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理念下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有效策略
2021-09-10汤俊毅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基于以往的竞争观,教师团队之间存在上下间层级阶级性和同级间分散孤立的关系,阻碍教师专业发展,不利于构建教师共同体的发展。本研究基于分享理念,即分享、合作、和谐和共赢,通过团体辅导、集体教研、工会活动、职工沙龙等方式,打破垂直、水平边界,逐步建立良好的团队关系,优化教师共同体,从而最终促进教师个体专业成长和共同体发展。
【关键词】分享理念;幼儿教师共同体;专业成长
国家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当前国家学前教育重点任务之一: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也指出:幼儿园教师应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笔者所在园经过三年的摸索,围绕核心理念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总结出了从根源上帮助幼儿教师实现专业发展、提升自我价值的分享理念下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有效策略。
一、心理团辅,感受团队力量,遇见更好的自己
在心理专科老师策划下,以幼儿园“教师心理团辅”为切入点,拉开了我园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工程的序幕。通过团辅活动,帮助教师队伍打破传统的学习模式,以主人主导的地位参与其中,教师在活动中寻觅志趣相投的伙伴结对,找到在团队中的位置与归属感,不断认识和解放自己,教师成员间彼此融合成一个共同体。
开展的团辅活动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地适应与发展助人过程。其主要目标是:让大家更多地了解自己,肯定自己,用开放的态度接纳自己,接纳他人;大家在活动中互相交流经验,不抱怨、不责怪,能够理解和欣赏别人,感受团队的力量,营造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氛围;帮助大家热爱幼教行业,以作为一名幼师而感到自豪,爱岗敬业,并能在工作中找到方向。
二、搭建平台,同研异进,构建分享式教师共同体
研究园有近20年的历史,因不断抽调骨干型教师筹建公办园,所以教师是以成长型教师为主体。研究型、骨干型、成长型结合的教师群体,受年龄等方面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认识、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等存在着很大差异。基于此,在本课题研究中,提出了“同研异进”的教师素养培养模式,初步形成全体合作共赢,个体发展拔尖的可喜局面。所谓“同研异进”,就是由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由于各层教师的能力经验不一,在共同体中承担的角色不一样,专业发展的重点与方向也不一样。成长型教师教学经验不足,重在教学技艺提升;骨干教师经验丰富,重在教学经验提炼;研究型教师善于发现解决问题,重在课题研究与园本研发。
以下以“骨干教师在共同体的角色与作用为例”进行分析。在”共同体”中主持人一般是学科中具有领军作用的拔尖教师,但教师专业发展的领域有许多,主持人不可能样样精通。而骨干教师因为某一领域有专长,在成员中具有一定的威望,补足整个“教师学习共同体”专业发展领域的弱项,承担着“管理助手”“学术参谋”的角色。同时,还成为共同体的黏合剂,因为在共同体构建过程中组内会赋予骨干教师一定职责,更有效为“导师、同伴、个体”之间搭起“桥梁”,最终能够更大地发挥其帮助教师专业成长的效用。可见,骨干教师一方面在“教师学习共同体”中起到服务与奉献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更好地促使了自身发展,当然这也是课题的目标之一。
三、结对帮扶,共享互促,在交流中成长
通过开展“百园牵手”,与清远阳山一幼、花山中心幼、狮岭中心幼结对帮扶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帮扶效果,切实发挥省优质幼儿园的示范带动作用,将我园优质幼儿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辐射与拓展。
在帮扶结对中,骨干老师与被帮扶园的教师经验交流、互相观摩评价活动,深入到班级共同创设区域等等共同体的活动,老师健康快速地成长,将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传播得更深远,提升城乡幼儿园的保教水平,也增强了本园教师的自主学习和分享的能力。
四、沟通无限,乐享阅读,以微信为介体促进教师之间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分享
1.以微信为介体,沟通无“地”限:对话是幼儿教师在学习共同体进行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是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发展的一个支柱性条件,是推动教师共同体继续发展的能量。课题通过利用微信支持语言短信、图片、视频、群聊等功能,通过微信课堂、微调查、微互动、微文分享,丰富共同体间的各种信息交流,促使有效对话。
2.乐享阅读,交叉碰撞出种种创意火花: 值得阅读的书太多,但时间却不一定够,如何提高学习的效率?课题研究出一种新颖的阅读方式——引导式共同体读书会,共分为“小组交流,达成共识”“精彩回放、点滴体会”“回归课堂、分享收获”等几大流程。每次的读书会,组与组之间讨论不同章节,各类学科交叉碰撞出种种创意火花,大家总是意兴未尽,恋恋不舍。新颖的读书方式激发了青年教师阅读的兴趣,与时俱进的阅读模式,让教师们乐享阅读,充盈人生。
五、幸福相约,彰显个性,推动幼儿园教师共同体的软文化建设
1.“快乐90”工作坊
我园以青年教师群体(90后)为主体力量,她们个性张扬,风格迵异,因此,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不能“一视同仁”的。让她们的兴趣与共同体结合,通过共同体构建,充分挖掘自身的发展资源,既着眼于教师个人的自主发展,又帮助幼儿园在管理上主动为其提供资源和服务,从而双方共赢。就这样,“快乐90”工作坊,在大家的一拍即合中诞生了。
“快乐90”工作坊从教师兴趣出发,以幼儿园特色——“心理教育”和“体育教育”为主要研究内容,教师自由选择加入。首先,工作坊不是目標结果模式,而是过程模式——强调过程,重实践,注重实实在在地做和点点滴滴地进步。其次,工作坊关注的重心从“技术”转变为“人”,基于现实需要,强调参与的教师是主人、主体,是工作坊发展及其成效的决策者、评判者。现工作坊成立一年多了,参与成员积极与同伴分享,共同解决问题,形成主体性张扬的职业生活方式。而工作坊建设的过程也正是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过程——个体和组织不断突破自己能力的上限,不断向往新的愿景,不断改进共同学习的方法。工作坊作为一个研讨平台,其作用还体现在为每个成员的学习和反思提供群体支持,同时不断激发新的发展需要和动力,形成和创建了工作坊建设的独特模式。
2.多彩活动
利用工会、共青团每月活动:如“我是幼儿教师”“团圆贺中秋”“快乐大本营”等等,组织者以完成共同目标为桥梁,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在活动中承担相应的任务。围绕任务,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协商、共同合作,激发个人对集体的责任感,营造互帮互助的氛围,助力于教师间主动分享。
通过改建教职工之家,营造一种温馨安全的工作氛围,通过一个安全的环境,让教师在此可以得到身心的放松,思维碰撞,提升自我,为集体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这也是自主教研的一个驿站,教师们可以三三两两地在教师之家讨论自己在教学上的的见解,也可以在留言墙留下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让有这方面经验的同伴进行解读。从老师的交流笔记中,感受到老师在共同体构建中解放自我、成就自我的喜悦。
课题研究表明,实现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共同愿景,有效发挥共同体的作用,营造真诚与信任的学习氛围,使教师在精神上有互动、思想上有交流,促进平等对话的进行。教师可以相互探讨日常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分享各自处理教学问题的经验。课题组成员先后申报了《幼儿园合作性体育游戏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等三个区级课题,以课题为纽带,教师共同体共同收集和研究。教师共同体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为问题是教育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来,每个问题都具有共性和个性,都有可研究性。教师在共同体中不断提炼出研究问题,使教师共同体的研究可持续发展,共同体的学习氛围在积极的思考与研究中得以提升。
(责任编辑:李佳艺)
广州市花都区幼林培英幼儿园 汤俊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