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民谣的流行与消亡

2021-09-10刘凤英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流行对策

刘凤英

摘要:校园民谣是一种清新而又悠扬的音乐形式,曾经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大陆十分流行,但其后却快速地衰落,直到消亡,如今依然未能恢复往日的辉煌。本文校园民谣的流行与消亡历程,分析了校园民谣消亡的原因,并提出了重新振兴校园民谣的对策选择。

关键词:校园民谣;流行;消亡;原因;对策

所谓校园民谣,主要是指在校学生或者已经离开了校园的年青音乐人,仍以大学生的心态创作而成的歌曲。它不但包含了校园之中所发生的各种事情和由此而产生的种种感动,而且还包含了大学生们对校园外各种事物的真实感触。校园民谣的曲风通常以以抒情小调为主体,歌词清新而又隽永,加上吉他、口琴以及手风琴等乐器进行的伴奏,从而散发出淡雅的怀旧情结,给人带来了恬淡与清新之感。校园民谣曾经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风靡一时,以高晓松和老狼等歌手为主要代表,以歌曲《同桌的你》和《睡在上铺的兄弟》等为标志,为沉闷的中国内地乐坛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从而发展成为当时中国大陆乐坛引人注目的音乐现象。但是,中国内地校园民谣的繁盛期十分短暂,就如同其快速崛起,在相当短的时间之中又快速极快地衰落下去。为解答其中的原因,就十分有必要对校园民谣的流行与消亡历程等进行深入探索。

一、校园民谣的流行与消亡历程阐述

校园民谣所具有的独特之处是能够反映出大学生的真实心态,是为校园与青春而进行创作的一种歌曲。校园民谣根植于校园艺术文化以及大学生们的精神生活之中,其初衷无非是要体现出青年大学生美好的情感生活以及昂扬的精神面貌。从总体来看,我国大陆校园民谣的整个发展历程均伴随着特定时代之烙印。在校园民谣正式出现以前,与之类似的一类歌曲是学堂乐歌。这类歌曲是清末民国初年由新式学堂所教唱的一种歌曲,其歌词主要强调的是忠爱、仁义、自强等,曲调大多具有铿锵和流畅等特点,全面融合了西洋乐风以及中国古风,在内容、形式以及精神内涵上均和均和校园民谣均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相当程度上是校园民谣之雏形。校园民谣之产生主要是受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台湾校园歌曲带来的影响,比如田怡的《外婆的澎湖湾》与《乡间的小路》等知名音乐作品,再加上当年内地原创歌坛的积极响应,校园民谣便应运而生。随着1994年《校园民谣I》合集唱片的产生,其中所收录的《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以及《青春》等校园歌曲,瞬间就在中国内地流行乐界掀起一阵狂风,票房不断提升。到此时为止,校园民谣开始正式进军流行乐坛,快速取得了十分广泛而深入的群众性基础。但是,校园民谣的消亡也与其诞生一样迅速。仅仅一年过后,曾经盛极一时的校园民谣就遭到了冷落。自从1995年之后,虽然校园民谣的代表人物相继出版了音乐新作,准备东山再起,然而似乎校园民谣已经无法适应于青年人的口味变化以及当年乐坛风格之变化,再也没有能够重现往日的辉煌。一直到现在,校园民谣早就已经远远地隐退于舞台幕后。尽管现在依然有一部分年轻的校园歌手以校园民谣为旗号进行弹唱,但是和当年那种众人纷纷追捧的的经典校园民谣比较起来,已经失去了真实而又朴实的意韵。

就我国大陆校园民谣的发展历程来观察,其流行与消亡均具备了当时时代之必然性。校园民诞生的时候,大陆流行音乐阵地到处充满了港台音乐,此时此刻,台湾的校园歌曲就如同一缕阳光,指引着大陆音乐人开始尝试开辟出新的天地。然而,新事物要想取得发展,通常都需要具备足够的内部与外部条件,這时的校园民谣不但在内容与形式等方面的发展依然不够完善,而其所具备的校园情节和音乐市场化自身就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校园民谣已经很难再拥有立足之地。所以说,校园民谣之发展历程展示出一种别具一格的时代性。

