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

2021-09-10舒守兰曹凯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群文文本课文

舒守兰 曹凯

摘要:本文以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为研究对象,以群文阅读的模式展开论述,对群文阅读的意义和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群文阅读给出建议。

一、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语文学科的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语文学科是学科之源,重中之重,尤其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学习,更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因此,需要大量文章阅读来打下基础,群文阅读是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点,也是教师们热衷的一种阅读教学实践。群文阅读是指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师生围绕同一个议题,通过多文本(课文)的探索性在教学方式上达成共识。[1]群文阅读大都选取三到五篇为文章,在一节课或者两节课内完成,文章之间以相关主题为内在联系,并且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主题可以是相关内容,也可以是作者、体裁、写作风格、表达方式等。群文阅读作为一种创新型的创新教学模式,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而且还能够不断地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群文阅读模式

1.根据文章体式的群文阅读

不同的文章因体式各异而具有不同的话语系统,要运用符合文本体式的相应阅读方法寻找突破口。小学一年的《画》和《柳树醒了》分别是诗词和散文,一诗词一散文,使两篇文本的写作常规、读者期待、文本策略等都有所不同。当读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时候,很多学生容易直接联想到春天的景色,竟而联想到春来了,柳树醒了。

两篇文章的共同点在于,写作主题内容都是春天的美景,两位作者都有美好的内在世界,他们对现实均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且一虚一实带。整合阅读时可以从情感、环境、写作心情等方面分析两篇文本的不同之处。综上所述,无论是哪种文本特质,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思和鲜明的现实意义。囊括着不同体式文本的群文阅读课堂要想取得精彩效果,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文本时遵循内在规律,确定恰当的议题。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打通、贯通、融通文本,选取最富有价值的角度,从细处出发,找到文本与文本之间、文本与生活之间、文本与学生心灵之间的契合点,方能引领学生走向风光无限的阅读之林。

2.激活课堂对话的群文阅读

课堂即对话,是师生生命、心智的交往过程。在对话时,教师要做机智的倾听者和引导者,积极调动课堂氛围,在学生的主动交流中捕捉教学生成点。教学《台阶》一课时,有这样的问题:“你读出了怎样的父亲形象?”学生有的说“父亲是卑微的”,有的说“父亲是可怜的”,也有的说“父亲是伟大的”。笔者抓住这一点,继续追问:“你赞同哪种看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围绕课文中心的深层次对话就此展开。

笔者顺势将《台阶》与《背影》两篇文章中的父亲形象进行比较。朱自清刻画父亲形象抓住特定背景下父亲的背影,李森祥则选取典型的生活画面将父亲无法站立的身体和精神勾勒出来。同是写父亲的文章,朱自清的《背影》歌颂深沉的父爱,是父亲饱经沧桑的印记,是慈爱的缩影,浸透了理解、感激和怀念。《台阶》则紧紧围绕中心线索“台阶”来写,台阶上留下的不仅是父亲从盛而衰的生命足迹,还有父亲毕生奋斗的艰难、满足与幸福。回望留下的有形的台阶,向前看那里是无形的台阶,无形的台阶还是一种优良品格的延续,映射着农民骨子里的谦卑、质朴、勤劳和善良。这样便较好地开掘了本文的主题,使学生对中国农民的命运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对农民群体的品性和精神有所感悟,进而唤醒他们关注中国农民、思考农村未来的意识。

3.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群文阅读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指导中,教师应针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设计思考问题,并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进而在阅读中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

如在《燕子》一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松鼠》《小虾》《翠鸟》等文本,组织学生开展群文阅读。在群文阅读指导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燕子》一文,并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说一说:文中的燕子具有什么特点?文章從哪些方面来突出燕子的灵动?阅读《松鼠》《小虾》《翠鸟》,分别说一说作者抓住了松鼠的哪些特点来写。在完成阅读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要求学生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说一说,如何才能把动物的特点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同时设计练笔任务,要求学生通过模仿其中一篇文章,对一种小动物进行描写。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不仅能够将群文串联起来,更能够在对比分析中深入思考作者的写作手法,并结合阅读经验思考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群文阅读的作用和影响

1.加强群文阅读与教材之间的联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群文阅读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语文知识更加全面。首先,要遵循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的原则,以课堂教学的知识点为前提向外延伸。虽然不同风格或类型的课文穿插在各个单元之中,但每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基本一致。例如《中彩那天》《尊严》等课文,教师可以用“宝藏”“财富”“珍奇”等激发词语为中心开展群文阅读,以此类与现实相关的话题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小说《金银岛》,包含了不同的人在寻宝过程中和面对宝藏时的不同抉择,呼应了教材中的课文。其次,教师在应用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忽略对课文的阐述与分析。应对课文中的内容详细地分析,引导学生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在提高群文阅读效率的同时,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培养学生好奇感和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而良好的习惯以学生的兴趣为核心,针对这一点,在应用群文阅读教学时要以小学生的喜好为主设计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其阅读的欲望。第一,阅读的内容应符合想象力、探究性、趣味性等特征。第二,赋予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特征来组织群文阅读活动。第三,文章之间应存在一定的关联,例如安徒生的童话故事较丰富多样,而部分故事的主人公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教师可利用这类既有趣又有探究性的故事进行对比,加强学生之间的讨论,促进其探究意识的提高。

3.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生的想象力直接影响其写作。学生的作文内容在某种程度上是自身阅读与经历的一种转化,而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较容易将积累的阅读知识逐渐融入写作中。同时,语文课文作为最便利的群文阅读材料,学生使用和借鉴也会更加方便。教师可以以一篇课文为中心,让学生模仿其写作方式。例如学习《翠鸟》一课,教师可让学生以课文的模板,选择自己熟悉或喜欢的鸟类为主题进行描写,包括常见的鸡、鸭、鹅、麻雀、喜鹊和燕子等,或是人们较为熟悉的鹦鹉、孔雀和老鹰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分析《小摄影师》等以人为主的课文,培养学生写作中针对人物对话的书写能力。为保证小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应赋予其足够的自由度,让他们的性格特征可以在作文中显现。其次,如果选择的主题是学生喜欢但了解度不足的,可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知识。

四、结束语

群文阅读优点很多,但也要科学的合理安排,在群文阅读教学的时间上,可以以学期或一学年作总体的规划,在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上也还能不断的优化和增加相关群文形式。总之群文阅读我们既要合理的推广发展,同时也要不断的研发和创新。

参考文献:

[1]罗发森.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21):39-40.

[2]刘朝霞.取舍之间的智慧——关于群文阅读文本特质的思考[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4):79-80.

作者简介:

舒守兰,女,泸县明德兆雅小学,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

曹凯,男,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从事数字技术和阅读推广。

(1.泸县兆雅明德小学;2.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群文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