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度德育渗透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2021-09-10郭丽娟
郭丽娟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全面的从三个维度进行德育渗透,才能真正促使学生的健康成长。三维度德育渗透是我校数学学科与德育相结合的校本教研内容。它包括:第一个维度是挖掘教材内容,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第二个维度是紧扣新课表,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数学素养;第三个维度是加强课外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本文将结合史宁中老师的新课标解读及我们科组在新课标解读指导下进行的校本教研,对如何从三个维度进行数学德育渗透作阐述。
关键词:三维度;挖掘教材;数学素养;加强交流
直至现在,部分老师对数学科的德育渗透的理解,仍停留在单纯的教学内容的需要。甚至连教材中安排的德育内容,也只是蜻蜓点水应付了事。平时,只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忽视更深层次的数学品质的培养。认为德育工作是班主任的工作,与自己无关。归根结底,是这部分老师对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没有认真研读所造成。本文将结合新课标及我们科组在新课标指导下进行的校本教研,对如何从三个维度进行数学德育渗透作阐述。
数学科德育渗透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朱小蔓教授在谈到学科教学的德育价值时指出:首先,不同学科学习的内容蕴藏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对学科教学内容和形式中具有道德教育价值的素材的发掘,可以培养和增进师生对其中的人文道德价值的敏感和景仰;可以激发师生教和学的兴趣和情感投入,在培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实现知情统一;可以对学科素材所负载的道德教育价值加深理解和形成认同。其次,学科学习奠定人的知识论及其方法基础。最后,学科学习的过程无时无处不是学习道德的过程,因为这其中既有个体生命能量的投入、积极情绪的感受、自我尊严的确认,又有群体交往中的合作与分享、奖励与惩罚、信守与承诺、纪律约束与意志磨练等。
根据朱教授的理念,我们科组讨论得出:数学学科的德育渗透,必须从三个维度进行。第一个维度是挖掘教材内容,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第二个维度是紧扣新课标理念,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第三个维度是加强课内外交流,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把“三维度的德育渗透”作为数学科的教研主题,落实在日常教学,展开实践研究。
一、挖掘教材内容,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
(一)深挖教材内容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蕴藏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我们要有计划地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促进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另外,在各练习、主题图中,渗透爱护环境,爱护人民币,爱护眼睛,学会整理书包等社会意识和良好生活习惯。
(二)具体实践措施
(1)开学伊始,我们科组撰写学科的计划,增加了“德育渗透计划”部分。以年级为小组,每个小组把握本册教材内容,整理制定本学期德育渗透的计划。具体包括哪册书第几页,什么内容,渗透什么德育内容。让每位老师提高德育渗透意识,做到日常教学有的放矢。
(2)把挖掘教材,进行德育渗透的效果,记录在备课反思中。二度思考,积累主题论文的素材。
(3)利用研讨课平台,深化如何挖掘教材,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研究。本学期研讨课中,各位老师分别利用了深挖数学家的故事,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历史,日常行为习惯的讨论,联系特殊节日的文化等方式,进行德育渗透。在评课过程中,强调如何挖掘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方法的讨论。
挖掘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德育为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社會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渗透在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好基础。
(三)具体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学生们大至爱国主义精神,集体凝聚力,小至个人行为习惯都有较大进步。以本人自身收益为例:我的小孩就读我校一年级。一天,孩子快活的说:“妈妈,你认识燕刀币吗?我们古代的中国人好了不起啊!”接着,她告诉我在数学课上学习到好多古代的货币,并滔滔不绝地向我介绍了好几种。回到家,她要求与我一起查阅《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了解了更多关于货币从贝壳到金属,再到现在纸币的发展,感悟了货币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无论是作为科组长,还是作为家长,我都深深被感动。
二、紧扣新课表,培养学生数学品质
如果说教材内的容是显性的,具体的德育资源。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培养的数学品质,则是隐性的德育内容。教师能否自觉地做好这个工作,与其本身的数学素养有着重要关联。结合新课表理念,我们把本学期的着力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大胆质疑的研究。具体措施包括:在课堂观察中,强调隐性的数学品质培养的落实情况。评课探索问题存在根源,根据存在问题,在第二课堂中跟踪研究。
(一)实事求是,渗透求真思想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尊重科学,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教学相长,让孩子的行为说话。在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历了一次洗涤心灵的过程。
【插曲】在本学期的一节数学研讨课上,学生需要通过测量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并求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180度。由于受到目标指向性的影响,我看见很多“聪明”的孩子,明明得到的是一百七十多度或一百八十多度的结果,但就刻意“调整为”刚好是180度。
在汇报结果时,第一组汇报的是:50+70+60=180(度),能顺利过关了。
第二组的同学汇报的是:50+20+30=100(度)。
老师马上“啊?”
