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主题实践教学设计

2021-09-10苏建仁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1期
关键词:教学建议初中教育教学问题

苏建仁

摘要:道德有一定的标准,它从社会风俗习惯等方面演化而来,通过思想和行为表现出来;众所周知,法治就是法律治理。为了适应社会人才对新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实施道德与法律教育,本文将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问题与教学建议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教学问题;教学建议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现存的教学问题

1.各主体的漠不关心。

中学阶段是学生人格的培养的一个重要时期,然而在应试教育模式下,道德和法治这一学科所占的比率并不大,所以大部分学校牺牲了学生学习道德和法律教育的课程来发展其他学科,这样学生的道德和法制教育没有被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更成为了空谈。现阶段对德育和法制课程的重视还不够,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在应试教育模式的这样的一个大的环境中,只注意书面测试的各方面,道德和法治的课程是无法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关心;第二,初中的德育和法治教育课程,目前已经被学校和教师重新拾起,但是还远远不够。例如,为顺应课程改革的趋势,部分学校提供了法治和道德课程的授课时间,确保了道德和法治的教学形式的小组合的形式,然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的教学方法非常肤浅和外表,实质上表现了其对道德和法治的课程的重视不足。

2、学生参加不充分。

一些学校保障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授课时间,给予德育法制课程充分的重视,但是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还不能够完全调动自我参与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首先,在班级和学生层面,整个班级的氛围会对学生的参加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部分班级整体上不活跃,课堂上太过安静,不能在合作学习中充分的沟通和讨论,从而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学习的效果不明显。第二,在学业成绩和学生个性方面,学生成绩和学生个性对学生的参与活动有很大影响。总的来说,成绩较好的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要大于成绩较差的学生。第三,学生的个性也影响参与,一般来说,活泼的学生也平时会更积极参与。

3、学校在教育上规劃上有问题。

例如,一些学校没有专门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或者一些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没有专业性。而且,部分教师在教授道德和法治时,无视现实情况,仅仅使用书本,脱离现实。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建议

1、强化课程的重要性。

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在重视考试成绩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治思维的发展,之前也提到了,中学阶段是学生的人格培养的一个重要时期,因此,重视学校道德和法治的授课,不仅是为确保道德和法治的课程教学的效率,更是促进学生完善人格的关键。 例如,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给学生分组,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但是老师不能完全游离于学生之外,在确保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也要保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道德与法治的交流和探讨,以确保教学纪律和教学效率。

2.提高学生上课的参加度。

课堂氛围、学生学习能力、学生自身性格等,都会影响学生参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程度。那么,这些因素如何对学生参加德治课程产生积极影响呢?怎样才能减少不利因素对学生参加产生的消极影响呢?首先,道德和法治的授课老师首先应确保自己的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的热情是有效开展道德和法治的课程的前提,第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和和学生互动,根据不同主题设计不同的问题,层层深入,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2、对学生一视同仁。

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鼓励所有的学生参加实际的课堂,使每个学生都自信地积极参与道德与法治地授课。有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与学生们的联系,要让他们大胆表现自己对于道德与法治的看法,让他们积极参与教育过程。

3.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学校对道德和法律课程的安排,不仅要重视选拔的道德和法治的教师,和考察他们的教育方法和相关的知识,更应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思想的深度;教师要从实践出发,联络生活中的事情,例如,在“人际礼貌”这方面,可以引入案例:“一个年轻人旅游,不小心迷了路,途中见到了一位老人,年轻人说:‘喂,景区还有多远?’,老人看了看他,一句话也没说,就离开了。那个年轻人最终也没有找到景区。”根据文本中出现的情况,老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为什么老人看到年轻人一句话也沒说就走了?” “你学到了什么”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支撑。唯有依托这些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圆满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进而顺利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教师要必须要激发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一旦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进一步产生迫不及待地想要参加课堂教学活动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学生自然也会兴致勃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必然也会得到大幅提升。

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围绕教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巧妙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将抽象的理论知识情景化,据此让学生形象逼真地学习相关内容;教师要在深挖教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紧密联系多姿多彩的实际生活,将教条的书本知识生活化,据此让学生活学活用相关知识;教师要在紧扣教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凭借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将枯燥的学习过程趣味化,据此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内容。如此这般,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益就会大幅提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也就会在初中学生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张明喜,《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探讨》,《新课程·中旬》2017年5期

【2】蒋毓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西部素质教育》2018年2期

本文系2020年度德化县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主题实践教学设计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编号:DJYKT2020-04)的研究成果。

福建省德化县第五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建议初中教育教学问题
浅析泛义动词“打”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沉淀溶解平衡”认知结构测查及其学习困难分析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硬笔书法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