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探究大数据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2021-09-10田高旭
摘要:近年来新媒体平台迅速崛起,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固有格局,新媒体平台更符合信息碎片化时代受众的诉求。与此同时,大数据技术发展迅猛,配合日益强大的云计算,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革。如何将大数据与新闻推送结合起来,以大数据为手段,推动新闻传播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点。本文将在新媒体视域下,以新浪微博和抖音两个APP为例,结合相关现状,探究大数据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旨在为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的良性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大数据;新闻传播;影响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2-0027-03
一、前言
随着新浪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的广泛流行,以报纸、电视为主的传统新闻传播方式已经不再适应人民群众的需求。人们更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新闻,新闻传播方式有了巨大变化。如何利用好大数据的技术优势,结合新媒体时代特点,扬长避短,更好地服务于新闻传播是一个重要的命题。
二、大数据及新闻传播发展现状
(一)大数据发展现状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89亿,全球第一,互联网普及率达70.4%,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也是产生和积累数据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近年来大数据技术发展迅猛。
从政策角度来说,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系统部署了大数据的发展工作。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国家大数据战略”,将发展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得到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我国的大数据技术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从产业角度来说,我国大数据产业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南北方分别以上海和北京为大数据产业核心城市。这些地区有扎实的大数据产业基础和完善的产业链,吸引了许多国内外大数据优秀人才。各信息技术企业积极迎合大数据发展现状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二)新媒体视域下我国新闻传播发展现状
过去,人们习惯通过报纸、广播和电视获取新闻,形式单一且缺少便利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时代来临,依托手机为载体,信息的获取和接收在时间维度上逐渐转向碎片化。人们只需要一部手机便可以完成对新闻的实时获取,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方式面临巨大挑战。
近年来以新浪微博、抖音等APP为主的新媒体平台走到了舞台中央,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平台可以融合传统媒体的多种传播方式,将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结合起来,并在第一时间推送新闻信息,使人们全方位、多层次地了解当前的热点事件,其还能够做到对热点新闻事件的实时更新。
新闻的生产者不再局限于传统主流媒体,而是下沉到每一个普通人,人人都可以在新闻的生产和传播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新闻的生产者和接收者走向融合。传统媒体在此情境下被迫转型升级,依托互联网的优势平台并借势于大数据技术,积极与新媒体进行融合[1]。
三、大数据对新闻传播的积极影响
(一)大数据实现新闻对受众的精准推送
现在的新媒体平台依托大数据技术的推荐算法,实现全方位、大规模、多层次的用户浏览数据分析,可以实现不同类型的新闻对相应偏好用户群体的精准推送[2]。
以新浪微博和抖音两个平台为例,其现行的新闻传播推荐机制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基于用户画像的推荐,即根据用户的历史浏览记录来判断用户对不同新闻主题的偏好程度。基于此用户画像去计算与实时新闻事件的相似度,然后计算出相似度最高的新闻事件推送给用户。第二种是协同过滤推荐,即从群体角度出发,找到和某一用户兴趣较为相似的一群人,将这个群体喜欢的新闻内容推送给该用户。第三种是最普遍的热门推荐,即计算出在一定时间内,最热门的新闻事件,再推送给用户。
以短视频类新媒体平台抖音APP为例,用户看到的推荐页面中的百万赞视频正是按照“热门推荐”的机制推送的,其他的广告或视频内容大多数是通过“基于用户画像的推荐”和“协同过滤推荐”这两种机制推送的。通过这三种推送机制能够实现新闻的精准推送。假设某用户最近在抖音平台对财经类新闻的浏览时间较长,点赞转发评论率较高,且该用户喜欢在夜晚浏览该类新闻。那么大数据就会记录下此用户的兴趣偏好为财经类新闻,此后热点新闻事件出現的时候,优先从各类新闻事件中筛选出财经类新闻,且时间优先选在夜晚,推送给此用户。通过大数据的深度计算,能够实现对用户的精准个性化新闻推送,避免由于海量的新闻数据使用户目不暇接而造成信息遗漏。
(二)大数据提高新闻传播的时效性
