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
2021-09-10黄明川
黄明川
【摘要】课前预习作为课堂教学开展之前的重要阶段,会对课堂教学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加强这方面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即是针对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策略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课前预习;指导策略
在素质教育逐渐深入人心的时代,人们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更加关注,特别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前预习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现在很多学校开始重视课前预习的内容,并进行了相应的活动开展。但是在实际中,由于一些客观因素存在,使得这方面教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课前预习得不到重视、课前预习缺乏指导等。这些都给学生实际的学习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所以,加强小学高年级课前预习的探究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一、培养语文课前预习的意识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在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中,经常由于意识的缺失,使得这方面教学并没有达到预期中效果。因此为了保证课前预习的质量,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意识,其中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从学习环境入手,创造课前预习支持的环境。學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校外语文课前预习培训和教研活动,通过专业的训练来提升教师在这方面的专业水平。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互联网下语文课前预习。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的条件下,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语文预习环境。
其次,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意识的培养。教师可以借助具体的事物或者美丽的东西,对其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促使其主动地进行课前预习。比如在对《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文章进行预习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快要结束的时候,给学生展示一些其他植物,如紫藤萝、太阳花等,然后再为学生介绍下一节课堂要教学的内容,即爬山虎。通过美丽的花朵或者画面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前主动地对爬山虎相关资料进行查阅,从而为下节课堂知识教学打好基础。
二、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
为了更好地保证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效果,教师在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切入。第一,明确课前预习的任务。在实际中,教师要改变原先那种笼统的任务布置方式,比如“今天放学回家要预习新课文”,而且采用更加具体的方式,将预习任务进行划分,可以明确到各个条目。这样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才能够明确目标,从而做到针对性的预习。以《父亲的菜园》为例,在对这篇课文进行预习时,教师可以明确预习的内容,即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何种情感,以及在文章的写作等。通过这些任务的明确,学生在课文预习过程中,将会变得更具针对性,从而保证预习的效果,实现知识的良好学习。
其次,指导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预习的效率,保证预习的质量。在这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当下语文教育,更多是以教师为核心开展的教育。学生对于教师的讲授基本上不会进行相关的质疑,这也相应的带来了一些问题。因此在实际的方法传授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质疑。以《珍珠鸟》这篇章节为例,教师再要求学生进行课文预习时,就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提出相应的疑问,即珍珠鸟是什么样子的鸟,作为又为何要选择这种鸟进行描写,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通过这种问题式预习,可以让学生的预习效率大幅提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精心设计课前预习计划
对于课前预习的精心设计,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切入。第一,改变原先的预习内容,使其由原先的“重知识”向三维平衡方向进行发展。当前课堂教学预习内容更多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在预习内容方面也比较简单。这也相应导致预习效果出现不佳的情况,因此在实际中,教师需要以拓展学习资源和提高学习能力为目的进行课前预习的设计。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知识与能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作为标准。以《松鼠》这篇章节预习为例,教师在对其进行预习设计时,就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现,设计合理的导读问题,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预习的内容,在内容预习过程中,体会作者对松鼠的那种喜爱之情。
第二,改变原先单一的预习方式,使其变得更加多样化。比如教师可以运用导学案这种预习方式,让学生“先学后教、课堂训练”。这种方式改变了预习场所,让课文预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之外。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预习。这种方式有利于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提高学生问题思考能力。以《窃读记》为例,在对这篇文章进行预习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根据“窃”字,对文章进行提出疑问,然后要求学生学会其中生字和重点词语。同时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对于文章中一些重点标注的语句进行理解。在这种多样化预习方式的应用下,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实现语文知识的良好学习。
综上所述,要想保证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有效预习,教师根据当下具体情况进行问题分析。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通过预习环境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学生在课前预习方面的认识。同时教师需要加强课前预习指导,通过明确具体的预习内容来保证针对性的预习,逐步提升学生们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朝霞.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五步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3):35.
[2]刁爱娟,孙美芬.应用微课优化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思路[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2):63-64.
贵州省望谟县石屯镇林木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