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2021-09-10潘军伦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1期
关键词:机械专业工匠精神中职学校

潘军伦

摘要:中职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就业,重技强能,成为企业生产一线技术员工。打造好合格的高素质技术工人所具备的重要条件:一是提升专业技能,二是提升职业内涵。如今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就要提升学生职业内涵素养,进而才可能达到大师级水平即所谓的“工匠精神”。然而现阶段中职教育领域,对工匠精神培养的研究刚刚起步,因此中职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深入研究。我从多年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经验上感触,谈谈如何培养机械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工匠精神;培养

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理解工匠精神的意义、价值和底蕴,焕发学生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使学生能逐渐形成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态度。工匠精神不仅是立国之本,更是学生职业道德、能力与品质的综合体现,因此,教师要在专业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使学生在精准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逐渐具备工匠精益、专注、极致的精神品质和职业责任感。

1 融入专业技术语言,领悟工匠精神价值

工匠精神是岗位从业者尽职尽责、精益求精、执著专注、追求革新的职业精神状态,教师在机械专业教学中容易融入工匠精神,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技能基础上,理解工匠精神的事迹、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对自己的职业产生敬畏和热爱。因此,在教学过程总教师可从技术层面渗透职业精神,从侧面展示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将工匠精神与知识技能紧密联系在一起,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知识技能进行探索和思考,促使学生在不断深化理解技能知识的同时,进一步理解和增强对本技能专业的热爱,进而使学生能对工匠精神产生强烈的认同感,逐渐形成尽职尽责、忠于职守的职业精神态度。教师要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工匠精神的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使学生能领会和认同精益求精的意义和价值,进而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能切实感受到追求极致、严谨求实的本质内涵和积极情感。例如,教学《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简介》的过程中,教师要告知学生制图标准的重要性、通用性和权威性,引导学生对制图的过程进行探索思考,“为什么图样是工业生产中的共同语言?”让学生在掌握图纸幅面和格式的过程中,正确理解有关标准和规定,教师在课堂要及时对学生“幅面使用”“比例”“字体”线型的使用进行点评,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学生反思的机会,告知学生设计图样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标准”概念是设计者和实践者之间的共同技术语言,培养学生卓越创新精神的同时,让学生更深刻的掌握机械制图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和素质,使学生能在思考对比的过程中,领悟敬业精神的价值意蕴,深刻理解关于尺寸、标注的基本概念,促使学生能在掌握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自觉遵守国家的标准,形成良好的职业精神态度。

2 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感知工匠精神内涵

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工匠精神的职业情感,使学生能在能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形成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教师在课程中可组织学生从加工、检验、装配等环节入手,让学生能结合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深切感受到工匠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和精神特质。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采取任务驱动、组内交流教學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探索中深刻理解尺寸大小、几何精度的概念和重要意义,教师要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能抓住部件的尺寸特征、测量基准定位基准等关键要素,使学生可以精准掌握相关学习技能。教师要在学习中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和恰当的启发,让学生去理解工匠精神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的深远含义和时代气质,使学生能切实感受到到执着专注、创新进取、精益求精,对职业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使学生能自觉专注于自我专业技能的提升,专注于学习质量和水准的建构,教师要通过专业技能的训练,深化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内涵理解感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例如,教学《零件表达方案的选择》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正确理解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让学生在推理和绘制的过程中,掌握零件的表达方案,由于机器、部件都是由大量零件严格要求装配而成,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探索零件图的作用以及内部结构、外结构形状和大小,教师指导学生探索零件图必须包含制造和检验零件的全部技术资料,并让学生深入探究零件的完整尺寸,让学生理解零件图是制造的主要依据,教师要将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渗透到每一个学习环节,要让学生技能实践学习过程中,理解民族精神的创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需要工匠精神的支撑,只有注重每一个细节的完善,才能实现专业技能的最佳完美的状态,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工匠精神回归提供有利条件,让学生重视零件图的每一个细节构思,让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探索发现中,逐渐能形成坚守专注的意志品质,并促使学生在识图、制图的过程中,能通过对零部件产品的了解,感知追求极致的职业精神态度。

3 自主协作专业实践,树立工匠精神品质

教师在机械专业教学中可采取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等多样教学形式,使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中,能自我监监督、自我探索,树立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责任感,并逐渐形成一丝不苟、秉持严格的工作态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认同工匠锐意进取、追求创新的精神价值,教师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去感受,促使学生在把握零部件测绘和草图装配等实践操作中,能建立层次清晰的知识体系,形成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教师要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工匠精神的价值,培养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认同,使学生技能实践学习中能深刻体验到工匠精神的养成之道,更加纯粹的专注于细节的分析、钻研与实践。教师要让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协作思考主动创新,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深刻理解机械的工作原理,熟悉零部件的装配标准。

结语

总之,工匠精神是立国之本,是社会进步的尺度体现。教师在机械专业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全面培养,让学生在学习探索中能充分理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促使学生在机械专业学习中,可对知识概念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思考,体验精益求精的学习过程,通过不断调整和改进学习态度和学习思想,逐渐形成扎实的专业能力,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态度。

参考文献

李争艳.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实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15):297.

舟山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机械专业工匠精神中职学校
多元思维下中职机械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紧密对接航空制造产业 创新航空机制专业内涵建设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