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校与部队联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工作刍议

2021-09-10周春林吕宁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毕业设计

周春林 吕宁

摘要:军校与部队联合办学是促进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本科毕业设计是军事高等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评价体系的关键一环。本文着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队院校教育要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讲話精神,探索了军校与部队联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的新模式,指出了军校与部队联合育人深度合作机制缺失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对军校与部队进一步深入开展高素质人才联合培养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三个面向”;军校与部队;毕业设计;联合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3-0011-02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习近平在视察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时指出,军队院校教育要“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1]。“三个面向”深刻揭示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部队现代化建设的鲜活实践中,军队院校教育应把握的特点规律和建设方向,也为加强军队院校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高素质军事人才提供了根本遵循。

本科毕业设计是教学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有着不可替代作用的培养环节[2]。为了充分发挥这一环节在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火箭军工程大学核工程学院紧紧围绕习近平主席“三个面向”指示精神,以毕业设计为切入点,紧密联系火箭军部队实际,为本科学员配备军校与部队“双导师”[3],经过近五年来的实践,探索出了一条军校与部队联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的新路子。

一、军校与部队联合指导毕业设计运作模式

军校学员本科毕业设计既是对学员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检验,更是在课程体系范畴内连接军校教育与部队任职工作的过渡纽带。近两年来,火箭军工程大学核工程学院与火箭军多支部队联系,为学员配备院校部队“双导师”,开展了联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工作。联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是以火箭军部队装备使用管理的现实问题为设计基础,旨在建立一套具有科学性、操作性的、分专业方向的核专业学员联合培养模式,并力求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二、军校与部队联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的几点启示

(一)军校教育向部队靠拢,实现“双需”牵引培育人才

由于本科毕业设计题目基本为部队导师拟定,大都结合了部队训练现实情况,反映了部队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军校与部队联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正是军校教育瞄准战斗力生成,在教学内容上向部队的一次近距离靠拢。这使得规制的军校四年本科教育与部队训练在学员的培养过程中形成了交集,既促进了军校教育资源向部队聚焦,同时也使得军校教育改革更加贴近部队、贴近实战。

所谓“双需”牵引,是指学员对自身成才的需求与部队对人才的需求,二者统一于军校与部队对学员的联合培养过程,这也是落实大学首长提出的“三走”工作方法的具体行动,即走上去了解首长机关顶层设计的决策意图、方向目标;走下去密切联系掌握部队发展建设的问题需求、重点难点;走出去联系科研院所取长补短、合作共赢。军校与部队联合指导的本科毕业设计,将全面培养学员成才、锻炼学员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学环节,具体映射到部队建设需求的课题指向上,是人才培养“双需”牵引的具体体现。

(二)融合理论知识与部队实践,畅通军校与部队科研合作渠道

军校有着厚实的理论积淀、密集的人才优势、前瞻的技术创新和活跃的思维碰撞等特点,部队具有齐全的武器装备、真实的军事实践和浓厚的战斗气息。本科毕业设计课题大都与武器装备、操作训练、技术革新相关,毕业设计成果对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现实意义。学员经过联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实践,不仅是对四年所学理论知识一次前所未有的系统梳理总结和应用,而且融合了一线部队丰富宝贵的实践教学资源,更有助于培养学员的部队第一任职能力,是当前军队院校培养新型军事人才、提高能力素质的有效途径。

通过军校与部队联合开展本科毕业设计,一方面,军校教学紧密联系了部队现代化、信息化、实战化建设,使军校教学紧贴部队发展建设、紧贴实战需求。另一方面,在贴近部队的过程中,军校与部队导师很容易在备战调研与演训讨论中碰撞出“火花”、产生共鸣,部队发展的需要启发了军校教员的科研立项方向,军校扎实系统的科研积累经孵化后有能力解决部队某方面的训练难点。基于联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过程,加强军校与部队科研合作交流,势必会牵引带动军校科研工作与部队建设的共同发展。

