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堂课看小学美术教学的坚守与创新
2021-09-10常倩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审美能力和美学感知能力的启蒙和形成阶段。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通过开展合作、探究、互动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本文从一堂泥塑课着手进行课堂观察,重点研究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关键词:观摩作品;生活情境;多元评价;美学感悟力;美术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2-0081-02
引 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思维习惯和培养辨别能力的起步阶段,也是审美能力和美学感知能力形成的初级阶段。相比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美术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且合作、探究、互动式的课堂形式成为常态[1]。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当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美术创作能力呢?本文以“泥玩具”一课为例,对这一主题展开了探讨。
泥玩具属于中国民间艺术。从史前陶玩具,到隋唐捏塑玩具、模印玩具,再到明清戏曲玩具,泥玩具随着时代、技术的不断演化,赋予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不少地区的泥玩具技艺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艺术品质和社会文化价值。在教学“泥玩具”一课时,由于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知和兴趣基础,教师应借助合作探究和动手实践等活动,让饱含艺术之美的民间技艺深入学生心中,达到培养学生美术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的。
一、巧用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直观接触和感知的学习效果是优于教师直接讲解的。因此,在“泥玩具”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看一看、玩一玩,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
【课堂实录】
师:(嘎达嘎达,嘎达嘎达……)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教师摇着手里的摇拉梆走到学生中间)
学生纷纷起立,近距离观察这个奇特的玩具。
生1:老师,这是玩具,跟我弟弟的拨浪鼓差不多。
生2:这个玩具不是塑料的,声音很特别,样子也很奇怪。
师:这是我们山东民间传统的泥玩具摇拉梆,是不是很有趣呀?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一下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泥玩具。
这是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用泥玩具摇拉梆奇特的声音和造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巧用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对生活美学的感悟力
山东的泥塑历史悠久,以颜色鲜明、造型质朴及寓意吉祥、幸福、安康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尤其在春节期间,当地的超市、集市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人们常会把它们当作祈福纳祥之物摆放在家中的显眼位置,或者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把吉祥和幸福分享给他人。
【课堂实录】
师: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在民间很早就流传着女娲捏泥造人的古老传说。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000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从史前陶玩具、隋唐捏塑玩具、明清戏曲玩具,一直发展演变到今天各地特色玩具。(课件展示)
学生观看课件展示的图片时发出阵阵赞叹和惊呼。
播放课件的过程中,教师对泥塑进行简单的介绍:“我国泥塑艺术历史悠久,分布地区广泛,而且各地都有代表性的泥塑作品,如北京兔儿爷、河北大叫鸡、河南泥咕咕、山东叫虎等。泥塑作品种类有人物、动物、建筑等,制作方法主要是模印、泥塑。”
師:老师的家里摆着几件泥塑作品,你们看这两只老虎,分别是陕西的坐虎(见图1)、山东的叫虎(见图2)。我非常喜欢它们,同学们看,同样都是老虎,可它们有很大的区别,你们发现了吗?
生1:它们的造型不同,坐虎是蹲坐着,耳朵很大;叫虎的嘴很特别。
师:你发现了造型上的不同,真好,还有谁想说?
生2:那个坐虎的图案很有意思,画着花鸟,看起来很鲜艳、很有趣。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这也是陕西泥塑的一大特点。其他同学还有新发现吗?
生3:叫虎除了嘴巴很凶之外,其实还挺萌的,圆头圆脑的。
师:你的描述真有趣,这其实是山东泥塑的特点之一。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也非常好。你们知道这么艳丽的色彩和有趣的造型有什么寓意吗?它的制作工艺是什么吗?别着急,请大家打开电子书包,通过学习视频了解相关知识,可以边看边记录。
学生通过电子书包,自学探究中国民间泥玩具工艺。
在这个环节,教师将泥塑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近距离观察作品,拉近了艺术品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为接下来的动手操作打好了基础[2]。
三、巧用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动手操作是落实艺术教育的重要步骤。学生在实践中,将自己对美的感悟转化成真实的作品,在不断调整和修改中逐渐完善了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了审美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美术创造能力。
【课堂实录】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自己的泥玩具,一只可爱的泥老鼠。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是怎么做的,制作中用了哪些泥塑的方法?
(教师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泥玩具的制作视频)
师:同学们,视频中讲了泥塑的哪些制作方法?
生1:捏一捏、揉一揉、压成饼。
生2:还可以用小刀和竹片等工具雕刻。
生3:捏好之后将各个部分组合在一起。
生4:搓一搓,搓成条再摆出不同造型。
……
师: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老师把泥塑的制作方法归纳为六个字:捏、团、压、搓、插、刻(出示板书)。掌握了泥塑的基本方法,我们做任何泥塑都事半功倍了。接下来,我们就用资料包里的原料开始泥塑创作吧!
教师一边巡视,一边指导。当作品呈现完成后,学生所获得的感受和体验远胜于教师的口头表扬和鼓励,这就是实践操作的魅力所在。
四、巧用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是终结性评价,应当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而且评价的内容要包括多个方面,如课堂听讲和回答问题的表现、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制作的作品如何等。多元化的评价能反映出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对自己的学习有客观的、全面的了解,从而促使他们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小學美术教育是学生美育的启蒙阶段,而启发式教学和多元化评价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会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 语
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要将生活中的美术教育资源引到课堂上,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知美。此外,美术教学评价应该是多元的,不能仅仅拘泥于一个作品、一堂课,让学生形成美术感知、创作、欣赏能力才是重点。
[参考文献]
方园园.浅谈当前小学美术课之创新教学[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05):263.
滑莹.“做中学”理念下小学美术泥塑教学方法的探究和运用[J].考试与评价,2020(10):38-39.
作者简介:常倩(1976.12-),女,山东青岛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青岛美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曾荣获“教育教学能手”“德育先进”“艺术先进”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