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德育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1-09-10梁秀洁
梁秀洁
摘要: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主要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与道德感,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部分,可以充实语文教学的内容,提升语文教学的内涵性,将知识教育与德育内容深度结合,既要培养学生扎实的知识素养,又要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品格。本文以语文教学为主题,探究了德育教育在其中的实践应用,并提出了几点具有实效性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德育教学;小学语文;教育应用
引言:德育教育是在教育过程中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可以正向引领学生的道德品行,并将这些德育教育的元素内化为学生的正确认知,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展现出良好的个人素质。简单的来说,德育教育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而语文教学内容中也不乏德育教育的元素,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主动的从语文学习中吸收德育知识,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师则要注重德育元素与教学内容的融合,为减少教学过程中的“生硬感”,教师可以从教材的内容出发引入德育元素,或者将德育故事作为课程导入的环节,这些思路都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形成良好的德育作用。
一、發挥教师榜样作用,共同探究生命之美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身的约束力较低,所以会“随心所欲”的去做些事情,有些不当的行为并非学生刻意为之,而是小学生的认知有限,或是通过模仿身边人的行为,或是随意为之,总之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行为对学生的行为做出引导。教师是小学生生活中的模仿对象之一,学生来到学校以后,所接触的事物都与教师有关,教师在学生心中近似“榜样”,所以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教师在日常的行为中就要注重引导,如上课时不要迟到等,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好示范。
在小学语文《三月桃花水》的教学中,本篇课文的文字优美,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德育教育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让学生学会感悟生活、享受生活,生活中不仅有学习、有游戏,更有生活之美。教师在本节课中采取了“联想法”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闭上双眼聆听多媒体设备播放的“山间之音”,伴随着悠悠响起的音乐,学生的心情感到十分放松,教师在音乐中用语言来引导学生进入一片联想的空间,在这个想象空间里有大森林、小鸟、潺潺的溪水、缓缓飘落的桃花,构成了一副生动和谐的自然之景。在音乐结束以后,学生也从联想中回归现实,教师问学生“看到”的三月桃花水是怎样的,学生虽然大致联想比较相似,但也会存在一些不同。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文化品格的启蒙,带领学生寻找文字中的启示,学生获得了丰富的学习感受,认识到感悟生活的美好可以愉悦心情,适当的放松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加积极。
教师用“语言”来言传身教,带领学生进入到更轻松、更自然的学习状态中,既让学生深入的理解了本篇课文的文字之美,也使学生感受到自然之美的德育内容,充实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1]。
二、探寻教材德育精髓,启发学生民族意识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择的课文都是与小学阶段学生认知相符合的,其中包含许多有助于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课文,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文本的内容,更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挖掘,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字词知识,之后还要能够对文本的主旨做出了解,逐步提升学生个人的道德修养。教师在小学教学活动中,不要将课文的内容孤立区分,德育教育应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之上,将教材中的课文与生活中的某一特征相联系,学生就会对这一部分的内容形成深刻的认知,而这需要教师先对教材的内容做好研究,并做好教学的设想,用智慧提取语文教材的内涵,将教学的材料充分利用起来,探寻教材中关于德育教育的精髓,放大德育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就可以更好的塑造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如在小学语文课文《小英雄雨来》的教学中,“雨来”和学生们的年纪相仿,在战争年代,“雨来”没有享受到和平生活,但他非常乐观的面对生活。虽然年纪小,“雨来”并没有畏惧死亡,也不接受诱惑,他的爱国之心非常坚定。在侵略者的威胁面前,“雨来”毫不退让,当侵略者想要拿出糖果诱惑“雨来”说出秘密时,“雨来”也依然坚守自我,“雨来”知道自己面临着生与死的抉择,但是他选择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最后英雄“雨来”并没有死,这说明大无畏的爱国精神将获得战争的胜利。
为深化本节课的德育精髓,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讨论会,让学生想象如果自己处在“雨来”的位置,是否会和他一样勇敢,有的学生真实的回答自己会害怕,也有的学生表示自己会选择牺牲自己。从学生的回答中,教师可以做出进一步的引导,让学生的心中形成“国家民族为首”的爱国主义信仰,对爱国精神具备更深的认知[2]。
三、创设课文故事情境,学习无私奉献精神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的教学方式有许多种,融入德育教育是从内容方面考量的,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可以有所创新与变化,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辅助教学活动,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可以投入到学习中来,则学生对教师引入的德育教育内容的吸收效果也会更好。
如在小学语文课文《金色的鱼钩》的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研究了主人公“我”和“老班长”的人物性格,“老班长”的人物性格非常突出,他勇于奉献、具有大无畏的精神,为了照顾战友而牺牲自己,“老班长”和“我们”之间的革命情谊感动着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增强学生的代入感,让学生以舞台剧的形式表演了这个故事,由几名学生分别扮演“老班长”、“我”和其他伤员。学生在表演中说出的台词是带有情感的,与文本中简单的文字描写是大不相同的,其他学生在观看表演时,自身的情绪也能被代入其中。
在创设故事情境的状态下,学生对本篇课文的理解程度更好,扮演“老班长”的学生在表演结束以后,表达了一个更深刻的感悟:为人奉献是一件快乐的事。学生从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感悟会让学生印象深刻,教师将德育教育的内容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思想认知,可以促进学生自觉保持良好行为[3]。
结束语: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语文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主科,教师更要承担起德育教育的责任,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充分融入德育内容,采取学生受用的教育方法,深入解析教材中的内容,真实的感受到德育教育的实质,则学生的品德会得到质的提升。同时,教师也要注重自身的行为,所谓“言传身教”,就是用自身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学生,教师要对自身的行为加以约束,就可以使学生更加信服德育工作。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自觉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那么学生吸收的德育教育将是永无止境的。
参考文献:
[1]胡彩琴.润物细无声——红色文化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33):25-26.
[2]马玉梅.浅谈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16):113-114.
[3]杨俊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应用研究[J].新课程(上),2018(0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