二、校园民谣消亡的原因分析

(一)词曲方面的原因

校园民谣的歌词往往显得在题材上相当狭窄,主要是身边的一些小事、琐事,在内容上立意不够深刻,因而往往会产生贫乏、空洞的感觉。总的来说,校园民谣这类歌曲主要是表现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表达一种无可奈何的消极人生观。一些校园民谣宣扬的是一种逃避现实、不求有所收获,既不存在希望,也丧失了对理想和爱情的向往,只要能够有手电棒能够照亮自己即可。二是表达一种对于现实生活的失望、迷惘和对于过去已经逝去岁月的一种感伤。三是表达一种无病呻吟型的喋喋不休。比如,《同桌的你》与《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可以说是校园民谣之代表作。前者是对以往爱情的一种追忆,而后者则是对于友情的一种怀恋。爱情和友情原来人生中一种最美好的情感因素,但是在歌曲中却显得凄凄惨惨,曲调显得低沉而又悲哀,听了让人感觉到愁容满怀,不仅使人悲从中来,就如同是对往日美好情感的一曲无可奈何的挽歌。在配曲上,校园民谣显得极其简单,只是靠一把吉它进行伴奏,在追求新颖独特的内地流行乐坛中更加显得单调而又沉闷。

(二)创作者和演唱者的原因

校园民谣创作者们主要是没有经过系统性专业音乐教育的高校青年学生。一些创作者只是依靠个人高昂的音乐创作激情来进行创作,在词曲创作等有关知识的储备上几乎是零。尽管校园民谣创作者中也有部分接受过严格音乐教育的专业人士,但是其主体依然还是业余爱好者。因为大学生们的绝大多数精力还是花费在学习之中,这样一来就让校园民谣的编创质量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尽管也有部分职业化了的校园民谣创作人才,但是由于他们已离开大学校园这一诞生校园民谣之深厚土壤,其所创作出来的新校园民谣也完往往会洋溢着强烈的商业气息。涉及到演唱者方面,绝大多数高校校园歌手均没有经受过系统化的声乐训练,可以说是五音不全。如果只是依靠一种激情投入来完成对于此类歌曲之演绎,可以说是有了感情,但是还能给欣赏者们留下了相当多的值得加反思和品味的内容。这样一来,在1994年校园民谣开始实现火爆以后,就快速出现了多如牛毛一般、滥竽充数的校园民谣歌手”。

(三)高校并轨收费与扩招的原因

高等院校近年来的并轨造成了校园民谣之根基被严重地动摇。自从1994年起,我国高校开始持续进行收费。尽管学费并不算高,但是对于来自于贫困农村或者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大学生们而言却是一个极为沉重之包袱与负担。经济是十分现实的问题,也就是能不能将大学生们培养成才,让大学生们不得不接受严峻的考验。如今的大学生正在从虚幻的风花雪月之中逐步走进现实社会生活之中。当代大学生中有非常多的一部分人为了学费和生活费而到处奔波,已经没有多少人能够继续沉溺于风花雪月之中。和高等院校收费比较相似的是,高等学校的扩招让天之骄子必然会面临极为严峻的问题,即就业问题。这样一来,大学生们的就业难问题已就成为了众所周知的难题。当代大学生进入高校就学起就要为毕业之后找到合适的工作而尽早进行打算。随着并轨收费和高校的扩招,强行将高校拉回至市场经济之下的世俗社会当中。况且大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将注意力和精力转到学习以及社会实践之中,因此,如今的高等院校校园原创歌曲不但在数量上相当少,而且通常质量都不大高。

(四)未能产生和校园民谣保持适应的市场化运作机制

因为校园民谣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无法完全应用流行音乐的商业运行体系。自从1994年我国大陆的校园民谣开始兴起以来,各类粗制滥造所谓的校园民谣粉墨登场,其中的一部分歌手甚至就没有念过多少天书,其创作体系很不健全,制作能力极其低下,这就造成了校园民谣在1994年之后出现了快速降温。在降温之后,因为无利可图等原因,原创音乐制作人以及出版商全面放弃了原本火热的校园民谣,这一恶性循环始终影响至今。

