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淄博市铁路沿线环境安全综合治理初探

2021-09-10李楠

科技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综合治理铁路环境

摘要:随着铁路运营里程的快速增长,铁路运营安全的难度和要求越来越高,铁路沿线环境成为影响铁路运营安全的重要因素。淄博市市内铁路数量多、里程长,沿线环境复杂多样,影响铁路运营安全的问题时有发生。开展铁路沿线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可有效优化铁路沿线环境,为铁路安全运营提供重要保障。本文对淄博市铁路沿线综合治理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研究探讨下一步发展对策。

关键词:铁路;环境;综合治理

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不断发展,铁路运营里程飞速增长,截止2020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达3.79万公里,较2015年末的1.98万公里增长近1倍。随着运营里程的不断增长,铁路沿线的环境安全成为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畅通的重要因素,在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畅通,保护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促进铁路运输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1]。对一个城市来讲,改善提升铁路沿线环境既是环境问题、形象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经济民生问题。全面提升铁路沿线环境迫在眉睫,也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 淄博市铁路沿线环境问题现状

淄博市境内铁路数量7条,总里程达到304公里,遍布全市10个区县,涉及25个镇办、156个村居,既有高铁、客专线路,又有普速铁路开放线路;既有平原线路,又有山区、矿区线路;既有新建线路,又有老旧线路;既有设置护路房的专人巡护线路,又有属地承包制线路。情况多样,环境复杂。基于以上原因,铁路路外事故、行人上道挡道、飘浮物挂网、沿线烧荒点火等影响铁路安全运行事件时有发生。据统计,2020年,全市发生行人上道挡道事件292起,沿线烧荒点火29起,影响311辆列车正常运行。开展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2 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做法

2.1高位统筹、高标定位。全面部署推进铁路沿线环境问题整治。市委、市政府把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作为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高位统筹、高标定位、强力督导推進。市委书记、市长分别担任济青高铁和胶济客运路长,持续对路域环境进行检查督导。要求创新思路、主动作为,打造大色块、大飘带的生态美丽景观线,并统筹抓好沿线散乱污企业、违法建设、建筑垃圾等治理,确保沿线环境整治大见成效;要突出问题导向,围绕治脏治乱、景观提升、安全治理等重点,对沿线整治进行科学统一规划、高标准推进实施。市委、市政府的高位统筹、高标定位,主要领导的亲自督导推动,为全市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重要组织领导保障。

2.2理顺体制,明确分工。市委政法委、市城市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的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建立工作机制,由市委政法委书记、分管副市长共同担任工作召集人,明确工作机制成员单位及责任分工,专门成立市环治办,全面负责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的日常工作。市环治办设在市城市管理局,抽调人员集中时间、集中地点、集中办公;各区县、镇办均成立专门机构,全面理顺了市、区、镇三级工作体制;各成员单位也设立了工作专班,明确了责任人和联络人。从环治部门专业管理到区县属地管理,再到责任部门行业管理,全面建立多部门、多层次联动机制,实现联手联治,同向发力。

2.3完善机制,狠抓落实。建立领导推进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市环治办主要负责人多次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直奔现场,一线暗访督导,对重点难点问题下发督办单,要求限期整改;各区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每周拿出专门时间一线指挥调度,层层传导压力,协调解决人、财、物问题;各区县环治办、镇办主要负责人紧盯问题整治现场,“一案一策”,逐件落实。建立督导督办机制。市城市管理局作为全市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牵头部门,带头落实责任分工,成立由县级干部任组长的专项督导小组,实行“一线工作法”,每周到挂包区县实地对接,跟踪督办,全面掌握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困难。住建、交通等工作机制成员单位,结合本系统本行业实际,积极开展行业督导,全市上下之间、部门之间形成了良好的联动。建立日调度、周总结、月考评机制。市环治办建立微信工作群,突出“短平快”理念,每天调度区县整治进展情况,汇总排名通报;每周总结进展情况、督导情况、路地对接情况等,有针对性开展综合协调、重点督办等工作,每周编印2期工作战报,全面展示整治动态,推动形成比学赶超良好氛围。

