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德育于游戏

2021-09-10钱柯维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混龄游戏亲社会行为社会性

钱柯维

摘要:幼儿期是一个人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幼儿能够健康发展,我园利用现有的教育环境资源,开展了户外混龄活动。幼儿在混龄游戏中,通过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探索了如何与人友好相处,学习了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积累了如何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幼儿获得了交往能力的提高,自我服务能力的增强,社会和尊重等高层次需求的满足。

关键词:混龄游戏;亲社会行为;幼儿;互动;社会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0-315

《指南》中提到:“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而混龄游戏正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它打破了传统的班级和年龄的界限,建构了一个自由开放的社会交往平台,不同年纪的幼儿在这个平台上交往互动,提高了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他们亲社会行为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意义。正如邱志鹏教授所言:“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必须习得的良好社会适应技巧,在混龄环境下,比在相同年龄的环境下容易获得。”

一、发起游戏对话,推动混龄幼儿的人际交往

创设情境,学会发问

我们的户外混龄游戏对幼儿来说就是一个小社会,每个游戏区相当于一个社会情境。混龄角色游戏“小小邮递员”,是一个模拟送信、送快递的游戏。但是刚接触这个游戏的中班幼儿还未熟悉游戏规则和玩法,拿着信件不知如何进行游戏。教师可以引导大班幼儿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主动发问:“你送的是谁的信?”“我也刚好要去送信,你要跟我一起去吗?”对于初识期的混龄幼儿来说,语言就是他们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交往手段。

你问我答,掌握技能

面对大班幼儿的主动邀请:“我们一起骑车过去吧!”“我知道这个地方在哪里,我带你去!”也要鼓励中班幼儿积极回应与询问:“这个地方在哪儿,你能帮我找一找吗?”“为什么我的邮包放不进去?”。当开启对话的孩子及时接收到来自对方的良好反馈,如表情(微笑)、动作(牵手、点头)、语言(礼貌用语)、态度(耐心)等,幼儿体会到了交往的乐趣,强化了自己的亲社会行为。

(三)互教互学,内化经验

“儿童向儿童学习比向成人学习会更自然而有效,模仿起来更容易,而且不会感到压抑。”随着与同伴游戏的深入开展,幼儿将学到的帮助、主动等亲社会行为内化吸收,并灵活运用到之后的游戏中去。这种一问一答的“教”和“学”就是异龄之间的社会交往,充分发挥了“儿童教育儿童”的作用。

二、化解游戏矛盾,提升混龄幼儿的自我服务

(一)预留矛盾,让混龄幼儿在分配材料的过程中学会谦让

混齡建构游戏中,争抢材料、抢占场地是幼儿在游戏中最为常见的行为,几个幼儿常常会因为一件玩具发生争执,或者频频向老师告状。其中很主要原因是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几乎在家庭中受到的是所有人的关怀,养成了只接受不给予的行为。

讨论矛盾,让混龄幼儿在倾听意见的过程中学会协商

在“丛林探宝”里,四个孩子组成了探宝队伍,一个大班幼儿因为自己年纪最大,给自己设定的角色是鸟妈妈,分配给三个中班幼儿是鸟宝宝。一开始中班幼儿处于“绝对服从”的状态,大班幼儿说什么就是什么,要他们怎么做就怎么做。随着彼此的熟悉和游戏的深入,中班幼儿开始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三个中班幼儿抢着说:“我先来!我先来!”“别吵了!”大班幼儿制止了她们的争吵:“你们石头剪刀布,谁赢谁先来,大家轮流玩!”“这个主意好!”“我同意!”“我也同意!”中班幼儿纷纷赞同了这个做法,三个人开始石头剪刀布决定扮演的顺序。

(三)解决矛盾,让混龄幼儿在缓解冲突的过程中学会合作

有一次让孩子们以“游乐园”为主题进行搭建。幼儿的年龄不同,建构水平也有差异。当中班幼儿遇到不会建构的时候,大班幼儿会拿出一副小哥哥小姐姐的模样耐心地教中班的小弟弟小妹妹,还会学着老师的样子表扬他们的作品。虽然游戏过程还是会出现这一组材料不够,那一组缺少的现象,但是他们选择了相互商量,采用分享和交换对材料进行了协调。游戏结束时将每一组的作品都集中了起来,大家互相欣赏,发出感叹:“合作的力量真伟大!”

演绎游戏角色,满足混龄幼儿的心理需求

(一)在多向互动的角色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以游戏角色作为亲社会行为形成的媒介,“中心医院”可以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物,有运输人员、快递员、解放军、足球运动员、小朋友等等,“医生”和“护士”可以与这些角色产生多种互动,让幼儿体验不同的游戏伙伴,丰富自己的游戏情感。

(二)在自我交互的作用中,实现了高层次的精神需要

在孩子的内心深处,他们渴望长大,羡慕长大,他们想和成人一样希望被人认可和尊重。对于社会经验较于丰富的大班幼儿来讲,在与中班幼儿发生角色冲突时,他们认为自己是哥哥姐姐,应该对他们宽容和谦让,于是大孩子学会了迁就和忍让。而中班的孩子也会强烈地期望和大哥哥大姐姐一起游戏。自己既能在他们那里得到类似成人的关心和照顾,但是又不会像成人一样会给自己威严和约束。

幼儿在户外混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养成了合作、谦让、互助、分享、关心等利他性的亲社会行为,教师要正确认识不同游戏对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独特价值,充分利用游戏,帮助幼儿从被动认同转换到主动内化,使他们的社会性得到稳定发展,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行)[M].江苏出版社,2002.

[2]崔灵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浙江省绍兴县诸暨市店口镇阮市幼儿园

猜你喜欢

混龄游戏亲社会行为社会性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死亡
the Walking Dead
孤独会造成实质性伤害
我的游戏我做主
高职生学校社会行为的调查研究
个体道德发展的有效途径:从社会角色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入手
亲社会行为研究综述
慧玩、慧学、慧生活
角色游戏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