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报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策略
2021-09-10费飞
[摘要]高校学报是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导航科研方向的重任。学术不端即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行为,其普遍的表现形式为捏造数据、篡改数据、剽窃学术观点、复制论文内容等。高校学报要防范学术不端行为,必须要在转变学术风气、提高研究者素质、提高学报和编辑地位、提升编辑学术道德水平和出版专业能力、升级检测系统、提高学报服务能力和加大学术不端惩戒力度等方面努力。
[关键词]学术不端;学报;高校;编辑;策略
学术不端即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行为,其普遍的表现形式为捏造数据、篡改数据、剽窃学术观点、复制论文内容等。随着学术研究标准的提升、学术规范的严格和检测渠道的大众化,学术不端行为越来越多地被暴露在公众视野中,学术不端已经成为扰乱学术研究秩序的重要原因。2017年,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肿瘤生物学》一次性撤销了2012年至2016年间中国学者发表的107篇论文。批量撤稿不仅给中国学术界当头一棒,而且揭示出国内学术界学术不端行为的严重性。2019年3月,“惩戒学术不端”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加强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惩戒学术不端,力戒浮躁之风”。
作为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报是展示高校科研水平、挖掘学术新知的重要窗口。学报学术不端行为不仅会拉低学术期刊的办刊层次,损害高校的办学声誉,玷污学术环境,而且会阻碍真正致力学术研究的科研群体的创新、创造和发展。因此,认清学报学术不端行为的严重性,积极防范学报的学术不端,不仅是提升高校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肃清科研道路、推动学术进步的必经之路。
一、高校层面
(一)营造严肃、严谨的学术氛围,提高研究者的素质
高校是防范学术不端的主阵地,所以更应该在引领学术风气、提高科研人员专业素质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高校要加强学术道德教育,积极鼓励年轻学者向优秀的学术前辈看齐,提高学术研究的道德意识,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研究者的学术道德是学术研究的灵魂,学术道德教育的缺失使得一些研究者对学术规范的认识浅显,对科研价值的判断模糊,对自身的学术行为认识不全面。高校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是学报的主要作者群。因此,高校相关部门可联合学报编辑部积极展开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定期召开涉及学术论文写作、发表的讲座。针对写作的规范性,讲座要着重在论文的主题、结构、论点、论证、流畅度上对作者进行培训;在发表的合法性上,讲座要着重在如何合理引用文献、杜绝剽窃和抄袭、守好政治站位等方面进行讲解。
其次,“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研究者,专业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研究者要对自身研究的领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探索,提高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和学术水平。高校要鼓励和支持青年学者沉下心来做学术,如支持青年学者“走出去”,积极参加专业论坛、学术讲座、交换学习等,给予青年学者更有弹性的自我成长时间和更广阔的学术探索空间。
(二)提升学报和编辑地位,组建高水平的审稿专家队伍
高校学报多为高校的隶属机构,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对教学和科研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教学单位和科研单位是学校的重点关注对象,学报编辑部往往被归为行政或教辅部门,既非学术研究单位,也非科研机构,学报大都附于其他机构之下,没有独立建制,成为最可有可无的服务部门[1]。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提到,“各高校必须把学报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学报工作的领导” [2]。此条意见指出,不仅高校领导要给予学报特别的指导和关注,而且在高校发展层面,要重视学报工作,将学报工作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放在同等位置。《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第十二条提到:“学报编辑人员的职务评聘、生活待遇以及评优表彰等方面应与教学科研人员同等对待。”[3]由此可见,学报编辑不仅应该成为高校教学科研队伍的组成部分,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作用,而且应该在业务学习、职位晋升、专业培训上得到同等的支持。总之,针对学报地位逐渐边缘化的现象,高校有必要做到政策有倾斜、经费有偏重。
