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传播助力“一带一路”发展

2021-09-10安娜·库兹萨娜禹卫华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对外传播媒体融合一带一路

安娜·库兹萨娜 禹卫华

摘要:基于新的时代背景,共建“一带一路”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媒体融合传播创设了有利条件。媒体融合传播不仅可让全球人民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中国,还为共建“一带一路”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但结合现实情况和传播目标看,媒体融合传播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主流媒体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融合传播模式,拓展传播路径,最大限度地发挥传播效能。本文针对共建“一带一路”语境下媒体融合传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媒体融合;对外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1-0160-02

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我们要提升外宣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媒体融合传播的困境

当前人们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只有加强主流媒体的融合与创新,才能够有效解决对外传播的缺陷和挑战,不断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一)媒体工作者未实现全面转型

相关数据表明,近年来想了解中国的外国人数量呈倍数增长,但了解中国的渠道大部分都是各个互联网平台,并且显著超出了当地传统媒体的传播数量[1]。另外,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媒体工作者虽然积极开展外宣相关事宜,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误区和不足。例如,在重大的国际论坛会议报道上,一些人只能做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简单结合,在对外信息传播中没有完全重构采编流程,传播的形式只有文字、图片等,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媒体传播的发展要求。与此同时,虽然大部分媒体工作者都认识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但在观念上还没有完成转变,在工作中流于形式,内容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传播内容缺乏新意

目前,国内大部分主流媒体的传播内容大同小异,缺乏创新性,远不能满足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传播要求。针对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内容较为单一,没有深入挖掘故事的背景与潜在价值,造成信息传播趋于同质化。同时,大部分媒体的新闻报道缺乏对“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的分析,也导致最终的编排内容大同小异。

(三)用户参与度及互动表现力不足

在共建“一带一路”大环境下,国内外各个媒体社交平台上的传播内容几乎都是以新推出的政策制度等宏观内容为主,这增加了媒体和群众之间的距离感,没有紧贴民众生活实际,没有了解群众精神需求,特别是关于议题的设置较为生硬。另外,共建“一带一路”的相关报道缺乏与受众群体的互动。虽然个别用户会在媒体留言板留言互动,但频率和质量不高,再加上部分部门回复的内容十分保守正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丰富性,互动表现力十分薄弱[2]。

二、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媒体融合传播的途径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媒体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仅将共建“一带一路”蕴含的独特理念和魅力向世人呈现出来,还全面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更好地传播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一)把握核心内涵,整合传播内容

“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彰显了中国的责任担当,体现了其核心本质在于构建一个共赢平台,建立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之上,推动不同文明与精神的交融,促成更多样的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合作模式。因此,各大媒体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深度把握共建“一带一路”的内涵本质,统筹兼顾即时动态,关注国内外热门话题。在内容上追求专业權威,从以往的数量优势转变为质量优势,不断推出更多有思想、有品质的融媒体精品力作。另外,各大媒体要重点关注对共建“一带一路”新闻事件的巧妙解读及创新表达,深入挖掘各个事件背后的价值和意义,掌握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模式,使传播的内容更加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更容易被海外群众接受。事实证明,只有高质量的内容才能获得受众的认可,才能提高媒体的影响力,最终循序渐进地提高各大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传播效果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细分海外受众,拓展垂直化传播

媒体融合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各大媒体平台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从信息采集到内容生产等多个环节,各大媒体都可以积极探索并借助国外先进经验,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传播内容,由此构建多元化的受众参与机制,提升媒体和受众间的互动成效。

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国家形象的塑造单单靠宣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对外传播过程中,不断增强彼此间的沟通,由此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讲述中国故事的实践中,促使更多受众参与信息的收集与内容的生产。例如,目前国外已经有很多自媒体博主在发布与中国相关的内容,如在中国吃美食的视频节目,或介绍美景等,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不断向全球生动立体地展示中国的真实面貌。

与此同时,各大媒体要应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灵活整合并传播内容。通过准确把握各个国家的发展情况和文化特点,了解各个国家信息传播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对其分类,通过垂直化的信息传播方式,让各个受众群体都能接收信息,大幅提升信息的推广效率。就宏观角度来说,区域受众的精准细分有三类:首先是建立合作关系的“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等地受众,通过文化内容的宣传能进一步加深彼此之间的合作交流;其次是受惠于“一带一路”发展的南亚受众,加强文化传统宣传交流,能进一步提高南亚受众对我国的认同度;最后是欧美等西方国家,通过媒体的传播减少他们对我国的误解与偏见,澄清和事实不相符的报道,最终在多边讨论中谋求共商共建[3]。

(三)加强优化合作,实现合作共享

面对传播方式和媒体格局的全方位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各大媒体要深刻领悟,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围绕传统媒体和自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展开顶层设计,使传统媒体和自媒体彰显各自的特色,互相弥补不足,在彼此关联的状态中完善新媒体传播格局。一方面,在自媒体中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进行自由创作,实现表达的自由,这种模式不仅更能吸引广大群众,具备传统媒体没有的可信力和亲和力,用户还能够通过和其他受众的分享互动,进一步优化对外传播的效果。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覆盖面较广,通过其挖掘出特色素材的灵活性,实现二者之间的融合,能够使相关内容的表述更加精准和丰富,为全球化的文化交流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掌握话语主动权,优化传播话语体系

借助重大的国际活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主要方式之一。全球传播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国内各大媒体要清醒面对,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应对“污名化”的国际舆论场,加以思考和引导,不仅要进行正面有效的防御,还应当掌握话语的主动权,主动出击,减少西方媒体对共建“一带一路”的错误评估及解读。

一方面,各大媒体要通过战略性的议题设置,不断挖掘其在对外传播中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尤其是针对我国相关政策和事件时,必须优化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先入为主,主动发声。另一方面,各大媒体还应当总结历史上国外对我国的错误解读点,并不断完善和调整,主动设置观点鲜明且符合当地民情的议题,最大限度地宣扬共建“一带一路”,优化国际舆论环境。此外,各大媒体还要主动搭建国内外资源共享互通的平台,成立专门的部门进行监督,不断规范各类信息内容,逐步转变国外媒体对我国的错误看法[4]。

三、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得国内外各个主流媒体迎来了更多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各大媒体要加强彼此间的合作交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深入实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为全球人民谋求福祉的关键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各类媒体要进一步推进融合发展,不断深化共建“一带一路”的影响力,拓展其覆盖面,以公正客观的报道,有效应对国际舆论环境的误解,让更多民众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 王丽.媒体融合传播助力“一带一路”互联互通[J].青年记者,2019(29):32-33.

[2] 杨达,熊雪晖.“一带一路”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构的融媒体路径[J].中国出版,2020(20):20-23.

[3] 喻国明,赵睿,董翊宸.“一带一路”场景下的新型主流媒体传播策略[J].前线,2020(1):11-14.

[4] 王志明.“一带一路”多语种广播电视融合媒体传播平台建设构想[J].广播电视信息,2019(8):53-55.

作者简介:安娜·库兹萨娜(1993—),女,俄罗斯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媒体与传播。

猜你喜欢

对外传播媒体融合一带一路
新媒体时代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文化在我国国际话语权中的作用及路径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与对外传播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