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微”读写,激活习作教学
2021-09-10钱丽芬
钱丽芬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2-244
“微博”“微信”“微课”……这些耳熟能详的新词汇已完全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为了顺应当下的“微时代”,笔者致力于践行“四微”读写的全新方式,开展习作教学实践活动。即通过“微故事”“微视频”“微心语”“微分享”等活动,有针对性,且灵活、便捷地分解习作教学目标,化解习作难点,激发学生言语表达的兴趣,不断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落实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一、微故事:为写作兴趣添助力
提起写作,不少孩子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烦恼。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在上课伊始或是课中运用“微故事”,为学生的写作兴趣助力。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篇习作《猜猜他是谁》,教师可以改编“猪八戒好吃”“灰太狼与平底锅”等小故事来引入,让孩子通过外貌和事件的简单描述来猜猜这个人物是谁。微故事猜谜的方式定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再如四年级下册习作八《故事新编》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用同一个结局构思出不同的故事情节,以《<龟兔赛跑>新编》为例,如果此时故事的结局是“乌龟又赢了”,那么会有什么情节发生呢?教师可组织四人小组讨论“微故事”,兔子可能会路遇不测,河流挡道、掉进陷阱等;兔子可能会急中出错,跑反方向、违反规则等;兔子可能会遇到诱惑,贪吃萝卜、捡到宝贝等;乌龟还可能会借助工具,借助滑板,利用宝葫芦等……在微故事的互相交流中,有创意、有意义的故事会源源不断涌现出来,既点燃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又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像这样结合学生心理需求和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来自生活和学生中间的微型故事能让习作教学成功启航,学生将不再为无话可写而犯难。
二、微视频:为思维发展借推力
心理学家认为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有一定规律,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即便是发展到了抽象逻辑思维,仍然是直接和感性经验相联系,有具体形象性。因此,习作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与言语表达。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我的动物朋友》时,学生有了描写动物外形的经验,但是怎样写出动物活动的细节成为了本次习作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用上两段微视频来直击教学的重难点。先放一段“柯基吃鸡翅”的抖音小视频,通过交流和例文片段来引导学生“动作成串写”;再用上“懒猫撒娇”的小视频,启发学生从声音、動作、神态等方面“不同角度写”。这两个视频都是从抖音上下载的生活中的真实视频,每段视频虽不超30秒钟,却用鲜活、有趣的视频吸引了学生的专注力,聚焦动物朋友的活动特点,唤起了学生对于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全面认知,从而巧妙地让学生领会写作方法。“微视频”可以是来自儿童自身的学习、生活、体验视频小片段。巧借微视频,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便能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良好效果。
三、微心语:为习作评改增引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建议中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笔者通过撰写“微心语”的方式不仅给予学生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更让学生明确了在写作时一定要有“读者意识”。为了提高高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可以围绕平时的课堂教学或课后生活让学生分组写循环日记,小组中后一位同学拿到日记本不是急于创作,而是先做前一篇日记的“阅读者”,对前面那位“小作家”的作品进行“微心语”点评,可以选择文章内容、结构写法、个人建议、情感交流等方面来写一段话。而中年级的学生如果在课堂上完成了习作草稿,可带回家读给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听,邀请对方成为自己文章的“粉丝团”,写下他们的“微心语”。无论是同学点评,还是家长建议,这些方式不仅能挖掘学生习作表达中的成功之处,还能及时给予他们一些中肯的修改意见,根据身边“读者”的建议来再次修改文章,不断完善自己的表达。学生在这样有意思的活动中还会反思自己的作文,进一步明确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再次下笔就会考虑到无论写什么文体的文章,都要先明确文章的读者情况,力求做到文通字顺,语言流畅。只有让“读者意识”深入内心,才可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好文章。
四、微分享:为自信表达聚合力
爱因斯坦曾说:“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教师可以用“微分享”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发表意识”,唤醒他们用笔说话的愿望,将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生生积极的生命互动。“发表”不仅是指在报刊杂志上的铅字呈现,更是一种在学习“自助圈”中的展示。如鼓励习作优秀的学生拍照上传家长群或乐教乐学平台,大家随机分享阅读或点赞;将有进步的文章或有创意的习作张贴在班级板报或墙面上,鼓励大家课后自主阅读;班中成立的8人左右的学习小组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自助圈”,在QQ小组群中晒晒自己的得意之作,用最便捷的方式来向别人展示自己成功的习作或片段描写,无需花费很多的时间与精力,便能在小小的分享中汲取最大化的收获。“微分享”唤醒了学生的“发表意识”,在碰撞中共享,在启迪下进步,在无形中为培养学生的自信表达凝聚合力。
总之,“微故事”“微视频”为推进学生读写课程提供了物化的直观性学习材料,是“习作教学”的前提,是输入和吸收。而“微心语”“微分享”则是内化和应用,互助和提升。只有结合“四微”的读写课程,才能让学生的言语表达焕发生命之光,才能给予习作教学更大、更持久的动力。
【本文系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青年教师重点专项课题“小学‘四微’读写课程实践研究”课题成果,立项编号:191101434】
张家港市白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