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课行为习惯的养成路径浅述
2021-09-10潘伟
潘伟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教师既要重视知识技能教学,又要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在低年级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其能够巩固学生知识基础,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将简要分析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并探究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推动学生成长的重要力量,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培养独立学习意识,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为学生的学习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在进入中高年级教学时,往往会出现阅读能力变弱、写作水平降低等问题,导致语文成绩下降,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而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在低年级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随着学段的提升,语文学习难度不断提高,导致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进程,学习越来越困难[1]。为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行为习惯的培养。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形成独特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抓住关键点,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自身语文水平的提升。其次,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能够端正学生的态度,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认真对待学习,主动参与到学习中,通过语文学习,不断积累知识,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语文水平。为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行为,传授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一)提前做好准备,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如在语文课前,要拿出课堂中所需的学习用具,将其整齐地摆放在课桌上,在上课时便于拿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在上课时,要指导学生规范坐姿,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设计预习任务,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让学生掌握预习方法[2]。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荷叶圓圆》的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前,设计预习任务:拼读课文,将课文中的生词注音,圈出“摇篮、停机坪、晴柔”等生字词,认识生字,再熟读课文,标出文章的自然段。由于小学生缺乏自觉性,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监督。因此,教师要检查学生的与预习成果,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评价,一方面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另一方面监督学生,让学生能够自觉、按时完成预习任务,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意识,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思考中学习知识,巩固基础。例如,在《乌鸦喝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乌鸦喝水的图片,提出问题:乌鸦是用怎样的方式喝到水的?让学生进行思考,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集中精力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教学课件,利用教学课件进行教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虽然思维活跃,但注意力难以集中,在课堂中容易出现开小差、讲话的情况,因此,教师可以用课件吸引学生注意,并以课堂提问的方式,随机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此外,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语言文字,用语言表达自身的思维想法,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养成大胆发言的习惯。认识字音字形、遣词造句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要想加深学生对生字词汇的认知,就必须让学生“说”出来。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既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以“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的方式,相互交流想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该听的时候认真听讲,在该说的时候大胆发言,跟上课堂节奏,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坚持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通过阅读积累知识,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接触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阅读是语文的基础,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的语言能力自然能够得到提升,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籍,如童话、寓言等,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教师要在教室设置图书角,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此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布置阅读任务,并定期开展阅读交流会,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主动阅读书籍,日积月累,阅读量大大提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坚持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较低,语言组织能力差,写作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此,教师要将写作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以小练笔等方式,让学生坚持原创写作,让学生正确认识写作,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此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在生活中积累知识,观察生活现象,在生活中挖掘语文知识,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教师可以设计观察作业,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观察外界事物,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知生活,从现象出发,挖掘事物的本质,形成主动观察思考的习惯,将生活内容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实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目的,提高教学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行为习惯的培养,指导提前做好准备,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坚持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卫.培养良好习惯,铺设成长阶梯—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J].学苑教育,2016(6):30.
[2]章风员.试论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预习习惯[J].新课程导学,2016(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