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创新策略
2021-09-10韩罗毅
韩罗毅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应试教育的影响力在中小学教育中逐渐弱化,核心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德育教育工作是中小学教育的灵魂,是促进中小学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然而由于教学目标的变化,给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亟待寻求恰当的创新策略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创新的意义,然后分析了现阶段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实际发展困境,然后提出了对应的创新策略,以期能够给类似研究或者相关机构起一定的借鉴作用,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教育;创新策略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育发育的重要阶段,由于他们思维以及性格还不成熟,提升他们的道德修養,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思维习惯,为了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是德育教育的教学目标。素质教育逐渐成为了中小学的主流教育模式,这是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挑战。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意义
德育教育的意义深远。教育问题是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小学德育教育旨在通过学校的教学体系为学生培育优良的道德品德,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德育数学工的实际操作中,中小学生可能更喜欢创新的模式,创新的模式,可以增添学生的兴趣,并且提升学生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让学生学到在传统教育中学不到的知识。因此,教学创新,是一个新颖的方法,增添了学习乐趣,使学生快乐的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感,找准自己的定位。与此同时,德育教育创新可以使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充分,并且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互帮互助,增进了同学友谊,增强集体观念和奉献精神。此外,德育对于学生的全方面都存在影响,从学生的提升影响至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提升,也为我们社会做出了贡献。
二、德育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困境
(一)德育教学工作局限于校内,缺乏“三全育人”意识
在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德育教育工作需要学校、社会以及家庭的共同教育,虽然学校承担着学生立德树人的主要教学任务,但是仅仅凭借学校单方面的教学活动难以有效落实对中小学生性格的塑造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现阶段许多中小学的德育教学工作仅仅局限在校内教育中,缺乏“三全育人”意识,无法有效的将德育教学应用到中小学生“学校-社会-家庭”的全过程,导致德育教学效率低下,不利于中小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德育环境不够理想
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大多数学校都将学习放在第一-位,现如今我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最具有说服力的就是成绩和升学率。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不仅让学生有很大的压力,同时教师、家长、学校都有--定的压力。在这样的大形势下,学习教育大大的将德育教育进行压缩,德育教育在初中学校教育发展中没有发展的余地,学校德育教育的环境令人担忧。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创新策略
(一)为形成教育合力,应扩展德育教育渠道
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同样是社会与家庭的共同义务,仅仅靠学校并不能很好地实施,德育教育。为实施德育教育应紧密联系,社会与中小学生的家庭,形成全方面的教育合力。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社会和家庭应该紧跟学校教育的引导和组织,学校教育是德育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的保障。同时,应该举办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使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家庭应该中小学生多安排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能力,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道德索养。社会也应重视中小学德育教育,并且给予支持和鼓励,多组织志愿活动,例如参观敬老院捡垃圾等爱心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为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对于家庭层面,家长应以身作则构建良好的家风家长在工作之余应多带孩子实践。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自己的行为应时刻注意需要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不要在学生面前吵架抽烟,避免学生形成不良嗜好。在社会学校以及家庭通力合作的情况下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进行全过程,教育学生一定能够有效地提升自己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学习习惯,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建立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
中小学可以在校园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环境影响着学生的道德素养,好的环境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新颖的校内活动,增进学生的团结力进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中小学生对传统的德育教育有抵触心理,所以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应促进教师能够将德育工作落实提高教学质量,完善德育教育的评价标准。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指标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并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保障评价的有效性。
(三)教师提升自己的德育教育职业素养,发挥榜样作用
教师在中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引导作用,所以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教学宗旨,结合实践与实践,用通俗易懂的话将核心素养表达出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最重要的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中小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标准的榜样,所以教师应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学生在通过模仿教师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教师在规范自己行为的同时应更加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性格差异。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性格,英建建立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升,帮助学生多样化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中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思维习惯以及价值取向发展不太成熟,监护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如今的中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局限于校内是远远不够的应结合社会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对于德育教育应足够重视,并且确定统一的评价标准,教师应充分了解核心素养,在实践中进行德育教育培养每一个学生是德育教育良性发展。因此,学校应联合社会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构成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提升教师德育教育职业素养发挥榜样作用,在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落实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劳凯声.教育教学理论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张厚璨.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孙民.研究品德核心素养 完善课程理论体系:小学德育一线教师的视角[J].中小学德育,2016(9):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