(三)拓展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范式,增强军校学员岗位任职自信

火箭军工程大学以部队为背景的大型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为暑期部队实习、专业见习、综合演练和实弹发射,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教学范式。军校与部队联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为军校贴近部队、贴近实战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新平台,是现有实践教学模式的拓展。在为期半年的毕业设计过程中,军校与部队“双导师”为学员量身订制毕业设计研究计划,按流程安排自愿选题、集中开题、部队调研、军营实践、联合指导、集中答辩等环节。弹性开放工作方式不仅有利于学员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培养学员自主自控能力,更能彰显学员学习个性,激发创造潜力。

在军校与部队联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以往成绩平平的学员通常会取得良好的成绩,甚至会获得学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奖励,这是军校教育工作者的惊喜之处。学员在领受了联合毕业设计课题之后,心中更多一层“为母校增光”的情愫,在赴部队工作时,置身于实战实训氛围之中,极为珍惜这难得的培养工作机会,学员主动找指导老师补短板,加班加点做研究,学习动力大大提升[4]。纵观五年来的实践经验,学员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对自身的挑战和潜力的挖掘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部队岗位任职自信,毕业后赴部队工作很快适应岗位,得到一线部队认可。

三、军校与部队联合育人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制度是引领军队院校与部队合作朝着良性发展的奠基石,军队院校与部队联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是联合育人工作的具体实践,虽然成效明显,但在运作过程中也暴露出各种问题和阻碍。究其原因,实质是双方深度合作机制存在缺失导致困境重重。主要表现在常态工作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共建、质量评价与监控等机制的深度缺失[5]。

(一)建立联合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研究、确立军校与部队联合育人的指导思想、工作方式及對策措施,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建立、完善军校与部队联合育人的相关制度,定期召开相关会议,建立专门的合作网站,广泛联系部队,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军校与部队合作常态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根据专业特点建立开放性、实战化的集教学、训练、科研为一体的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对实践基地进行规划、设计和投资建设,来满足人才培养对实践教学的要求。

(二)采取联合育人的多元化办学模式

积极争取总部、火箭军、学校和部队多方资源共同办学,以协议的形式规定各方在共同办学、共同投资建设、共同管理、共同培养方面的责、权、利关系,特别是明确部队享有参与教学、管理、质量监控等方面的决策权和管理权。

(三)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包含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考核体制和管理模式的改革,要充分利用军校与部队合作平台,引入部队实践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情景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只要能吸引学员注意、能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就是适合的教学方法,引入部队的过程管理和全程考核方式,注重实际效果。

(四)共建师资队伍和考核机制

通过军校与部队合作,共同建立师资培养和激励机制,通过双向培养认证,建立师资队伍建设机制,规划师资队伍培养途径,提高了整个“双导师”型教学团队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以军校与部队联合育人为载体,创新教学管理的组织体系,通过督导机关、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工作委员会等机构,以随机检查、学员访谈、期中测评等方式对“双导师”联合指导质量进行监控和考核,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合作双方,加强军校与部队联合育人的责任。

四、结论

本科毕业设计工作是本科四年教学中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火箭军工程大学核工程学院结合核专业毕业学员的自身特点,提出在本科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建立军校与部队联合的“双导师”指导模式,采取军校与部队联合拟制毕业设计课题、联合集中开题、联合育人指导和联合毕业设计答辩等方法和步骤,并积极引导毕业学员进行本科毕业设计的联合指导策略,以此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和成就动机,从而在毕业设计工作中达到增强学员成就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习近平论强军兴军[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7:458-459.

[2]过惠平,周春林,吕宁,等.再谈如何提高军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J].大学教育,2015(09):46-47.

[3]曹兵,钟福明.工程大学探索创新院校部队联合育人模式—本科学员毕业设计首次配备“部队导师”[N].火箭兵报,2016-05-20.

[4]周春林,过惠平,尚爱国,等.基于新时代军校核专业毕业学员学习动力影响因素调查[J].社会科学,2018(11):317-318.

[5]张林森,赵军,宁小玲,等.提高军队院校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26):102-103.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毕业设计
基于土木工程专业认证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的实践研究
疫情条件下毕业设计远程指导的实现
现代学徒制下高职路桥类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双导师”制探析
毕业设计中项目工程化管理方法的应用
高职“四层三环节二抽查”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①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毕业设计的开发与研究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设计实施与探索
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热动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