新闻的时效性作为新闻的三大要素(时效性、准确性、真实性)之一,指的是新闻报道产生应有社会效果的时间限度,即在什么时间内使新闻生效。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时新性,即新闻报道和传播应该及时迅速;其二是时宜性,即强调新闻报道发表的时机,二者要做到有机统一。在电视新闻刚刚兴起的时候,电视新闻凭借更强的时效性很快将传统纸媒吞没。而如今新媒体平台因为有了大数据技术的加持,使得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新媒体平台可以依托大数据针对某一突发热点事件进行迅速且全方位的信息搜集和整理。整合不同类型的新闻素材,针对不同类型的新媒体平台迅速对新闻进行加工,例如制作报道该事件的短视频投放至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制作图文新闻投放至新浪微博等社交类新媒体平台,实现在第一时间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和传播。
以新浪微博为例,新浪微博的“微博热搜”功能是人们了解国内当前热点新闻事件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依托大数据技术,微博热搜功能以每分钟刷新一次的速度来实现热点事件的实时更新。人们如果想要知道此时此刻全国最热点的事件是什么,只需要打开新浪微博,点开热搜榜,所有的热点事件一目了然,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大大提高。
(三)大数据能够使新媒体平台实时接受反馈信息
以报纸和电视为主的传统媒体在进行新闻传播时,群众单纯作为新闻的接收者,很难及时地将自己对新闻事件的看法传达给媒体,更多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播,传统媒体平台无法实时获取受众对于新闻事件的看法。对于纸媒来说,只能通过“读者来信”等效率极低的方式来获取相关反馈信息;对于电视新闻来说,会在新闻报道的时候增加采访环节来获取群众对于新闻事件的看法[3]。
在新媒体平台上,以新浪微博和抖音为例,人们可以实时在相关热点事件的评论区各抒己见,展开讨论。人们浏览新闻不再只局限于浏览新闻报道的内容本身,越来越多的人会注重评论区的热评,质量很高的评论对新媒体平台的新闻报道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参考点。
对于新媒体平台而言,能够实时接收群众针对此热点事件的反馈信息,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加以整合和分析,从而更好地对该新闻事件进行进一步的报道,能够大大提高新闻传播效率。由此衍生的系列新闻报道就是很好的例子,现在有许多新媒体平台会针对某一热点新闻事件开设专题或者专栏,对该新闻事件进行持续跟踪。不仅跟踪新闻事件本身的最新进展,而且还要结合大数据反馈的群众对该事件的想法,从而确定下一步持续性追踪报道的主题和形式。例如一些官媒在抖音平台上发起的新闻直播活动,能够在进行新闻直播的同时通过弹幕评论和点赞等方式及时得到观众的反馈,记者也可以实时与观众互动,拉近新闻制造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距离。以往传统电视媒体大多只能采用随机采访的方式了解大众对于事件的相关看法,现在每个人都有发言权。新媒体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将相关信息整合和分析,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将来的新闻报道和传播。
(四)对从业者来说,大数据能够提高新闻传播效率
传统媒体时代,如电视新闻,记者报道一个新闻事件往往需要先确定事件的大体内容,然后拍摄视频素材、编写新闻稿、制作视频,制作完成后送审,然后等待播出,需要经历这样一个繁杂的过程。
但是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之下,在记者获取新闻素材信息的同时就可以实现对信息的实时传输,同步进行视频制作和文稿编辑等工作,制作完成后在第一时间发布到不同的新媒体平台,进而向用户实现精准、个性化推送。例如央视新闻在抖音平台的直播活动,就是将拍、讲、写融为一体,通过数据的快速传输,打破技术壁垒,在保证新闻时效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新闻从业者的新闻报道和传播效率。
四、大数据传播新闻需注意的问题
(一)保证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新媒体时代,得力于大数据的技术支持,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记录新闻,以新媒体平台作为媒介将新闻传播出去。每个人都可以是新闻的创造者,这体现了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逐渐向自主化靠拢[4]。
然而,新媒体和大数据带来的高度自由化的新闻传播方式也带来了许多谣言和虚假新闻,标题党、新闻内容以偏概全等现象非常严重。以新浪微博和抖音为例,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显示,截至2015年,近六成假新闻首发于新浪微博,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新闻记者》杂志于2021年1月公布了2020年度十大假新闻,其中有三条来源于新浪微博,两条来源于抖音,二者之和占了半数。在抖音平台中的热门新闻视频不仅仅来自传统主流媒体,还有很多是来自于个人账号,此类视频可能偶然成为热门视频,但是视频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考证,此类视频的大范围流行势必会造成不好的后果。
这就要求大数据在新闻传播的應用过程中,需要对新闻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严格的审核,特别是来自个人账号的新闻资讯,杜绝虚假新闻和标题党,做到实事求是。新媒体平台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新媒体从业人员需要摆正对新闻的态度,传承纸媒时代从业人员“对每一个字负责”的匠人精神。技术人员要专注于提升基于大数据的算法推荐技术水平,在保证新闻内容的分发获取效率的前提下,提升对新闻数据真实性的判断水平,加入正向的价值导向,尽全力保证新媒体平台上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严格把控新闻质量,提升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大数据可以提高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但是也不能一味追求时效性,大肆宣扬“流量为王”的理念,使得新闻质量良莠不齐。传统新闻媒体因为有着严格的新闻审查制度,所以新闻质量基本不会存在很大问题。大数据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新闻数据量过于庞大,很多新闻缺少了必要的审查和内容整理,新闻质量严重下滑。除了前文提到的部分新闻报道缺少真实性和准确性以外,还有很多恶性和低俗新闻不断流出,以夸张的标题和价值观低下的内容来博取观众眼球获得流量,形成一种恶性竞争。
