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传播学理论在电影《大事件》中的运用

2021-09-10陈媛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虚拟环境议程设置传播学

摘要:随着数字媒体的迅速发展及整合营销传播时代的到来,媒介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中的作用日益显著。由于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及互动性,大数据时代受众的生活环境愈发透明,媒体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电影《大事件》塑造警察追踪疑犯对公众实时直播的情节,试图通过媒介的正面描绘树立英勇无畏的形象,体现了政府的媒介话语权,展现了媒体在事件传播中的独特作用。本文以《大事件》电影体现的传播媒体特性为例,结合电影体现的传播环境下的受众特征,分析“把关人”理论、议程设置理论以及虚拟环境理论在媒介信息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大事件》;传播学;虚拟环境;议程设置;受众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1-0134-02

一、《大事件》体现的受众特征

(一)互联网环境下受众生活透明化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公众的日常生活与媒介的联系日益紧密,个人生活逐渐透明,公众生活的一举一动都被曝光于闪光灯之下,或主动分享生活信息,或被动为媒体所控制,现代受众在不知不觉中被卷入媒介大环境之中。影片《大事件》通过媒体对警察追踪嫌犯的过程进行直播,公开了警察执法的过程,使追捕工作公开透明。

(二)媒介主体控制受众获取的信息内容

从《大事件》影片中可以看出,新闻传播的主体处于主动地位,他们控制着传播的内容、时间以及空间。作为传播主体,媒介选择符合自己利益和立场的信息进行传播,而对负面信息相对隐瞒;为了获得受众的关注和认可,传播主体对不利于自己形象的内容进行削减。在该传播信息流中,受众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尽管他们可以选择认同或抵制媒介传播,但其接收到的信息仍然是被传播主体过滤加工过的,是在传播者所制造的虚拟环境中,以及媒体“把关人”层层把关后对信息被动地接受。

二、“把关人”掌控信息传播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信息资源趋向复杂化、多样化,由于受众注意力的局限,用户无法自己处理纷繁复杂的信息,这就需要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把关人”角色出现。在传统媒介社会中,信息的把控通过各个层级的“把关人”来完成,媒介信息的“把关人”根据自己所处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对各类媒介信息进行加工,将获得的信息加以挑选和过滤,最后决定传播的内容和形式。

在媒介传播中,“把关人”处于决定媒介内容和形式的支配地位。因“把关人”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业界对其把关的要求也十分严苛。在对各类信息数据进行统一收集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务必在确保信息真实性的前提下,对收集到的所有信息加以过滤,并且需要严格遵从相关行政机构制定的规范标准来对信息进行深入的加工处理[1]。媒介虽有一定的报道自由,但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产物,其报道内容仍受政治、经济等外在结构性束缚。

电影《大事件》就体现了外在结构性束缚对媒介内容的把关和控制。陈慧琳饰演的方洁霞作为警察高层,其通过外在的政治性压力迫使媒介报道内容按照警方思路执行。影片中,警察局是媒介信息的主要来源,方洁霞不仅仅是新闻事件的制造者,同时也是警队对新闻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执行人。在重案组督察追踪嫌犯至一幢大厦,正欲实施逮捕行动之际,警方打算将整个追捕行动现场直播,希望以此提升警察在受众心目中的地位。警方携带微型摄影机冲入抓捕现场,企图拍摄追捕场面,却发现大厦内躲着另一批劫匪,陷入腹背受敌的境遇,形势凶险。此时,为了保护警方,方洁霞决定将信息把控权争夺到警方手中,并将不利于警方的片段裁剪。在某种层面上,以方洁霞为代表的相关人员实质上充当了信息“把关人”的角色。

媒体工作人员往往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对信息进行挑选和处理,针对信息实施挑选和处理的过程中会对信息质量加以把握[2],媒介信息“把关人”的工作职责就是将从各个不同渠道收集到的新闻信息进行统一的挑选和处理。影片中警方就充当这样一类“把关人”的角色,其通过把握媒介信息掌控权,对追捕信息进行删减,只将有利于警方树立良好公众形象的新闻提供给媒介进行报道。当前,因为信息传播途径不断增加,媒体把关工作人员的数量增多,他们把控着信息传播的内容、渠道和方式。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已经迈入大数据时代,整个社会中的各类信息十分多,并且以较快的速度进行传播,所有民众都在有意或无意地对信息进行把控,都承担着信息“把关人”的责任,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要传递的信息再次加工、筛选和传播,进行信息的把关控制。

三、议程设置左右舆论导向

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学领域的一个假设性理论,其实质是指媒体可以为民众安排热点话题,对民众的思想能够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3]。议程设置理论将新闻媒体置于信息传播的主导地位,由媒体决定公众注意和讨论的信息。电影《大事件》以艺术化的夸张手法,再现了媒介对议程设置过程的把控。影片通过描绘媒体、警方、劫匪三类群体的议程设置,展现了议程对把控舆论导向的重要作用。

