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学校社团团队凝聚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1-09-10韩孟孟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凝聚力职业学校社团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總结归纳法等,针对职业学校社团展开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探究团队凝聚力提升策略。不仅可以为舞蹈社团的建立提供帮助,而在其他社团在进行建设中也可以有参考。此外,可以指导其他运动项目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运用到实际队伍中进行实际的操作反馈,为此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职业学校;社团;凝聚力;提升

当今社会,团队合作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任何团队都少不了合作,合作是一个团队最根本的灵魂。在分析了影响职业学校团队凝聚力的关键因素前提下,结合团队凝聚力目前水平现状,发现及归纳南通高职校舞蹈社团凝聚力的影响因素,在提出策略相关研究中,主要从三大方面着手探讨提升职业学校团队凝聚力的对策。

1加强团队队伍的整体建设

1.1制定团队共同的目标

目标的设定应该是一个实事求是的过程,从团队自身的角度和现状出发,制定一个符合团队长远发展或者短期发展的目标。第一,根据团队的实际情况制定团队目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的一切行为和动机都是根据所需要完成或者未完成的目标而定的。而目标设定的高度和幅度也是一个技术性较高的难题,如果目标设定的过高,往往使得队员对于实现目标丧失信心,从而大大减少实现目标的动力,反而使得目标对于队员起到相反的作用[1]。第二,目标的制定需要教练员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参与。目标的实现过程需要教练员和队员的共同协调配合,咋制定过程应该更多的倾听教练员和队员的意见,这样有利于教练员和队员增加对目标的认同感。那么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面度冲突,教练员也会从队整体角度出发,队员自觉地配合,力争实现团队目标。进一步提高队员实现团队目标的动力和激情,从而加快团队目标的实现。

1.2提高团队对个体的吸引

在团队中,一般来说个体既包括队员本身同时也包括教练。首先要让教练员看到自我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学校应该通过组织活动和各种宣传活动等多种方式,使得教练员感受到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在工作中的自豪感;其次,合理安排队员的训练时间,队员的战术和技术通过训练能够得到的但同时给队员充足的自我支配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战术和技术的体验和研究,这样能够充分挖掘每个队员的潜能,同时掌握技战术需要。最后,团队需要建立适合各层次人才成长及培养人才的制度。培养人才和吸纳人才一样,都是团队凝聚力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过程[2]。在团队建设中根据各个层次和不同类型的人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制定培养计划,实现专业成长与个人发展。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促使队员和教练员去面对各种具有挑战性质的工作人在面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时,往往能更好的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2发挥教练行为的积极作用

教练员能够贯穿始终,领导行为存在于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能够通过教练员与队员之间的各种默契配合、教练员对队员的引导、教练员和队员之间关系的友好程度产生影响,这种行为称教练员领导行为[3]。训练领导行为是指以任务为导向、帮助队员达到团队任务目标的行为,这种行为有助于队员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团队任务目标上,并促使队员的投入;专制行为主要表现为不解释行动、不征询意见、不协商对手、不靠近选手、不鼓励选手这五个行为;社会支持行为是指教练员本身的社会支持度;民主行为是队员主动参与团队训练或比赛决策的行为,符合团队项目队员主动、支配、任务取向的类别特征;积极反馈行为是通过奖励促进有利于任务绩效提高的行为,这其中既有取向成分又有任务成分,也符合团队项目运动员主动、支配、任务的分类特征。

2.1注重发展教练员与管理者的人际关系

作为领导者,虽然提出严格要求和制定、下达各种政策,但是不直接管理团队,教练将团队目标与计划传递给队员。作为一名教练不仅需要了解队员的具体情况同时需要与团队领导保持良好的沟通,方使准确、及时沟通协调管理者和队员之间[4]。首先,这就要求教练员从团队整体的角度出发,对于管理者的工作,在支持的同时,从队员的角度及时的给予管理者各种各样的建议,使得队整体工作始终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第二,作为管理者,也必须积极主动的和教练员进行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管理者必须要从大局着想,对于教练员的意见进行消化和进一步改进,并对教练员的意见进行进一步的补充,进而从全局的高度提高团队的整体凝聚力。

2.2注重培养教练员与队员之间的感情

教练员领导行为中的训练指导行为、民主行为、社会支持行为与团队凝聚力存在着显著正相关,说明随着对领导行为中的训练指导、民主行为和社会支持力度的增加,团队凝聚力将会呈现出增强趋势;而专制行为与团队凝聚力中的群体社交吸引、群体任务一致性是负相关的,说明了专制行为的增加制约了团队凝聚力的提高;积极反馈行为对群体任务和群体任务一致性上是正相关的,与群体社交吸引、群体社交一致性不存在显著相关,说明积极反馈行为对群体的任务具有正向作用,而对群体社交影响不大[5]。这说明教练员通过改善自身的训练指导行为、民主行为和社会支持行为,能够有效的增强团队凝聚力,同时应该避免专制行为,尽可能的做到与运动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综上,教练需要对队员给予很大的支持,尊重,同时关心队员的生活习惯和业余爱好。一般情况下,教练与队员相处时间较长感情关系比较融洽。在心理学中称为近因效应,教练员、队员之间已经非常熟悉,潜意识里认为队员的潜力和能力就是队员的现状,而放弃去进一步挖掘队员的潜能;另一方面,教练员对于队员的尊重和信任能够获得高校队员的好感与信任,这对于教练员和队员之间关于训练方式和比赛战术的沟通和研究是有利的;再一方面,教练员对于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失误应该勇于承担责任。其次,教练员和队员之间的良好关系是需要通过双方共同理解,共同努力才能达到。

