推动具有鲜明特色的乡村运动休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科学实践方法。

2.2 乡村运动休闲产业建设发展路径

运用休闲学理论理清休闲系统的逻辑关系有助于明确乡村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路径。法国学者杜马兹迪埃提出了著名的休闲三部曲理论,指出休闲包括放松、娱乐和个性发展3个层次[5]。放松是休闲的根本目的,人们意图用休闲来缓解疲劳、释放压力,获得身心的愉悦和放松,这是引发人们休闲行为的内在动机;娱乐是休闲的形式内容,休闲活动项目和场所是休闲的物质载体;个性发展是人们在满足压力释放、身心愉悦和强身健体等基本休闲需求之外的更高层次追求,是塑造品质、展现能力、实现愿望和理想的自我拓展延伸。基于休闲3个层次的内在关系,从休闲活动载体到产业集聚,從对高层追求的驱动力到业态融合,构建出一条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乡村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路径(图1)。

在乡村休闲产品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如何创造吸引力成为根本问题。人们到乡村进行休闲体验,是因为乡村具有差异性的特点,这种差异不仅是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差异,也包含乡村之间的差异。对自然与人文在地资源特色的挖掘和体现是最有效的吸引力,差异性决定了乡村运动休闲产业的吸引力水平;娱乐形式与内容由休闲活动项目和场所形成休闲载体,承载着为人们提供各项休闲功能的作用,多种形式的休闲项目和空间场所,是休闲体验的基础,为休闲产业集聚创造了发展条件;满足人们对个性发展的高层次需求是通过挖掘当地生态环境优势,开发符合各自定位的乡村运动休闲核心产品,以当地最具发展条件的运动休闲项目作为支撑,逐步形成产业核心发展的驱动力,以此辐射和延伸相关产业,聚集全面、多样的产业形态,优化区域产业系统,壮大配套设施和多业态融合的后备支持力量。乡村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增强产业供给能力,形成多措并举、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3 乡村运动休闲产业发展实施策略

3.1 打造根植于乡土优势资源的特色运动休闲项目

乡村运动休闲产业要以亲近自然、感悟自然作为基本构成内容,以乡村自然、人文资源为基础,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运动休闲活动。挖掘乡村资源优势发展运动休闲产业,首先在发展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要把优势资源要素与运动休闲项目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地形地貌和天然材料,打造地域性和差异化的特色运动休闲产品,重视运动休闲主题与地域特征的融合,在项目种类、规模、形式上相互协调、突出特色,形成基于地域资源优势的特色运动休闲项目;其次,充分挖掘当地人文资源提升发展运动休闲主题的文化内涵,把人文要素与运动休闲有机结合,在乡村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休闲文化的创新,体现本土文化与运动休闲的联系,强化体验者对休闲环境体验的文化感知,使体验者在休闲活动过程中加深对当地运动休闲文化的良好印象,从而形成具有当地特色和吸引力的运动休闲项目与品牌。综上所述,要最大程度发挥好在地资源的作用,形成周边地区难以复制和模仿的特色产业,加大地区竞争力。以人的活动为基础,结合各项产业设计多样化的活动空间,满足不同种类受众人群的运动休闲需求和生活服务需求,增强运动休闲活动项目和景观空间的地域感。

3.2 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平衡保护与利用的生态关系

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对自然与人文资源的挖掘,平衡保护与利用两者的关系至关重要,倡导在乡村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建设中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坚持生态规律优先、生态资本优先、生态效益优先的基本原则,避免破坏性的过度开发,减少对乡村自然环境的干扰与损害,避免浪费乡村生态和农业资源,注重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和自然资源的再生循环规律。尊重原有生态体系和乡土风貌特点,保持地域原有的乡土性,保护乡村意境,遵从当地气候风土所孕育出的乡土环境。以运动休闲主题作为景观的补充和优化手段,营造生态优良和环境适宜的乡村自然环境,创造自然和谐的运动休闲景观。遵照生态优先、因地制宜、设计引导的原则,严格遵循上位规划与设计方案的控制与建设要求,科学有序开展对乡村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建设工作,强调建设生态环境优良的乡村运动休闲产业,实现资源型乡村以运动休闲主题作为乡村产业更新与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3.3 满足受众群体多样化的运动休闲体验需求

