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教学方法研究

2021-09-10刘红梅

教学博览 2021年1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刘红梅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具有双边性,教学活动并不单单是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一种行为,而是一种具有创造性、艺术性的行为。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历史知识点,而是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教学方法;教学研究

前言:

当前,教育领域的创新已经成为了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课题。初中历史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是让他们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更多的是培养他们客观认识历史的能力和辩证思维,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因此需要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构建方式,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使得历史教学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教师应当认识问题、了解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存在着一定的误解。比如有的学生觉得历史已经成为过去,过去是无法改变的,因此也就没有学习历史的必要;有的学生觉得历史学习只需要记住历史事件即可,不需要在这上面多花精力和时间;还有学生觉得历史较为沉闷无趣。在这些看法的影响下,学生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的表现并不积极,一般是教师要求什么他们就做什么,自己很少主动思考。这样的情况不仅妨碍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认识不足。虽然历史不可逆转,但却可以警示未来,促进未来的发展,因此历史教学的初衷不单单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历史事件,还是为了让他们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从中得出启示。另外,历史具有其独有的特点,学生会觉得历史学习无趣,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历史的认识不够,另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问题。基于此,教师需要提升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同时需要寻找自己教学的不足之处。

初中历史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方式与历史教学的效果直接相关,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传统,比如,有的教师会不自觉的在历史课堂上多讲多写,担心如果自己讲的少或者是写的少,学生会学得不透彻,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如果每次都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被动学习,学生的历史能力很难发展起来。

所以,教師需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从传统的教学思想中走出来,给予学生一定的信任,相信他们已经可以对历史事件做出一定的判断。换句话说,教师不能再手把手地进行历史教学,而是需要让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学习,而自己在必要的时候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完善或者深化他们的学习。另外,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固定,虽然熟悉的教学方式教师用着较为熟练,但时间长了学生会感觉到无趣。所以,教师不能仅仅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教学方式,还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心理与诉求,教师需要让教学方式多样化起来,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趣味,进而主动学习。

二、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方法的实施

(一)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

要想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需要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学生对于历史课堂的错误看法,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会以自我为中心,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点讲解历史教材上的知识点,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历史教师必须要改变这种思想和教育观念,要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真实的想法,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历史课堂参与兴趣。

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这一阶段的相关知识时,针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这一部分的内容,教师可以从历史思维导图出发,向同学们一一分析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人民社会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等等,让学生们在结合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人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变革的伟大之处,感受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热忱。

(二)根据教学主题来设置教学情境

在初中历史课堂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课堂听讲非常认真、课后复习也很努力,但考试成绩却不高,甚至有的学生还出现了学习困难的问题。这些学生之所以付出了努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方法不正确。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比如,在学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部分内容时,针对“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知识点,学生就可以利用电子设备通过网络信息共享了解更多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知识点,史实性的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南京大屠杀的背景、内容和意义,而艺术性的知识点。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电影《皖南事变》《延安》《南京、南京》等,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文化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多维思考问题的能力和爱国主义精神。再或者,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多媒体视频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播放抗日战争的胜利时刻历史资料,让学生认真观察和学习,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的地点、时间、签字代表人等等。这样为结合教材和课堂教学主题为学生设置适宜的教学情境,一方面有利于借助多媒体多元化的展示效果,让学生在观看电影等了解我国抗日背景和事件经过和结果,让学生有更深入的感悟和认知;另一方面通过主题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从历史学科角度分析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消化理解课堂知识。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普及,初中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教学概念被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并且被作为在初中教学阶段贯彻落实实施的重要教学目标。就初中历史学科这门人文主义学科而言,初中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具有相对较强的容纳性和综合性。基于此,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方面,该学科就具有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在展开课堂教学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认识,最终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陈淑华 .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J]. 学周刊,2020(13):61—62.

[2] 张翠华 .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提升策略探析[J].中国校外教学,2020(1):76+78.

[3] 赵秀玲 . 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3):246.

山东省昌乐县首阳山中学 山东省昌乐县262400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