以新浪微博为例,现在仍然可以从该平台上找到大量账号发布的恶俗新闻信息,破坏了传统的新闻价值观。因此对于新媒体平台来说,需要加强对新闻内容的审查力度,可以采用人机结合的审查方式,对于一些机器算法无法识别和判断的内容,设置专人对相关内容进行二次审核和检查,以确保新闻内容质量。新浪微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曹国伟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全体会议上表示,需要对算法进行人工干预,为其注入正确的价值导向[5]。
由于现在新媒体平台的推送方式是从用户个体的角度出发,新闻质量难以保障。对于新闻媒体从业者来说,则更需要坚守传统新闻价值观,重视社会公众利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提升向人民群众传递正能量的使命感。
对于普通的用户个体来说,大数据时代赋予了我们每个人成为新闻制造者的能力,我们需要做到恪守价值底线,不能只看重流量和炒作度。做到不制造虚假和恶俗新闻,遇到此类新闻不传播并及时向相关平台管理人员反馈,为大数据时代的新闻传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要注意培养和吸纳复合型人才,为大数据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发展助力
现阶段新闻传播行业发展总体良好,但新媒体从业人员很多都是从传统媒体平台被迫转型而来,新媒体平台急需大数据和新闻传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以促进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的良好发展。
对于高校来说,应当加强对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数据意识培养。例如通过建立大数据和新闻传播双学位制度的方式来培养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巩固和学习传统的新闻价值观,保持新闻的严谨性,培养好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同时也可以开设大数据相关课程,从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价值挖掘和呈现等多方面提升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数据意识和相关技能,引进先进的设备提供技术支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新媒体新闻传播平台,肩负起新时代新闻发展的历史使命。
(四)树立全新的新闻传播意识,迎合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
大数据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是必然的,但是现阶段很多新闻从业人员仍然具有传统媒体时代的一些保守意识,固步自封地坚持原有的工作理念和思路,拒绝了解新媒体,无法意识到大数据对新闻传播的重要性,这不利于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的发展。
新闻从业人员应摆正态度,转变固有的新闻思维方式,树立全新的新闻传播意识,利用大数据的技术优势,以全新的理念制作和传播新闻,顺应时代的潮流。
以新媒体短视频平台抖音APP的“创青春”账号为例,作为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的官方账号,该账号立足于青年群体,从青年群体感兴趣的角度出发,定向选取新闻主题和内容,迎合大数据的算法推送机制,结合互联网思维制作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闻短视频,平台粉丝接近20万,新闻传播效果显著。
五、研究意义
新媒体和大数据时代全面来临,在此背景下针对新闻传播的研究能够启发和引导传统媒体新闻平台进行转型和升级,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进行融合,迎合新时代的新闻传播诉求。对于新媒体平台来说,引导平台减少大数据对新闻传播的负面影响,结合大数据的技术优势,秉持严谨的态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更好地服务于新媒体平台的多类型新闻报道和传播。教育层面上使高校注重培养符合时代特性的复合型新聞传播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大数据时代的新闻传播。人民群众也应该提高新闻素养,做到不低俗、不传谣、不造谣,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新闻传播环境。
六、结语
新媒体时代来临,大数据发展前景欣欣向荣。在此大环境下,新闻传播更应该符合时代要求,利用大数据的技术优势,在保证新闻传播严谨性和质量的前提下,创造更多符合大数据时代要求的新闻,营造良好的新闻传播环境,这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赵蕾.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新闻的发展路径探析[J].传媒论坛,2021,4(8):37-38.
[2] 李宁.浅谈大数据对新闻传播的影响[J].中国传媒科技,2020(12):20-22.
[3] 邵金花,李相基.大数据时代对新闻采编与传播的影响——评《新闻传播的大数据时代》[J].新闻爱好者,2021(3):99-100.
[4] 李朝敏.大数据技术对新闻传播领域的影响分析[J].传媒论坛,2021,4(2):10-11.
[5] 叶志卫.探析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的核心竞争力[J].新闻传播,2020(12):51-52.
作者简介:田高旭(1999—),男,山东淄博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传媒与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