3构建合理的内部激励制度

所谓内部激励机制,是指团队领导者和管理者,根据团队运动员的综合表现,所给予的物质或者精神层面的奖励。内部激励制度能够有效的提高团队士气。提职业学校团队凝聚力不仅仅要注重个人的发展,更加重视团队的发展,关键在于团队的士气[6]。团队士气与其说是一种氛围,不如说是一种态度,它体现的是团队成员为了达到团队整体目标而为之付出努力的态度,而这种态度产生的根源在于团队目标对团队成员的吸引力以及团队成员对目标的认可度。要想提高职业学校团队士气,就要透彻分析影响团队士气的各种因素以及能够提高团队士气的各种可能性,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各种方案和计划。一方面结合职业学校团队队员情况,在对于团队士气的激励过程中,团队的日常训练和比赛、思想教育、队员对于目标的满意度、目标对于队员的吸引度都应引起相当的重视,提高团队士气的方式及改革是一种新的挑战[7]。另一方面,报酬对于提高士气也有非常显著的作用,需要建立在制定合适、公正的报酬制度基础之上实施。要达到效果,物质和精神报酬两方面的结合更利于团队目标的达成,随着团队整体效能的提高和队员自身水平的发展,进而又会给队员带来新的物质和精神回报,这样的良性循环将非常有效的提高团队士气。

能给其成员以较多回报的群体,凝聚力会逐渐变强。球队每完成每一个阶段小目标后都应该得到适当的表扬、鼓励和奖励,激发队员的运动动机,提高竞技水平。

4运用有效的团队管理方式

团队管理指在一个组织队伍中,根据成员工作的性质、能力组成各种各样的小组,参与组织各项决定和解决问题等事宜,为了提高组织生产力和达成组织目标。职业学校团队凝聚力项目管理规模不大的要求,除了专业技能好的队员之外,还有教练员、领队和训练辅助人员,身处高校具有优越的资源优势,高水平的教练员以及先进的体育設施。根据不同的情境,不同的队员水平,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因材施教,追求实效。

4.1提升队员之间的相吸性

职业学校团队的整体凝聚力取决于团队对队员之间的吸引力的大小及团队整体目标的合宜性,但更多取决于队员之间的吸引力,心理相容性、目标一致性及整体相似性[8]。队员来说,彼此间的相似性可以促进沟通交流,其中相似性一部分队员可以自我感知,但另一部分需要管理人员发现并挖掘培养,因此要求管理者有责任有义务去发现、培养及挖掘队员之间的相似性,促使队员快速有效的融入团队中提高团队凝聚力。根据队员特点及训练内容的安排,适当的组织各种积极有益的活动,针对性强、明确目的意义,加深队员对团队的认识及彼此之间的了解,培养真挚感情来增强相吸性,从而提高团队凝聚力。

4.2增强队员的角色投入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人无完人,合理适当的扮演各种角色可以拥有完美的团队。在团队里,队员必须清楚你的同伴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懂得如何互相弥补不足,发挥个人优势。队员的角色我们可以分为角色明确、角色认同和角色配合三个方面。角色明确是指队员对自己的承担的角色职责认识的清晰程度;角色认同是运动员对其角色职责的积极参与程度;角色配合是指运动员与队友间角色的配合、协调程度。三者作用结果又分别体现在团队任务吸引、团队社交吸引、团队任务一致性和团队社交一致性四个维度上[9]。一般情况下,角色明确在角色投入中的作用是最大的,它对团队任务吸引、团队社交吸引、团队任务一致性和团队社交一致性的影响都是正相关的;而角色认同和角色配合一般仅仅作用于团队任务一致性。也就是说,高校团队队员的角色认同和角色配置能够较好的完成团队任务,而队员的角色明确对于团队任务和团队社交都起着促进的作用,从而直接作用于团队凝聚力。成功的团队协作可以提高生产力,鼓舞士气,激励创新。

参考文献:

[1]殷进功,汪应洛.高校教师激励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研究[H]科学学研2004(2).

[2]姚利民,王钰,贺光明.试析影响高校凝聚力的因素[J].2010(4).

[3]陈新峰.高校社科科研团队凝聚力形成机制[J].2011(5).

[4]周杨,王征.科研型组织激励机制创新研究[H].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8).

[5]蔡昌文.我国啦啦操群体凝聚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对策分析[H]2010.

[6]吴蓉蓉,林锦清.啦啦操运动团体凝聚力影响因素[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4(6).

[7]李恒新.影响陕西省普通高校啦啦操队员团队凝聚力表现因素的分析研究[H]2009.

作者简介:韩孟孟(1988.12-),女,汉,江苏南通,助讲,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凝聚力职业学校社团
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
“如此凝聚力”
抓住班级群体的“灵魂”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关于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探讨
让管理更有效
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疏与堵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社团少年
说“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