2.4密切路地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在铁路沿线环境问题整治工作中,地方政府充分尊重、听取铁路部门整治意见建议,把铁路部门指导贯穿于整治全过程。整治前,路地双方现场会商,共同商定整治办法;整治中,及时对接铁路部门查验,确保符合整治标准和要求;整治后,路地联手评估验收,双方确认销号。针对整治工作中个别标准不清问题,环治部门要会同铁路部门,及时出具彩钢板房加固、限速限重标志设置等标准,为整治工作提供重要参考。路地双方的密切配合、双向联动,有效保障了整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5集中攻坚,快见成效。市、区、镇各级责任部门主要领导带头,全员上阵,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力量、集中投入,全面下沉到整治一线,倒排工期,限期整治,对整治进展慢的区县、对难点问题重点督导督办,全面打响铁路沿线环境问题整治“攻坚战”。今年以来,全市投入资金1016万余元,砍伐(修剪)危树3万余棵,拆除违建7千余平方,加固(清理)飘浮物64万余平方,清运垃圾9千余立方,整治倒落侵限16处,设立安全警示牌5处,清理危险物品场所5处,整改横跨铁路线缆6处。同步推进铁路道口安全和上跨桥护栏问题整治,对全市每个铁路道口和上跨桥逐一进行调研,与铁路部门进行专门工作对接,路地双方反复现场勘察,沟通交流意见。全市29个道口全部完成整治意向协议签订工作,24处上跨桥护栏完成安全检测和提升改造设计。

3 淄博市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

3.1问题易发多发。全市铁路线路多、里程长,尤其是普速铁路达不到安装护栏的标准,在山区农村等群众聚集居住区域,行人上道挡道、沿线烧荒点火、堆放垃圾、放养牲畜等问题易发多发,管理难度大。

3.2整治资金投入不足。在整治工作中,大多数问题由负责具体整改的镇(街道)负责,普遍面临财政资金不足的问题。尤其是铁路道口的“平改立”改造和上跨桥护栏加固,资金需求量较大,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大。

4 淄博市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对策

护路就是护平安,护路就是护形象,护路就是护发展。对于淄博这个正面临凤凰涅槃、加速崛起的老工业城市而言,做好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充分发展好铁路交通,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4.1建立路地“双段长”工作机制。铁路部门和地方政府建立路地对应的四级“双段长”机制。一级为地市级“地方段长”对应铁路集团公司“铁路段长”,二级为区县级“地方段长”对应铁路工务段级“铁路段长”,三级为镇办级地方段长”对应铁路车间级“铁路段长”,四级为村(社区)级地方段长”对应铁路工区级“铁路段长”[2]。建立“双段长”工作机制,目的是搭建一个促进路地双方沟通交流的平台,打通“堵点”,理顺环节,实现路地双方的良好互动。实现铁路沿线环境整治常态化、长效化管控最有效手段就是“双段长”机制,路地双方联合开展会商、巡线等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置,把安全隐患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要用好、用活、用实这个平台,严格按照要求每季度召开二级“双段长”对接会,每月召开三级“双段长”对接会,区县环治办要发挥好牵头作用,及时组织、督导镇办会同铁路部门召开对接会。通过联合巡线、碰头、会商、现场办公等多种方式,建立起“各方负责、共同关心、分工明确”的路地联防责任体系,有效推动铁路沿线环境整治的常态化、长效化管控。

4.2抓好重点问题整改。针对道口改造。在完成签订意向协议基础上,会同铁路部门商讨具体改造办法,按照“一案一策”的原则,明确路地双方的责任划分、投资划分,以及相应的整治预算、完成时限等,纳入区县重点项目和資金盘子,有序开展“平改立”工作。针对上跨桥护栏加固。委托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和设计部门,进行鉴定和整修设计,在铁路部门的安全监控下,统筹安排施工,彻底消除桥梁安全风险[3]。针对日常管控。以落实“双段长”责任机制为契机,联合铁路部门进村庄、进企业、进学校,讲解、宣传铁路安全政策,营造爱路、护路的良好氛围。

4.3抓住机遇,密切路地配合,形成合力,齐抓共治。现在,全国上下、中央地方、路地双方都在集中开展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铁路部门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支持政策,尤其是在道口改造方面,出资力度大,主体建设工程基本全额出资,对地方负责的施工内容,也给予很大程度的资金补助。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地方政府要积极主动地与铁路部门对接商讨,听取铁路部门意见建议,统筹做好征地拆迁、群众维稳等工作,营造稳定、有序的整治氛围。路地双方要进一步公平、合理地划分责任,划定投资,快速开展施工建设,彻底根治道口安全和上跨桥安全隐患。进一步联合联动,协同推进,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全面打造“安全有保障、卫生无死角、观瞻有形象”的良好运营环境,实现铁路事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参考文献

[1]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认真学习贯彻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依法加强铁路安全管理的通知[Z].铁总安监〔2013〕119号:1-2.

[2]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建立全省普速铁路双段长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Z].2020:2-3.

[3]平安山东建设领导小组护路联防组.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普速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Z].护路联防组〔2020〕4号:2-4.

作者简介:

李楠(1982-),男,汉,山东淄博人,本科,主要从事环境整治、城市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综合治理铁路环境
环境清洁工
2017年铁路暑运创新高
涉毒案件场所变化趋势的分析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探讨
漫观环境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