首先,高校在引进学报人才的时候,要将具有编校专业学习与培训经历、具有出版工作经验、已经考取编辑出版资格证书等列为优先选择项,充实学报编辑的专业队伍,优化编辑团队的人才结构。其次,高校应给予编辑部相應的资金支持,适当增加办刊经费,提高作者稿酬,以吸引更多优质稿件;要积极鼓励学报编辑部参与出版行业内的继续教育学习,为编辑参加专业知识培训提供充足的经费,以提高编辑部的学习积极性。再次,高校要积极协助编辑部组建外审专家库,并提高外审专家编校经费;调动编委积极性,定期组织召开编委大会,加强学报编辑部与编委会的联系。最后,高校要积极进行创新激励,优化工作量考核制度,实现编辑权利和地位的平等,视编辑团队为科研团队的组成部分,给予优秀编辑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针对学报编辑工作的特殊性,考核标准不应照搬专职教师或校内行政人员,而是在尊重编辑工作成果的同时,全面激发编辑的工作积极性,用内容科学、形式公平的量化考核激发编辑的竞争意识,增强编辑团队的竞争力。在职称评审、职位晋升空间上,高校要给予编辑与科研人员同等的待遇,鼓励编辑人员参与科研[4]。
二、编辑层面
(一)提升学报编辑的学术道德水平和出版专业能力
编辑是高校学报的灵魂,肩负挖掘和培育学术新人、打造高水平学术期刊的重要使命。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心理城墙,扎实的出版专业知识素养是抵御学术不端的能力堡垒。目前,部分高校学报编辑疏于对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对期刊出版相关专业知识和学术规范的了解不够透彻,分辨和判定学术论文中涉及抄袭、署名违规、参考文献错误等重要信息的能力也不足,进而导致对学术不端行为把关不严。因此,学报编辑要从提升相关法律和道德素养、夯实专业技能方面努力提高甄别和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能力。
首先,编辑要注重政治理论学习,了解相关的方针、政治和法律,提升职业道德水平。以与出版相关的法律学习为例,新修著作权法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修正后的著作权法与时俱进,针对目前网络侵权问题频发的现状,加大了对网络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力度,如提高侵权违法的成本,调整了侵权法定赔偿额的上限,并且规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惩罚措施[5]。此外,新修正的著作权法还对“作品”的定义做出了调整,进一步扩大了著作权的保护范畴。如此,在“抖音”“快手”等公开的短视频平台发布的新类型作品也将获得应有的法律保护。学报编辑要密切关注新的法律规定,与时俱进。融媒体时代,众多高校学报或多或少都涉足新媒体领域,学术期刊也积极与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融合。学报编辑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以法律为准绳,不仅要在传统编校工作中遵纪守法,在新媒体领域也要做到合法、合规、合理地运用图片、文字、视频等素材。其次,编辑要坚守学术初心,提升出版专业能力。2020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该规定对出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的学时做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累计不少于90学时,其中,专业科目不少于总学时的三分之二”[6]。提升出版专业能力是学报编辑练就识破学术不端行为、降低学报差错率、提升期刊学术水平的重要举措。
(二)灵活利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提高检测的覆盖面和准确性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不仅能实现对抄袭、伪造、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快速检测,而且支持检测用户自建对比库,使检测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目前,知网已经开通了学位论文、科技期刊、社科期刊三个大类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且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检测系统也在优化升级。以社科期刊检测系统为例,知网检测报告中的“复制比”数据指标详细分为总文字复制比、跨语言检测结果、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单篇最大文字复制比,其中,“去除本人文献复制比”项就有效规避了将学术研究者的在检论文与其在相同学术研究领域已发表文章的类似观点归为学术不端行为[7]。高校学报要充分利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积极与检测研究中心合作,将学术不端检测作为来稿初审的“第一道门”,严把重复率关。此外,针对软件可能无法识别的引用他人观点、论据的现象,编辑部还应做到不机械相信系统,灵活利用系统,多角度,广撒网,针对论文的关键词、相关题目、关联作者、参考文献等,进行多篇论文的横向和纵向对比,最大限度地避免稿件的重复发表。
(三)提高学报服务本校学术工作的能力
