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迷你甘薯新品系的引进及感官品质特性比较

2021-09-11吴巧玉邓仁菊张廷刚胡方礼何天久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17期
关键词:感官评价农艺性状

吴巧玉 邓仁菊 张廷刚 胡方礼 何天久

摘要 为选育出适宜贵州省种植的商品性好和风味佳的迷你新品系,对引进的14份迷你甘薯材料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感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浙20和浙132产量高、长势强、薯皮光滑、商品性较好、感官评价也较好,适宜在当地种植,可在贵州省进行下一步生产试验和示范推广种植;浙33产量在供试材料中表现理想,可进一步试种。

关键词 迷你甘薯;农艺性状;理化品质;感官评价

中图分类号 S5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7-0043-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7.012

Abstract In order to select new mini-sweet potato strains with good commodity and good flavor, the new 14 mini- sweet potato materials were introduced in Guizhou Province. The agronomic properties, yield, quality and sensory properties of potato material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Zhe 20 and Zhe 132 had high yield, strong growth, smooth skin, good commodity and good sensory evaluation, and were suitable for local cultivation, which c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next production experiment, demonstr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 The yield of Zhe 33 performed well in the tested materials, so it could be further tested.

Key words Mini-sweet potato;Agronomic traits;Physical and chemical quality;Sensory evaluation

甘薯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冠军蔬菜”。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我国粮食还十分短缺,甘薯因具有高产稳产和适应性广等优点,成为人们生活的主粮作物,当时对甘薯的评价标准是产量高、薯块大。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我国粮食问题基本解决,甘薯由传统粮食转变为主要饲料、淀粉原料,经济价值仍然偏低。20 世纪 90 年代,甘薯逐步从主粮转变为搭配精粮的健康、休闲食品,对甘薯的品质和形态提出了新的要求[1]。人们的膳食要求一是方便、快速,如适合微波炉烧烤、烤箱烘烤等;二是量小、清洁。21 世纪以来,为满足我国人民膳食新要求而成功研究的“迷你甘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畅销杭州、上海等地超市。2009 年,每块重量为 20~85 g 的鲜薯已成功出口到欧盟,表明“迷你甘薯”已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

目前“迷你甘薯”在超市销售价格为普通甘薯的3~6倍[2],产品供不应求,已成为农民增收增效途径之一。甘薯是贵州重要的粮食农作物之一,同时也是第二大薯类作物,主要用作鲜食菜用、饲料和淀粉加工等[3-4]。贵州甘薯近几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而贵州的甘薯以鲜食和作饲料为主,(除紫云红心薯外)其余甘薯品种的价格较低廉,加上贵州本地甘薯品种普遍低產。

紫云红心薯平均产量不到 11 250 kg/hm2,而在早期种植收获的紫云红心薯产量更低,约5 250 kg/hm2,在市场上销售约12元/kg,最高价格20元/kg,但产量太低,薯形不是很好,且不同土质种植收获的薯块形状差别很大,因此要为农民增加收益单靠这个品种还比较困难,因此要推进贵州甘薯产业,使农民增产增收,引进选育高产优质的早熟迷你甘薯品种是关键。鉴于此,笔者以从浙江引进的14种迷你甘薯在贵州种植,通过观测其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食味鉴定,筛选出适合贵州种植的优质迷你甘薯。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材料为14种早熟迷你甘薯,名称分别为浙13、浙15、浙20、浙33、浙70、浙75、浙132、浙255、浙259、浙6025、JS-84、S8、心玉、红香蕉。试验材料从浙江农业科学院引进,于2020年6月种植在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试验基地,田间种植与中期管理按统一标准。扦插50株进行主要农艺性状鉴定,9月底收获,挑选大小一致,表皮无损、无病害的新鲜紫薯用于理化指标测定和食味评价。