那孩子吓得马上低头与组员小声嘀咕一番,“50+20+130=200(度)”。
“啊?”
又一阵嘀咕,“30+20+130=180(度)”。
“嗯,要细心点哦”。
不巧的是,第三组的组长汇报的是:47+90+47=184(度)。
老师又开始“啊”了。
情急之下孩子马上意识到问题了,马上把结果调整为:47+90+43=180(度)。
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后,他不安地坐了下来。
下课后,我问了那个孩子:“你后来怎么把47度改为43度呢?”孩子说;“我也不明白,我明明量得是47度的,但就凑不到刚好180度。”在评课时,我把这个并不起眼的小插曲说了出来,大家都一下明白到问题的严重性。
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是我们必须坚守的科学态度!要知道就抛一枚硬币得到正面向上的可能性的试验,数学家们做了数千次,甚至上万次试验。这些试验不带任何期待性数据,可能与理想状态二分之一的结果有所偏差。但多个人,多次试验的结果都逼近这个结果,才形成的结论。
(二)大胆质疑,打好“创新意识”的基础
创新是教育领域最重要的词汇,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标志性词语的代表。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我国著名数学家丁石孙曾说过:没有问题的学生,不能算是好学生。所以近年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都设有“看书质疑”这一环节。
【灵感】质疑环节,在我们心中是一直是个鸡肋环节。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们常常遭遇让学生质疑,学生沉默不语,不知所措的尴尬。
这让我想起多年前,我们科组评课也遭遇过的冷场问题。那是我们没有做好听课准备所造成的。后来,我们约定听课前要先“预习”我们要听的那节课,并思考哪些是重难点,如果是我,我会怎样上?带着思考,走进课堂。听课时,并边听边对比思考,人家是怎么上的?他为什么这么上?他这样解决合适,还是我的想法合适?在评课时,营造一个轻松的交流环境,让大家感到是舒服的,最后我们能畅所欲言。这里面蕴含了几个意识:预则立,主动思考,尊重和谐。
【尝试】在课堂的质疑环节,我们是否也應该让学生在质疑前,也做好准备呢?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怎样做这些准备呢?
首先,我们对“学生质疑的问题怎样来的?提出怎样的问题是好问题?”作了思考和探索。在探索中,我们认为学生质疑的问题的产生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预习时产生的,另一种上课时产生的。其中包括预习时,学生想知道,但教材没提及的;在教材上有的,但预习时暂时没弄懂的,让学生记录下来。也就是,学生是带着问题走进教室的。所以交流时不会没话可说。又或是在上课时,学生没听懂的,或是想进一步探索的。无论哪一种,都与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密不可分。在一段时间的指导与磨合作用下,学生的质疑意识渐渐加强。每次学生提出好问题后,老师都很忍不住地鼓掌表扬;就算提了稍微偏一点的问题,老师都鼓掌鼓励。在尊重和谐的气氛中,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更浓厚了。
从上面例子,我们深深感受到,作为老师,我们的理念、意识直接影响着学生们良好数学素养。我们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争当学生的启明灯。
三、加强课外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数学科的德育渗透无时无处不在,包括延伸到课堂以外。为了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我们科组的老师明确了德育渗透的第三个维度应该是加强交流。有的数学老师是班主任,她们利用了周记为交流载体,有的老师以定期家访或个别谈话为载体达成目标。我把德育渗透落实在作业记录本。本子上除了记录当天的作业,还让孩子们每天写写悄悄话,把每天学习数学的感受或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收获、困惑都记录下来。像以下的师生“对话”,每天都在进行着:
及时的交流疏导,总能使我的工作事半功倍。从三个维度进行德育渗透,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有利于学生用更更高的热情学习数学。我们必须坚持以德育为先,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坚持能力为重,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与时俱进。作为教师的我们,将付出不懈的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惠芳.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融入的断想[J].中国德育,2010年第9期
[2]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3]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作者单位:东莞市厚街镇涌口小学,广东 东莞 5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