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钢琴弹奏中触键方式与思想情感的联系

2021-09-10周文娟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音色思想情感

周文娟

摘要:演奏钢琴的各种机能技巧是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方法手段,也是演奏者能够运用琴声触发人们内心情感的前提与基础。笔者通过对触键方式及演奏情感表达的论述,进一步探讨触键方式与思想情感的内在联系及运用。

关键词:触键方式;思想;情感;音色

著名钢琴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赵晓生说过:“钢琴家与钢琴匠的区别在于钢琴家不但有出众的技能,而且有丰满的灵性。它传达的是音乐的内涵与底蕴,而不仅仅是音符。”所以,能够用音乐表达个人内心情感与思想对于一个钢琴演奏者是十分重要的。

一、几种常见触键方式的基本概念

怎樣才能将思想情感表达与触键方式完好的融合在一起呢?泰策尔对生理学中的各种触键可能性进行了论述,且得到了莱默尔.吉泽金等多位大师的实践检验及肯定。大体可归为以下四种:

(一)自由落键方式:是指手的各部位的肌肉在放松的状态下,运用自身的重力将手垂落于键盘上的弹奏过程。

(二)掷与击的触键方式:“掷”这一触键方式是指从指根关节或腕关节将手指甩出的动作。但除了所需甩的关节外,其余关节都要相对固定。

(三)滚动触键方式:该方式只能通过肩关节或桡骨关节而产生。如果运动从肩关节开始,那么肘关节要固定;如果运动从桡骨关节开始,那么上臂就需要放松下垂,同时腕关节、指关节都应固定。

(四)贴键的触键方式:是手指在下键发声之前就已经贴在了键盘上,手基本上很少离开键盘弹奏。这种贴键的时间是极其短暂的,用这一方式进行演奏时,下键的速度很关键。如果速度过慢,会导致槌头的晃动无法触及琴弦,因而不能发出声音。

二、触键方式与思想情感的案例分析

下面让我们就四种基本触键方式在作品情感表达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探讨。

1、以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为例。贝多芬在写此作品时因听觉已严重衰退,加之失恋带来的“痛苦和恶愤”,使作品中弥漫着一种悲观和孤独的情绪。

这是一个充满抒情意味的慢板乐章。缓慢的引子在三连音分解和弦音型的伴奏下,从中音区奏出沉思的主题,含悲带痛地向我们叙述着那来自心灵深处的衰伤。因此,在弹奏主题时,可能更多的要采用掷击方式和自由落键方式相结合。前面我们提到过掷击的触键方式有四种,这里采用的是运用指根关节甩动,加之手指自身的重力连动手腕运与揉的动作,发出圆润饱满的音色,使主题能够鲜明地承载于背景三连音的上方而又不失稳重的沉思感。左手作为悲观孤独情绪的铺垫,以八度音程或和弦为织体在低音区奏响。需运用手指贴键与自由落键方式相结合。烘托出柔软、暗淡又深沉的氛围。

随着这一旋律的进行及力度的起伏,悲痛的情绪更见增强,以至变成了一种悲观绝望的呻吟。

接下来的展开部中,几乎没有成形的旋律音调。只有一些零碎的音调时而出现在高音区,时而出现在中音区。最后,我们只能听到三连音的伴奏音型在机械地回响着,仿佛是内心的伤痛已使人麻木、无语,而那颗已破碎了的心还在为流动的血紧张的搏动着。右手的三连音分解和弦音型是一个背景声部。全曲主要依靠这一声部体现作者时而心潮起伏血液涌动,时而忧郁沉思平静如水的心理状态。因此,我们更多地采用贴键方式进行弹奏,这样弹出的音色弱而不飘,实而不乏蒙胧感。再加之下键的力度和速度的变化,让人感觉安静哀伤中又有心跳起伏血液澎湃,具有彻头彻尾的悲剧性。

2、再以肖邦的“革命”练习曲为例进行分析。此作品是肖邦在离开波兰前往巴黎的途中,羁留德国斯图加特时突闻祖国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失败,华沙重又沦于沙俄统治的消息后,于悲愤之中创作的一首练习曲。作品一开始就以激烈的快速十六分音连续三次从上往下冲,仿佛怒不可泄,悲愤到了极点。作个不十分恰当的比喻:我们可以想像左手在弹奏这三串音时的感觉,就像是一股洪流从高空倾斜而下,势不可挡地落到键盘上,又顺着这股势头冲向低音区。因此我认为在弹这三串音的第一个音时,采用小臂延伸至大臂自由落键的触键方式更为贴切。之后用手指掷击键盘的方式加上手臂的部分重力,清晰果断地弹出洪水奔涌而至的气势。其音色具有颗粒性,铿锵有力,大有排山倒海之势。随后,钢琴马上在高音区用有力而果断的和弦奏出了变形的号角性音调。乐曲也从悲愤转为激昂,表现出波兰人民坚强不屈的反抗精神和英勇气概,接着为我们呈示出具有悲壮色彩的主题。右手在弹奏这一主题时更多的要采用小臂的掷击触键与自由落键相融合的触键方式。小臂掷击的音色较果断有魄力,适于表现英勇的号召式的情感色彩,而自由落键方式其音色沉稳厚重表现的是坚定不移的具有历史使命的音响色彩。二者的结合较能有效的表现出刚毅的、带有英雄性格的主题。

说到滚动触键方式,我们通常会想到八度震音和二、三度音程的颤音。这是一个特殊的触键方式,几乎只用于弹奏震音和颤音这样的音型中。而这种震音通常被用于对某一场景气氛的烘托和氛围的渲染中。比如;贝多芬的c小调(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的主题呈示部,其左手就运用了大量的八度震音。贝多芬在写这部作品时是在1797年,正是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风起云涌的年代。青年时代的贝多芬血气方刚,早就对帝国的封建统治有着强烈的不满。当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兴未艾时,他很自然的接受了这种进步思想,并成为一名共和思想的追随者。“悲怆”表达了贝多芬对社会现实的愤慨和激情。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磅礴的气势。

三、结束语

以上几例对触键方式和思想情感表达的分析仅仅是我个人在学习了十多年钢琴弹奏后的一些较为粗略的体会。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思想感受。为了找到能令自己满意的声音,我们应当单独把旋律或左、右手承担的声部抽出来边弹边听,逐渐找到正确的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发音方法。总而言之,就是要多练、细听、勤思考。

参考文献:

[1]贺锡德.365首外国古今名曲欣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377-383:332-337.

[2]陈康平,程秀芳,外国音乐名作快读[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2004.191-194.

[3]卡尔.莱默尔,瓦尔特.吉泽金,现代钢琴演奏技巧[M],姜丹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5-112:40.

猜你喜欢

音色思想情感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情感
台上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阿吾(一首)
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