1.2 方法

参照国家行业标准甘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进行主要农艺性状鉴定[5]。采用直接称重法测定单株产量。参照吴列洪等[6]方法测定干率:选取大小相近薯块3个,洗净,表皮晾干,中部切丝混匀,称取100 g,80 ℃烘干至恒重。干率=烘干后重量/鲜重。参照王娟等[7]方法测定粗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用试剂盒测定:参考Wu等[8]研究方法,采用北京索莱宝公司试剂盒测定。参考薛冠炜等[9]研究方法,鲜薯蒸熟后采用人工打分法进行感官评定。感官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

1.3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甘薯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

各品种的顶叶色、叶色、叶形、叶脉色、茎主色、节间长、主蔓长、薯形、薯皮色、薯肉色农业性状特征见表2。各品种的叶色均为绿色。叶形主要为缺刻和三角形2种:其中叶形缺刻的有浙20、浙259、浙70、JS-84、浙255、S8;三角形的有浙33、红香蕉、浙75、浙132、浙6025、浙13、浙15、心玉。叶脉色为绿的有浙20、浙33、S8;全部叶脉部分紫的有红香蕉、浙75、浙6025、浙70、JS-84、浙255、浙15;主脉部分紫的有浙132、浙13、心玉。茎主色为绿的有浙33、红香蕉、浙132、浙6025、浙259、浙255、S8;茎主色为绿带少量紫斑的有浙20、浙75、JS-84、浙15;茎主色为绿带大量紫斑的有浙70、浙13、心玉。节间长极短的有浙20、浙33、红香蕉、JS-84、浙15、S8;节间长短的有浙75、浙6025、浙259、浙70、浙255、心玉;节间长中等的有浙132、浙13。主蔓长短的有浙20、浙33、红香蕉、浙75、浙70、JS-84、浙255、浙15、S8;其余材料主蔓长为中。薯形有纺锤、短纺锤、球形、长筒形等。薯皮浙75为白色,JS-84薯皮为浅黄,其余为粉红和紫红。薯肉色白色的有浙75、浙6025、浙15;浅黄的有浙20、红香蕉、S8、心玉;橘黄的有浙33、浙259、JS-84、浙255;橘红的有浙132、浙70。

2.2 不同甘薯品种产量和干率的比较

由表3可知,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浙255>浙33>浙132>浙20>浙259>浙70>心玉>浙6025>浙15>浙75>JS-84>红香蕉>浙13>S8。干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浙20>浙33>心玉>浙13>浙15>红香蕉>浙70>浙259>浙75>浙6025>S8>浙132>JS-84>浙255。14种迷你甘薯每株结薯个数都大于2个,最高可达每株8个。其中浙20每株结薯4个左右,每个薯块约100 g,干率在整个迷你甘薯中最高,可达到31.89%,产量在3.84 kg/hm2。浙255单株产量最高,可达1.58 kg,产量也最高,可达4.53 kg/hm2,但是平均每个薯块较大,约300 g,薯形不是很好。目前市场上受欢迎的迷你甘薯薯块重量一般在50~150 g最好,因此这14种材料中薯块重量在50~150 g的材料有6种:浙20、浙75、浙6025、浙13、JS-84、S8。

2.3 不同甘薯品种理化指标的比较

对14种迷你甘薯的淀粉含量、总糖含量及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4可知,14种甘薯材料淀粉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浙20>浙33>心玉>浙13>浙15>红香蕉>浙70>S8>浙259>浙75>浙6025>浙132>JS-84>浙255;总糖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浙132>浙15>心玉>浙20>浙33>浙13>浙6025>红香蕉>浙70>浙259>浙75>S8>JS-84>浙255;蛋白质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JS-84>浙20>浙70>浙6025、红香蕉>浙15>浙13>心玉>浙33>浙259>浙75>浙132>S8>浙255。其中,浙20淀粉含量为25.75%,在所有材料中最高,总糖含量265.24 mg/g,居第4位,蛋白质含量10.96 mg/g,居于第2位,整体品质占14种材料中前列,综合营养价值较高。

