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1-09-10阮海斌
阮海斌
摘要:中职教育是以技能培养为主的基础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即将进入工作岗位的技能型劳动人才。本文结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和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具体情况,在分析计算机学科素养要求、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培养创新能力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和方法。通过实践,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学习效果得到提高,学习的能力得到提升,为后续的学习和就业打下基础。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
中职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课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是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任务。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让他们在面对未来职业时,极大限度的发挥出自己专业所长,从而达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1中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当前,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培养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型技能人才。2019年10月教育部发布《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之一。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突出培养学生综合学科素养,而创新能力是学生学习素养的综合体现,是充分体现“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是学生长远发展、走向未来社会的根本,是中职教育不容忽视的教育内容。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扎实的理论知识,因此中职学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1]。教师要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运用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学以致用,进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达到教育教学目标。
2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2.1教学拘泥,缺乏创新
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过于拘泥于课本知识,很多内容甚至没有符合中职学生特性的实践配套练习,学生很难仅依靠课本上练习得到足够的锻炼,更别说能够获得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学生双方仅仅满足于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既定的学习内容,没有足够的平台去培养或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2认识不足,过分依赖教师
学生进入中职学校门槛较低,学习能力不高,不愿学、不爱学情况突出。一方面,在实践课程中态度过于散漫,消磨时光,无法集中注意力,没有充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实践操作时过于依赖教师的指导,主观能动性完全没有发挥,影响了其创新能力的提升。
2.3缺乏自信心
相对来说,中职学生理论基础水平低,对待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的兴趣也有待提升。很多学生存在自信心不足,认为自己学习的能力不够,学与不学都一样,自暴自弃…这些不利的客观条件与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动性,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受到了制约。
3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3.1了解学生情况,因材施教
教師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教学。以“指法练习”为例,当学生在反应速度上有差异,指法练习的过程就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学生反应快,指法标准,有的则反应较慢,指法不规范。教师不能一味的用单一的要求去苛责学生,而是要创新教学方式,“一人一案”。比如指法不规范的学生,无论打字速度是快是慢,要求其从最基础的基本键位练习课程开始,每完成一课就给予加分奖励;如反应较慢的学生,在练习基本键位的基础上,增加打字趣味游戏进行反应练习,通关结束后给予加分奖励;如打字速度快、指法标准的学生,要安排有挑战性的练习,制定练习计划,在完成相应计划时给予加分奖励,让这部分学生不满足于当前的状态,愿意为更高的目标努力。通过充分的了解学生情况,做到因材施教、灵活安排教学内容,真正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完成学习任务。
3.2灵活的教学方法,适时鼓励学生创新
3.2.1深加工教学内容,提供创新平台
中职计算机课程属于应用型的基础课程,很多基础操作大部分学生初中已经了解掌握。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加工、精炼提升教学内容,尽可能多的给学生留下操作练习时间,给学生机会、平台,让他们可以不断去尝试各种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如:很多软件的学习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教师应给学生更多探究空间,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自主研究、独立思考。对于未学过的组件使用方法进行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其用法。又如:在讲基本操作时,教师抛砖引玉只讲解一种方法,其它方法由学生探究学习,在掌握的基础上,分析评价不同方法,锻炼学生思维。教师要善于深加工综合学习任务,结合学生专业特征或热点问题或渗入德育,让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创造性的完成任务。通过教师挖掘知识点,加工教学内容,提供学生足够锻炼空间,引导学生开拓思路,锻炼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自我创新创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提高课堂效率[2]。
3.2.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意愿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Word文字处理软件时,教师除了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的既定要求进行实践,也可以开展一些课堂的主题活动。如开展“找工作”主题活动,教师创设“供需见面会”情境,引出“个人简历设计”这个学习主题。教师展示优秀的“个人简历”作品,让学生观察、分析,尝试制作出相同的效果。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重温课本知识,进行尝试、创作,找出解决办法,创造性的完成“个人简历”作品,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情境创设的方式能让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创新的意愿,获得成就感。
3.2.3精心设计环节,引导深度学习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学环节和课堂引导的重要性,按照大纲的要求,精心设计高效、有引导性的问题,逐渐深入,引导学生由易至难,多角度、多方法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目标。如在学习PowerPoint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按照课本上的内容“照本宣科”,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倦怠。教师可采用“目标性”教学,提供设计好的样本,引导性地提出问题——“怎样让对象动起来?”、“怎样对同一对象添加多种动画效果?”、“怎样让画面有序的动起来?”等问题,逐步引导。通过这些引导性问题的提出,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多渠道主动寻找途径、方法达成目标,最终完成目标教学,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习效率[3]。
3.2.4灵活运用“互联网+教育”模式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为学校提供更多的教育教学途径,越来越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将互联网技术融入教学。如:教师可以将微课引入教学,要求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学习。通过观看包含知识点的专题小视频,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生活碎片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学会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还可通过直播平台、微信、班级管家、问卷星、QQ等,教师启发引导、答疑,时时掌握学生情况,高效设计课堂教学任务,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中灵活运用互联网技术,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机会开展自主创新学习,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得到有效延伸。
3.2.5创新实践互动模式
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习改变“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創新性开展实践教学,以达成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教师通过角色扮演、合作学习、“头脑风暴”等方式,安排学生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在思维碰撞中,创新思维得到不断的扩展。运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使学生带着目标任务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锻炼创新思维,在实践中找到创新、创造的方法,不断的丰富和完善知识结构[4]。
3.3科学设计评价模式,激励创新
设计科学的评价体系是中职教育开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培养创新意识,计算机教学活动要摆脱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让学生从单纯的试卷考试中解放出来。在计算机教学考核过程中,要强调过程评价,而非结论评价,注重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避免学期结束的考卷成绩作为测评的最终成绩。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日常将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考核纳入到最终考核中,让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考核,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如在教学过程中举行Word作品评比、PPT创新创意比赛、EXCEL实用技能考核等专题评价,评价内容由基本操作、作品亮点、作品设计说明等组成,突出作品的创新性。让学生充分发挥出知识的实用价值,学会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励学生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评价竞赛、投票,让学生在自评互评中,锻炼和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创造能力。
综上,中职计算机教学从环境、环节、内容、方式、手段、评价等方面,全程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的形式是多样的,创新的培养是无限的,不论是理论教学或者是实践操作,都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不断创新。计算机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学会了多角度分析问题,掌握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同时很好地推动了对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使他们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志敏.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J].考试周刊,2019(26).
[2]扈洪彬.浅析中职电子专业实训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19(24).
[3]乌海慧.浅谈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3).
[4]蒲星敏.浅析如何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