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变革中谋划未来教育发展
2021-09-10薛佳怡
薛佳怡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促使世界加速进入动荡变革期。要在时代变革中抓住新的发展机遇,谋划未来教育发展。
近日,由亚洲教育论坛培训中心、《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等承办的2020亚洲教育论坛年会在成都召开。来自亚洲30多个国家的教育精英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参与了本次论坛。本次年会主题是“教育之光 点亮未来”。为了表彰在促进亚洲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文化交流中作出突出贡献、具有良好的品牌影响力的组织机构,亚洲教育北京论坛组委会联合《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举办了“2020亚洲教育论坛评选”活动,中国电信、腾讯教育、广东省教学空间规划研究院、成都市博览局荣获“2020亚洲教育贡献奖”。
多种因素催生新变局
2020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全国工商联民办教育出资者商会会长张杰庭在会上表示,疫情的全球暴发、中美关系风云变幻、教育新政的时代要求、在线教育仓促而至,四种因素的叠加让每一位教育从业者都感受到沉重的压力和巨大的挑战。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疫情促使世界加速进入动荡变革期。高等教育需要把握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未来走向,承载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
首先,高等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在时代变革中,高等教育处于新的历史方位。具体表现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地位更加凸显;教育改革开放趋势更加凸显;教育对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教育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更加凸显。
其次,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我国高等教育呈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地位作用从原来对经济社会发展起支撑作用向支撑引领并重发展。当前高等教育的结构、质量和效益,与经济社会发展对其功能和作用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种差距恰恰也是高等教育提升质量的巨大空间。
体量规模从大众化阶段迈向普及化阶段。改革开放40多年,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这种快速、大规模的发展带来的办学压力需要高校用较长时期来消化,以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结构类型从相对单一向多元多样化的办学结构转变。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存在供给与需求上突出的结构性矛盾。需要优化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推动高校分类管理、分类发展。
线上和线下教育实现深度融合。受疫情影响,线上教育实现了更为明显的快速发展,线上与线下教育相结合逐步成为教育新常态。从长远看,在线教育很可能引领大学教育步入崭新的时代。
富有活力和特色的高等教育中国模式正在形成。世界格局的深刻调整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与此相对应,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都应随之调整。
未来教育打开新格局
面对压力,在迎接挑战过程中,人们对出国留学、在线教育、家庭教育、生命教育、评价方式等不同方面进行反思,客观上深化了整个社会对教育本质的认知。后疫情时代,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张杰庭认为,未来教育应该着重把握以下几方面:
一是找准民办学校定位。把民办教育办成政府放心、社会需要、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是坚持教育对外开放。毫无疑问,全球化趋势仍会加强,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仍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未来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不会改变。三是敢于拥抱技术创新。疫情使教育行业重新洗牌整合,数以万计的线下教育机构倒闭,在线教育机构获得加速发展,新技术势不可挡,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成为主流。
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指出,新时代,中国的职业教育正在辦学体制、育人机制等方面实施全面深刻的变革,着力用5到10年的时间,实现职业教育由政府主办转变为社会多元办学,由聚焦规模化发展转变为聚焦高质量发展,由参照普通教育的办学模式转变为企业相继参与的特色类型教育,全面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
在基础教育领域,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全面实施小班化教学、实施选课走班、研学旅行课程提前实施、影视课程进入学校等一系列实践,展现了未来教育的前景。
面向未来,亚洲教育应如何继承传统,发挥优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执行会长、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孙霄兵力推亚洲教育的育人性、社会性、美学性三个优秀特点。他指出:亚洲教育的美学性是亚洲教育独有的特质,新时代,我们要把审美作为最高追求,并在德智体美劳教育方针中体现出来。
当前,疫情在全球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这不仅影响到了各国之间的政治关系、经济和贸易关系,也影响到了正常的人文交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上海纽约大学创始校长俞立中指出,我们应该认识到,世界是由多元文化构成的。因为文化之间有差异,所以更需要看到人类的共同之处,各国人民需要携起手来,合作共赢,促进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今天的大学教育,要建立在多元文化的基础上,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一起学习和生活,让他们看到一个更完整的世界,让世界成为学生的课堂。”
责任编辑: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