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途径
2021-09-10何林林
何林林
摘要:小学高年级学生问题意识提升,学习效率会大幅度提升,对数学的理解、知识的领悟有巨大的辅助作用。因而,近年來,教师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培养问题意识越来越重视,旨在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问题意识
一、营造和谐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敢于提问
教师可通过营造和谐课堂氛围,促使有疑问、对数学知识不理解的学生表露。在宽松、活跃的课堂环境中,学生更加容易表达自身疑问与情况。众所周知,小学生充满好奇心,对学习、外界充满疑问,是否敢于思考、敢于提问,关键在于课堂环境情况。师生平等、活跃、宽松的课堂氛围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个性思维奠定基础,促使学生敢于在思考,逐渐形成问题意识。
据相关数据显示,小学生主动提问班级占比10%左右,是教师传授的数学知识学生全学会,学生没有疑问!显示不是,依据学生参差不齐的数学成绩,当存在疑问,多数学生不敢在课堂中提问,或不好意思提问。这归结于学习时,在课堂中极易焦虑、紧张,也担心提问后,教师、同班学生会看不起自己。因而,仅仅一小部分能主动提出数学疑难问题,大部分学生放弃提问,没有提问的想法与意识。因此,教师需依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特点,通过课堂活动、平和的讲课模式,调整课堂氛围,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环境,逐渐形成提问为荣、提问受欢迎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敢于提问,逐渐形成问题意识。
如五年级的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师可采用剪拼、平移等方法讲解,采用纸条或小模块做游戏方式,在活动中进行多边形面积计算知识的传授与课堂讲解,促使五年级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
二、教师适当鼓励,激发学生提问兴趣
实践证明,教师行为与语言对小学生有一定影响。对于能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予以肯定与表扬,无论提出的问题是否恰当,是不是数学知识点中较难部分,教师需及时的给予评价,鼓励提出问题学生,促使学生下次更加乐意、主动提问,提高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促使学生更加积极的思考。同时,对于同班其他学生而言,能达到感染与引导的作用,其他学生会认为,提出问题受到教师表扬,近而更加愿意、主动提问,逐渐形成问题意识,当课堂到答疑解惑阶段时,学生会积极互动,提出问题,希望教师予以解答,希望教师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提升学生提问兴趣,逐渐形成提问氛围,形成带动效应,越来越多的学生提问,培养学生提问意识自然水到渠成。
如六年级中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与容积对比中,让学生提出相同点、不同点。相同点计算公式相同长方体体积(容积)公式=长×宽×高
正方体体积(容积)公式=棱长×棱长×棱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容积)=底面积×高
不同点意义不同、测量方法不同等等,对于学生回答相似,教师给予鼓励,并补充完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指导学生提问方法,提升学生提问水平
学生会提问题才能更加有兴趣提出问题,提问意识自然而然在课堂学习中逐渐提高。要求教师对提问方法进行指导,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了解何时提问、哪些知识点提问、组织提问语言等等,教师需有耐心、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指出提问的关键与不足,逐渐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有水平的问题,这一指导过程,逐渐在学生心中形成问题意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独立思考问题,就课堂数学教学提出自身的见解,形成由浅入深这一课堂学习过程,问题意识逐渐深入学生心中。
首先,教师需做好提问示范,让学生模仿提问。这一方法是针对学生身心发展不够健全,对外界事物认知较少,多数采用模仿进行学习这一过程。事实上,模仿有效加快学生学习过程,随着时间推移,学生心中会逐渐形成意识,一种潜在想法,即问题意识的形成。如对某数学知识点,可以对数学知识具体内容进行提问、相关联知识进行提问、知识点之间的区别进行提问等等。再如公里的学习,公里与千米一比一换算,而1千米等于1000米,米又可以与分米、厘米进行换算,千米作为长度单位,毫无疑问公里也是长度单位,代表一定距离。针对这一数学知识点进行提问,生活中哪些用到公里?为什么要学习公里?公里怎么采用具体化语言表达?等等,一下子思维开拓,在教师示范下,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更加乐意、有兴趣的进行提问。
其次,教师指导学生提问方法。针对数学中多数知识点过于抽象性,需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提问,即传授技巧与方法。如数学中加法计算,需以此为切入点进行示范,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一提问方法指导学生的课堂学习。加法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加法?有什么现实意义吗?如何能更好的学习加法,避免出错?等等合理的运用方法,促使学生不会提问、不懂提问、提问杂乱无章等等现象,逐渐提升学生提问水平,逐渐深入提问意识。
如针对六年级比值教学,比值是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就叫比值。
比的意义,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从中提出按比例分配问题:将一个数量按照一定比例,分成几个部分,求每个部分是多少,这类问题称为按比例分配问题。
以此六年级学生能举一反三,就其他数学问题进行提问,逐渐形成问题意识。
四、设置教学问题,引导形成学生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符合现代化教学目标,现代化教学重视互动性,摒弃传统单方向的知识传授,采用双向互动式教学。即教师传授知识过程中,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大脑思考,提升课堂教学成效。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点与讲题过程中,间断性的穿插问题,要求学生回答,会指定某位学生回答刚才教师解决的知识点。采用这一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大脑思维,保障学生思维跟着教师“走”,防止学生“走私”。同时,由于教师间断性的提问,学生能从中学习如何提问,也能使学生有一定紧张度,课堂学习中,主动思考。在教师设置教学问题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独立思考、自我发问这一习惯,学生问题意识逐渐构建。
如六年级中圆的周长,书上写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圆的周长。如通常学生会说圆一周的长度或将圆看出直线的长度等等,提问中让学生形成提问意识。
总之,教师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培训学生问题意识,从课堂氛围、鼓励教学、指导、设置教学问题等四大途径展开教学工作,逐渐培训学生问题意识。学生问题意识提升,课堂氛围的活跃,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更加深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开拓思维,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