2.4 不同甘薯品种综合感官评价的比较

对14种迷你甘薯蒸煮后的感官评价结果见表5。感官评价结果表明,14种迷你甘薯材料中,11种甘薯硬度可接受度较好、评分在松软可口的范围内,而浙70、浙13及浙15共3种材料口感一般略硬、可接受程度稍低。纤维感评分21分(纤维很少)以上的有浙20、浙75、浙132、浙259、JS-84、浙255、浙15、S8、心玉,而其余6种有纤维。从黏度来看,中浙75、浙6025、JS-84、浙255咀嚼时黏牙;其余10种甘薯咀嚼时不太黏。所有材料甜度一般,评分在11~20分。从香味来看,浙70甘薯味浓郁,其余材料居中。从总体口感来看,各品种综合感官评价从高到低依次为:浙20>浙33>红香蕉、浙75>浙132>浙6025>浙259、浙70、浙13>JS-84、浙255>浙15>S8、心玉。

3 结论

甘薯的生长发育及品質受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的共同影响,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地区种植时,产量、品质等性状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别[10]。甘薯品种资源的收集、筛选、鉴定有利于甘薯的品质改良[11-12]。引进浙江的迷你甘薯品系在贵州种植的试验结果表明,浙20和浙132产量高、长势强、薯皮光滑、商品性较好、感官评价也较好,适宜在当地种植,可在贵州省进行下一步的生产试验和示范推广种植。浙33产量在供试材料中表现好,可进一步试种。浙255虽然产量表现较好,但是在贵州的土壤条件下薯块容易发生开裂、畸变,口感不是很好,因此商品性不强;红香蕉、S8、浙13、JS-84产量不理想。浙6025、浙259、浙70、浙15及心玉感官评价中口感略差。因此在后续的试验中,以上10份材料被淘汰。

参考文献

[1] 季志仙.早熟优质迷你型甘薯高效育种程序的建立与应用[J].作物杂志,2014(3):36-39.

[2] 杨继,陆国权,陆智明.迷你甘薯研究和利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作物杂志,2008(4):9-11.

[3] 宋吉轩,雷尊国,丁海兵,等.贵州甘薯地方种质资源 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J].种子,2011,30(3):76-80.

[4] 付梅,李云,王承星,等.鲜食甘薯新品种在不同生态环境下鉴选初报[J].种子,2019,38(7):126-130.

[5] 赵冬兰,唐君,熊兴平,等.标准名称:甘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NY/T 2939—2016[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6] 吴列洪,沈升法,李兵.甘薯甜度与薯块蒸煮前后糖分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2,27(9):25-29.

[7] 王娟,王帆,张鸽,等.烤烟烟叶淀粉含量5种测定方法的比较[J].分子植物育种,2019,17(5):1673-1678.

[8] WU Q Y,HE T J,LIU H,et al.Cell ultrastructure and physiological changes of potato during cold acclimation [J].Canadi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2019,99(6):873-884.

[9] 薛冠炜,李臣,黄静艳,等.甘薯及其加工产品的质地研究进展[J].浙江农业科学,2018,59(4):609-612.

[10] 王平,沈学善,屈会娟,等.不同基因型紫色甘薯品种主要品质性状在川中丘陵区的变化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8,31(2):230-237.

[11] 徐靖,朱红林.海南本地甘薯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1):46-48.

[12] 朱崇文,马代夫,李秀英,等.甘薯的品质改良[J].作物杂志,1987(1):1-2.

猜你喜欢

感官评价农艺性状
野生软枣猕猴桃、黑加仑复合饮料的研制
种植密度对伊犁河谷移栽橡胶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茄子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选拔﹑培训检验鉴定感官评价员的方法探索
从农艺性状及化学成分测定分析远志药材商品品规和良种选育的合理性
麻辣杏鲍菇酱制作工艺与配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