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高校学报在“开门办刊”的同时,必须优化学报的管理制度。高校学报要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正确履行初审、复审、终审三道程序,严把导向关和文字关;定期开展自查自纠,排除各类风险隐患,必要时增加审稿校对次数;同时,充分发挥编委力量,严把知识关和专业关,在服务社会和服务本校的两项工作中做好规划。
在选题策划、组稿、刊发等过程中,高校学报要积极为学校的学科建设服务,如开辟校内学者专属栏目,配合学校积极培育学术新人,挖掘科研人才;依托本校优势学科,提前策划选题,选择高质量的内稿进行刊发;积极开展学术论文写作培训,邀请优秀学术论文作者针对论文的研究方向、创作思路等进行经验分享,邀请高水平学术编辑针对学术论文的格式要求、投稿流程等进行讲解,提升青年学者的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定期进行科研基金和项目的申请培训,指导校内学者熟悉各类基金项目的申报渠道和申请流程,并针对项目申请书的撰写展开专题培训等。
(四)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力度
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厅字〔2018〕23号),文件明确规定要“坚持预防和惩治并举”“严肃查处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8]。文件旨在建立职责明确、高效协同的科研诚信管理体系。2019年5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该界定于2019年7月1日正式实施。该文件针对学术期刊论文作者、审稿专家、编辑者所可能涉及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界定,不仅适用于对学术期刊论文出版过程中各类学术不端行为的判断和处理,而且适用于其他学术出版物。新标准扩大了学术不端行为的范畴,除了涉及剽窃、伪造、篡改等传统意义上的学术不端行为,还对一稿多投、重复发表、不当署名等进行了详细界定,此外,针对当下新媒体范畴内的图片和音频的不当利用也有详细论述。新修正的著作权法也针对原法的部分称谓进行了调整,如将相关条款中的“其他组织”修改为“非法人组织”,增加了顺应时代变化的新内容,扩大了相关邻域内的作品范畴,更强调作品的智慧性。以对第三条的修改为例,新修正的著作权法将“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修改为“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将第六项“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修改为“视听作品”;将第九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修改为“符合作品特征的其他智力成果”[9]。
新标准的发布是相关部门加大惩戒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体现,著作权法的修正是完善学术科研领域法律法规的重要举措。高校学报要重视法律规范和相关惩戒,一旦发现作者的学术不端行为,如查证落实有抄袭、造假现象的论文,不仅要立即退稿,将该学者的学术不端行为公布于众,而且应该立即将其纳入学报作者黑名单,并通知其所属单位。此外,编辑部要开通学术不端举报渠道,比如,在刊物上附举报电话,设置举报邮箱等,全面、公开、公平、公正地关注学术作风问题。
[参考文献]
[1]费飞.融媒体时代地方高校学报编辑队伍发展的困境及优化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9(09):160-16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EB/OL].(2002-09-13)[2020-11-16]. http://www.moe.gov.cn/jyb_xxgk/gk_gbgg/moe_0/moe_8/moe_28/tnull_495.html.
[3]程杰.高等学校学报编辑队伍的建设[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191-195.
[4]张瑞霞.高职学报编辑人才困境浅析[J].中国出版,2012(02):43-45.
[5]张宇,李立.高校科研论文诚信问题及相关防范机制建立[J].中国编辑,2019(02): 67-70.
[6]国家新闻出版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EB/OL].(2020-09-29)[2020-11-16]. http://www.mohrss.gov.cn/gkml/zcfg/gfxwj/202009/t20200929_391929.html.
[7]王少.高校学术不端治理权的来源、本质及其行使機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5):76-80.
[8]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2018-05-30)[2020-11-16].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8/content_5299602.htm.
[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N/OL].人民日报,(2020-11-12)[2020-11-16].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0-11/12/nw.D110000renmrb_20201112_1-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