三、重新振興校园民谣的对策选择

(一)形成稳定完善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对音乐实施商业化的运营可谓是一把双刃剑。商业不仅能够为音乐之发展提供更加合理的物质条件,从而有效强化原创音乐宣传之力度,而且在商业大力介入之后,必然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切实改变音乐发展需要的各类文化基础,一旦运营机制建设不够完善,必然会造成劣质音乐泛滥成灾,从而极难确保高品质原创性音乐作品的诞生。众所周知的是,校园民谣之兴起最初是得益于流行音乐企业所开展的市场化运行,而且在其后的发展中,市场化运营所存在的漏洞以及缺陷也会造成大量粗制滥造、质量低下的歌曲不断产生,并且最终导致其在滥俗当中逐步衰落化。有鉴于此,我国校园民谣在市场化运营之中要建立健全更加稳固、更为完善的新歌创作体系、校园民谣歌手选拔体系、歌手和歌曲的宣传以及推广体系,并且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对于原创歌曲以及专辑版权加以保护,这样一来就为我国校园民谣的深入发展提供极好的创作选拔推广一体化工作机制。

(二)强化校园间的音乐文化沟通交流

高等院校特殊的文化环境是形成校园民谣而且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必备性条件,这就为我国校园民谣的稳步发展创作出了一个更加符合实际的社会文化环境,这就需要各所大学间实施文化交流以及融合。一是要在高等院校之间实施交流演出,这样一来就能提升校园民谣所具有的认知程度,激发出大学生群体对于音乐所具有的创作激情,更好地发掘出优秀民谣歌手以及优秀作品;二是在高等院校之间实施校园音乐文化交流,在推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还能够把分布在各所大学的民谣创作型人才加以集中,从而为其提供更加广阔的交流和展示性舞台。例如,各所大学可联合举行校园民谣歌手比赛,运用比赛等形式,从而为高等院校民谣爱好人士以及创作者提供能够展示自我和彼此交流的舞台,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群体对于创作校园民谣的激情,而且还能赋予我国校园民谣以更加多的推广良好和发展新机遇。

(三)创建适应于现实需求的校园音乐文化环境

如今,高等院校音乐文化已经成为我国校园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是一种具备了纯净性、鲜活性以及独特性的多元文化,这是高等院校实施素质教育与开展美育、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高等学校青年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以及鉴赏能力之培养无法脱离于校园音乐文化氛围而独立存在。所以,为了创建出人人都热爱音乐、人人均懂得欣赏高品质音乐的校园音乐文化环境,这是发展校园民谣的重要方法之一。高等院校可通过举办音乐创作课程、音乐鉴赏课程,更好地普及音乐知识;可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开展校园民谣歌曲创作交流活动;可聘任专业音乐人以及音乐学者给感兴趣的大学生开设校园民谣专题讲座,从而更好地丰富高校学生创作者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可以强化高校音乐社团的构建步伐,实现音乐教育与高校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无缝对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校园民谣是某个特定时代的产物,在特定社会环境下曾经创造出过诸多辉煌。随着当前时代的不断发展,它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不管怎样,曾经辉煌过的校园民谣是曾经的70后、80后青年们对于当时时代的一种最美的怀念,其所表达出来的校园学子的真实心声,将长期留存于我们的记忆之中而长盛不衰。

参考文献:

[1]陆凌涛.校园民谣的前世今生[J].艺术评论,2007(9).

[2]陈治.学堂乐歌对校园民谣的影响初探[J].艺术研究,2009(12).

[3]武丹.岁月深处,又听见那些歌唱——校园民谣再回首[J].音乐时空,2012(3).

[4]何润鸿.浅谈校园民谣及创作[J].黄河之声,2012(9).

[5]彭钰.校园民谣及其复兴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

(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流行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袖子在服装潮流中的创新设计
“流行”的历史衍变
黑白色视觉特点及其在服装设计中应用探析
网络语言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