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溶溶月夜

2021-09-10刘有根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小村普通话学校

三十年过去了,第一天当老师的情景,悠悠于心,终难忘怀。

一九七三年三月十九日,是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十八岁的我,早饭后,推上借来的自行车(车上捆着妈妈精心为我缝制的新被褥,我第一次拥有纯属自己的新被褥),告别父母,离开家乡,披着灿烂的阳光,独自走向一条大山沟——安窑底村。

受贫穷的束缚,我家祖祖辈辈没有一个念过书的人。我第一个九年制(高中)学校毕业,又第一个以优异成绩考上民办教师,在贫穷的家谱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告别农耕苦作,开始一种非苦力生存方式(当然借助教育,我兄妹五個全先后跃出农门,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着),全家的欣喜,自然不言而喻。

时近正午,安窑底村出现在我面前,穿过村口土楼阁门洞,沿斜挂村边的青石小径而上,向左一拐,便是校门。正要放学,排队的学生“刷”地把目光一起对准了我,我心扑扑直跳,脸有点发烧。身穿海蓝色学生服,系着疙瘩扣儿的我,在全校师生的目光中走过,走进我工作、生活了一个多年头的小屋。

第一堂课,我用普通话朗读了一篇报纸上的文章《时间篇》。孩子们大概第一次听“活着的”普通话,一个个睁大了眼睛,一位调皮的女孩还偷偷地向另一个女生吐舌头(普通话给我赢得了一个“小喇叭”的外号,山里人只在喇叭里听到过普通话的声音)。一堂课下来,同学们都觉得我了不起。

很快,村上人和孩子们都亲切地称我“小刘老师”,因为还有一位比我年长许多的大刘老师。由于爱说(朗诵)爱唱(音乐)爱玩(打乒乓球),学生们格外喜欢我。西教室院是大队办公室,住着一位叫易汝楫的湖南知青,他很有知识,书很多,戴一副黑边宽框眼镜,常和我打乒乓球,远远捞球的样子很滑稽。我看了他很多书,交谈中获取不少知识。时空观就是从他谈吐中知道的。

我带六年级(初一),数理化、音体美,全包,当然语文是我的强项。学生与我不差上下,一个长得很美的女生只比我小一岁。山里的孩子纯朴可爱,勤劳吃苦,放学回家,家务农活样样干。我第一次洗衣服就被女生抢了去,从此,我再没洗过自己的衣服,一到星期天,女同学就来帮我洗。天性幼稚天真的我,不懂得装样子,作深沉,起码摆一种“老师”的严肃,而是走在哪里唱在哪里,高声朗诵着高尔基的《海燕》。下地的村民们都驻足看我,觉得新鲜又奇怪,我却看不见他们,只一个劲地“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大海上高傲地飞翔……”我给小村带来了活气,现在想想,这不是一种文明气息吗?

溶溶月夜,我在校园外操场的大石头上一个人拉二胡,琴声柔柔地飘在夜空,像梦一般。月儿的目光很慈祥,盈盈地照着我,照着我陶醉的样子。

很少回家,回家也从不误课。有一次为赶上课,我一口气跑了二十五华里,走进教室,浑身湿透了。星期天和学生们在刚翻过的土地上栽跟头,企图学会“倒折功”,满身满脸全是土。我还带学生练芭蕾,用脚尖走路,一位叫建红的小同学,走得还真好,只是常被大人骂,他磨破了好几双鞋。爱家访,每个礼拜换一个山头,班上的孩子们全散落在偏僻的山窝里,山庄窝铺保持着古朴的风情。有一次借家访和学生采了一次韭花,真浪漫,写在了我的《开花调》集子里。

山大沟深,十年九旱,学校吃水得到二里深的一条大沟里取。带着村委发给的“学校优先”的硬纸片,有此“皇牌”,便可优先取水。后来作家郑义在这里发现了《老井》小说题材,头号人物的原型,居然和比我仅小一岁的那位美丽女生同名同姓。

给学校做饭的老汉是一位老革命,腿一瘸一拐的,打仗负的伤。他从不居功自傲,常给我讲抗战故事。生活很简单:汤面捞饭,捞饭汤面。可那时的饭,现在想起来还很香。

天冷了,上山打柴,在茂密的山林里,除了“坎坎伐檀”声,就是我爬在树顶高亢的歌声。冒鼓垴是学校的学农田,在那里我可没少摔汗水。正是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十周年,我带着学生全村做好事,跑堂生在村上做了好事还不说,当无名英雄。

校院外的墙上有块黑板,上面全是我花样翻新的“杰作”,吸引着学生,也吸引着村上人。公社来检查学校,程林年老师说:“这里歌声最嘹亮。”可不,全校音乐我全包,钟声一响(预备)歌声起,一年我教了五六十首歌。

那年八一,周围小学在一块比赛节目。我站在高高的指挥台上,操练着我训练出来的四十九人方阵。四十九个同学手端木枪,随着我的口令,左托右挡练刺杀。动作完毕,踏着铿锵的步伐,唱着“八亿人民八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的歌下场。掌声骤起,刺杀方阵获第一名。后来虽然调动了五所学校,可再没指挥过那样的场面。

山村文化生活很单调,偶尔演场电影,便全村出动看。一位说书的独臂老人倒常来。一桌一壶一张嘴,都是古书,连小孩儿也听得半夜不睡。邻村放电影,和学生们走五六里夜路也总要去看。在那梨花飘香的树下,我看到了《钢琴伴奏〈红灯记〉》,在那金风送爽的秋夜里,我看到了《卖花姑娘》。

爱的故事悄然发生,又悄然隐去。那位小我一岁的姑娘深深爱上了我,我何尝不喜欢她呢?我白天装出严肃的样子,晚上却苦相思。我没少用小棍打她,胳膊都黑青了,她说不疼。

还有一位姑娘徒步来看我,夜里我没敢和她见面,第二天我指挥早操,她站在邻居家房顶偷偷看我,她带着深深爱意专程来看我的,为了不伤她心,我在她返回的路上等她。正是深秋,路边茂密的庄稼掩饰着我的心跳。她终于出现了,一身鲜艳的红衣服,我赶紧锻炼似地跑上去。“回呀?”“嗯!”目光碰触的羞涩只有天知道。擦肩而过,我回头看她,她也扭头看我。她的心,深深感动了我。

……

一年后,我离开了小村,全校学生送我到村口。挥挥手,告别洒满我春青热汗的小村,我走了,走在我脚下的路上。我带走了小村的风情,带走了小村的溶溶月夜……

若干年后,一位女生告诉我,送走你,俺女生们回到教室都爬在桌子上“嗡嗡嘤嘤”哭了起来。

作者简介:刘有根(1955-),男,汉族,山西左权人,大专学历,散文写作,县委机关退休,山西作家协会会员。

(山西作家协会)

猜你喜欢

小村普通话学校
小村的呼噜
小村之恋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学校推介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下)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