人的休闲动机是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驱动力,促使人去感受和体验某种休闲活动。休闲体验即参与休闲活动主体从休闲活动中获得的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深层满足,进而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完整与美好[6] 。人们感受和体验休闲的必备条件是自由选择,这是休闲的核心要素和内在动机,以及掌控力的体现,更是个性表现的特质,体验的自由性选择表明对个体的尊重。由此,休闲被普遍定义为人的自由体验,使体验者在休闲活动中感受到所占据的主动地位。运动休闲体验者对参与活动的把控力越强,就越能从中获得高质量的休闲体验感受。休闲环境和运动项目承载着运动休闲产业的各项功能,是人们发生休闲行为活动的媒介与载体,须要系统性的构建来满足人们休闲体验的需求。从营造休闲环境的角度来说,空间场所应尽可能地诱发人们主动产生活动的行为,增强人与空间的互动感知,鼓励人们去探索和发掘空间乐趣,通过加强休闲主体的主动参与性以获取更大的身心自由体验。从运动休闲项目角度来说,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层、不同消费层级、不同技术水平人群的需求特点,为不同类型的体验者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高于自身能力水平的休闲活动项目会让人感到紧张焦虑,低于自身能力水平的休闲活动项目则会让人感到枯燥无聊,要想获得理想的休闲体验,需要参与和自身能力水平相当的休闲活动,以恰当的挑战性来获得运动休闲体验的感受。因此,提供丰富的运动休闲产品,满足受众群体多样化的运动休闲体验需求,是发展运动休闲产业的基础。

3.4 构建运动休闲为主体的多边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乡村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是以满足全民健身为目的,依托于乡村运动休闲资源,以一种或多种运动休闲项目为基础而开发的一系列体验产品。乡村运动休闲属于乡村休闲旅游范畴,为人们提供满足运动休闲需求和身心发展需要相关的产品、服务和设施等业态的集合。运动休闲人群来到目的地,其体验范围是宽泛的,是贯穿整个运动休闲过程的,不单是运动休闲活动项目本身,还涉及交通、服务、住宿、餐饮、娱乐、休憩等与运动休闲人群产生关系的方方面面。国家体育总局在《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提出運动休闲应与旅游、文化、养老、教育、健康、农业、林业、水利、通用航空、交通运输等业态融合发展,打造旅游目的地[7]。乡村运动休闲产业的构成要以一个或几个重点项目为基础,形成以运动休闲为核心,关联其他多边产业融合发展,包含餐饮、住宿、娱乐、度假、商务、康养、教育、培训、农耕、加工制造等周边产业,完善运动休闲产业要素,提供产业化、多元化的运动休闲产品和服务,打造一体化、大众化、多样化的运动休闲产业功能平台。以运动休闲产业为先导而带动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新时代经济转型的内在动力[8],运动休闲产业的集合化模式将极大助力乡村休闲旅游的全面发展,对统筹城乡一体化和乡村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4 结论

乡村户外运动休闲产业的建设是适应休闲时代的发展趋势,结合城市化进程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的需求。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乡村运动休闲产业规划路径与策略的研究,深入探讨和梳理了乡村在发展户外运动休闲活动方面蕴藏的潜力与资源体系,提出以提升乡村综合实力为根本目标,强调地区差异、业态融合和产业集聚,带动乡村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明确了运动休闲产业不仅优化了乡村产业结构,也拓展了乡村发展的空间领域。强调了依托自身的资源、环境等优势推进产业建设,对乡村旅游功能从过去单一的观光型、食宿型逐步拓展成为具有运动休闲特色的综合功能。这种新的经济增长发展模式,优化了乡村产业结构,提升了乡村的竞争力,并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仲广. 休闲学[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89.

[2]普卢默. 户外娱乐[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4:12.

[3]马惠娣,刘 耳. 西方休闲学研究述评[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5):45-49.

[4]刘 蕾,许 萍,马树华,等.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承德市休闲农业路径[J].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7):11-14.

[5]马 勇,周 青. 休闲学概论[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7.

[6]冯铁蕾. 人类为什么休闲[M]. 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8:46

[7]国家体育总局. 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EB/OL].(2017-05-11)[2020-12-01].http://www.gov.cn/xinwen/2017-05/11/content_5192975.htm#1.

[8]倪 震,刘连发. 乡村振兴与地域空间重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与未来[J]. 体育与科学,2018,39(5):58-64.

猜你喜欢

全民健身体育产业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的开展研究
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6-2008年体育产业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