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护理管理应用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2021-09-10丁沁沁

医学概论 2021年1期
关键词:干预效果精神障碍酒精

丁沁沁

摘要:目的:分析将安全护理管理用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从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呆患者中选择80例研究,采用统计学研究中的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分别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安全护理管理,最终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为2.5%,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为22.5%,且P<0.05。并且,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为7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为97.5%,且P<0.05。结论: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安全护理管理,不仅可以降低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还能提升患者的依从性。

关键词:安全护理管理;酒精;精神障碍;干预效果

酒精作为一种精神活性物质,当人体摄入酒精之后,会产生对应的精神效应[1]。人体长时间摄入酒类,极易产生各种精神障碍疾病,甚至部分患者还会伴随躯体异常等情况[2]。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常出现高度的兴奋、抑郁、人格缺失、紧张、中毒性幻觉等[3]。基于此,本文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区间入住本院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研究,以此分析安全护理管理的作用,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呆患者中选择80例研究,采用统计学研究中的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分别40例。观察组年龄范围在30-50周岁,平均年龄范围为(35.84±2.29)周岁,男女比为20:20,病程时间为1-4年,平均病程为(2.84±0.29)年。对照组年龄范围在30-50周岁,平均年龄范围为(35.92±2.23)周岁,男女比为21:19,病程时间为1-4年,平均病程为(2.84±0.29)年。对两组年龄、性别等资料分析后,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实验经道德伦理委员会审核后开展。纳入标准:(1)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2)饮酒时间大于10年。(3)确诊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脏器病变。(2)存在神经疾病家族遗传史。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安全护理管理:(1)急性期护理:护士需对患者实施封闭性管理,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病室,保证病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护士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病情变化,加强患者的饮食护理,避免患者发生水电解质紊乱、营养失衡等情况。护士需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此缓解患者的痛苦程度。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安全护理管理时,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波动以及心理变化,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有助于提升患者的临床依从性。(2)过渡期护理:此时患者的戒断症状逐渐消失,患者常出现谵妄、幻觉等情况。护士需遵医嘱给予患者镇静安全药物,并着重护理患者的心理,与患者进行耐心的沟通,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护士还需获取患者的信任,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加强巡视,杜绝酒类入院。(3)康复期护理:当患者逐渐康复之后,患者的症状也随之消失。患者会对社会产生恐惧心理,护士需叮嘱家属转移患者注意力,为患者制定康复计划,以此提高患者的戒酒信心。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包括:跌倒、烫伤、患者外走等。总发生率=发生人数/总人数*100%。

對比两组临床依从性,指标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以及不依从。完全依从:患者按时服用药物、不乱跑、不与他人争吵。部分依从:患者按时服用药物,但常与他人争吵。不依从:拒绝服药,常发生争吵。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人数/总人数*100%。

1.4统计和分析

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分析,计数型指标则以例(n/%)表示,并使用x2值检验,计量型指标则选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同时采用t检验。P<0.05,则代表本次实验的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不良事件

观察组患者发生跌倒的人数为0例、烫伤的人数为0例、外走的人数为1例,总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为2.5%。对照组患者发生跌倒的人数为2例、烫伤的人数为3例、外走的人数为4例,总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为22.5%。对比两组数据显示,x2值为7.3143,且P<0.05。

2.2依从性

观察组患者中完全依从的人数为20例、部分依从的人数为19例,不依从的人数为1例,依从性为97.5%。对照组患者中完全依从的人数为15例、部分依从的人数为15例,不依从的人数为10例,依从性为75%。对比两组数据显示,x2值为8.5375,且P<0.05。

3 讨论

酒精属于亲神经性物质,人体一次性摄入大量酒精,极易出现精神异常的情况[4]。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会对加重患者的家庭负担,甚至影响社会秩序。根据资料显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多为群体酗酒,该病常见的发病因素中包括遗传、生物异常、社会风气、饮食习惯等因素[5]。临床常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但由于药物具有一定的成瘾性,患者对其依赖性较强,无法实现根治的目的。护士对患者实施安全护理管理,可以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执行医嘱,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措施,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以此提高疗效、依从性。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P<0.05。

综上所述,将安全护理管理用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中,可以改善患者的依从性,降低意外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杜安平. 安全护理管理应用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 心理月刊,2019,14(17):94.

[2]周晴晴,陈智科,高静,向波,刘可智,梁雪梅.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焦虑及抑郁的相关因素[J]. 四川精神卫生,2019,32(02):130-134.

[3]蒋剑英.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01):14-17.

[4]郑美琴. 酒精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安全护理管理[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23):139-140.

(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江西赣州 341000)

猜你喜欢

干预效果精神障碍酒精
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患者80例临床疗效观察
四川省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
跟踪导练(一)(2)
医用酒精如何配制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是什么病
阿托伐他汀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二级预防和干预效果评价
联合治疗方法对透析低血压的干预效果
酒精脾气等
综合性护理措施对前列腺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
酒精和水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