(一)媒体的议程设置

在影片《大事件》中,事件的导火索是媒体的曝光。媒体对信息的主体选择性影响了舆论导向。在电影中,原本被安排采访交通事故的新闻记者,遇到突发枪战事件之后,第一时间对摄像机进行了角度的调整,并且更改了报道的内容,有效利用自身新闻价值,实现了对信息议题的把关,将舆论导向从交通事故转移到警方执法。

媒体在对警方执法的报道中,侧重描绘了“劫匪、枪口、警员、举手”等一系列画面,为了博取关注,刻意放大了对枪战中被劫匪挟持而投降的警员的描写,放大其丑陋的嘴脸,而选择性忽略英勇作战,甚至流血牺牲的绝大多数警察。记者在新闻报道内容的选择中完成了媒介议程设置,引导大众舆论走向。

(二)警方的议程设置

为了重新获取民众的信任,塑造正面的警察形象,从而确立警方的权威,在追捕劫匪的过程中,警方主动进行了一次议程设置安排,策划了一起媒介事件。正如影片人物所说,“这是个资讯的年代,栽在传媒手上,就从传媒手上赢回来”[4]。警方彻底改变了以往的工作模式,积极与媒体联系,并且将警匪事件转变为电视直播的形式,从而为后续传播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警方控制着缉拿劫匪的信息来源,并且对诸多片段进行筛选,对不利于警方形象塑造及行动受挫的情节进行删除,有效地对信息质量加以把控,随后将信息公开,从而实现议程的设计目的,对民众的思想进行有效的引导。最后,安排警方发言人对外公布信息,从而有效激发新闻记者对信息追踪的积极性,在与媒介诚恳合作的伪装下,发挥警方把控信息的权力,把握议程设置的主动权。

(三)劫匪的议程设置

作为矛盾的第三方,劫匪也对议程进行了设置。警方树立英勇果敢的形象后,在舆论的压力下,劫匪也进行了反击,利用摄像设备将警方活动受限等诸多负面新闻发送给各类媒体,以摧毁警方千方百计设置的议题。同时,劫匪也加入了议程设置的行列,他们将善待人质的照片发布到网上,以此塑造善良、有人性并愿意悔改的形象,减轻公众对劫匪的怨恨,使公众再次对警方产生怀疑。

(四)影片的议程设置

影片《大事件》通过对处于矛盾关系中的媒体、警方以及劫匪对议程设置主动权争夺的描绘,揭示了舆论导向对当今媒体发展的重要性。在现代传播环境下,议程设置的主动权仍掌握在媒体手中,他们对议题的选择和描述,对舆论导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媒体应当把握事件真实性与报道受关注程度之间的关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多种获取信息的渠道,打破了强势精英的話语垄断,普通公众也可以在选择性接收媒介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价值判断和舆论影响媒体议程的设置。

四、虚拟环境理论分析

虚拟环境是主体与外在环境交互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像,而这种影像的生成与变化有两个影响因素,即话语权与人的自身情感。虚拟环境强调外部世界在大脑中形成的影像,这些影像受媒介信息及客观事物的影响。由于媒体对信息渠道的选择、内容加工和结构化活动是在隐蔽的情况下进行的,大众通常意识不到并将其作为客观存在来看待,因而在客观环境中发生的事件也是真实的假象,从而营造媒体想要设置的虚拟环境。

在《大事件》中,警方希望通过利用媒体制造一个虚拟环境,在公众不知情的情况下,设计追捕劫匪的活动,展现警察英勇破案的场景,利用媒体的话语权塑造正直无畏的形象,通过舆论塑造虚拟环境来打动受众,引发自身情感的变化,从而改变公众对警方的态度。影片巧妙地运用了媒介构建的虚拟环境对人体主观认识的影响,利用媒介的话语权对信息有选择性地加工,形成“象征性现实”,创造虚拟环境,引导舆论走向。

五、结语

在数字媒体时代,媒介作为传播的主要参与者,对传播内容及形式的把控严重影响着传播效果及舆论走向,这就要求媒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报道真实事件。同时,“把关人”理论、议程设置理论以及虚拟环境理论对传播有巨大的作用,这要求我们在综合协调使用三者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符合媒体发展趋势的改造,使其适应现代社会媒体环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安妮.新媒体时代大众传播把关人角色研究[J].智能城市学报,2017,05(1):12-13.

[2] 常芝歌.新媒体传播时代下的“把关人”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06(2):53-54.

[3] 李彬.传播学引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142.

[4] 张慧.议程设置媒介不为王——从电影《大事件》对传播中议程设置者的思考[J].东南传播学报,2008,08(2):14-15.

作者简介:陈媛(1999—),女,安徽滁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虚拟环境议程设置传播学
探析中西传播差异 彰显华夏传播魅力
如何通过虚拟环境有效管理Python第三方库
传播学理论对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作用探讨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动画广告设计中虚拟环境的构建方法与运用
“互联网+”时代传媒对媒介域“私有化”的应对
如何讲好南海人文故事
虚拟现实技术概论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虚拟环境的特征
论中国传播学本土化与跨学科研究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