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求理解的历史逆向教学设计

2021-09-10朱宴一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逆向设计理解教学

朱宴一

摘  要:逆向教学设计是以目标为导向的教学设计。本文围绕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进行了探索,旨在对设计者的教学研究从传统经验型转向基于理解的实证型,教学活动从以知识为本转向以核心素养为本提供方法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逆向设计;理解;教学

传统教学设计一般按照“确定目标→组织教学→评价教学”的顺序进行设计。其常常存在两个误区:“活动导向的教学设计”和“灌输式学习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如何避开这两个误区?美国学者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提出一种新的教学设计模式——逆向教学设计:即“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是一个完整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基于理解的逆向教学设计首先要确定清晰的学习目标,然后把教学评价设计提前到教学活动设计之前,把教学活动设计作为达到既定学习目标的手段,更加契合课程标准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为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历史学科是一门注重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史学素养的人文学科。如何将逆向教学设计从一套理论框架落实与推行到日常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去?为理解而设计?笔者在人教版教材必修2“开辟新航路”一课的课堂教学中,从以下三个阶段展开探索与实践。

阶段1:确定预期的学习结果

第一阶段的内容包括:确定单元教学目标、设置与之对应的关键问题、明确学生将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是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标准。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中,本课所在的主题是:“全球联系的建立”,其内容标准为:“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那么,如何将课程标准转化为教学目标?基于理解的逆向教学设计倡导:“整体把握知识结构,围绕“大概念”“关键问题”和“核心任务”来设定目标和预期结果,聚焦最有价值、最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有效迁移。”因此,笔者尝试在整体梳理教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围绕课程标准设立的单元主题“全球联系的建立”,依据课程标准中的动词“了解、理解、认识”提取对学生的具体要求,结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整合后的教学目标如下: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有利条件,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了解开辟新航路的过程,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学科素养;使学生认识到西欧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艰难性,培养学生应难而上,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学科素养,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

在确定单元教学目标之后,笔者着手将预期的学习结果分解为学生将要深入理解的大概念和关键问题,把教学力放在关键性的问题上,努力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精当的层次序列。笔者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结合相关史料列出本单元的关键问题为有:①什么是新航路?旧航路起点和终点在哪里?(用红笔在地图上标出)②为什么西欧人认为黄金很重要?③欧洲人本应该去哪里找黄金,他们为什么最终会朝向东方寻求黄金?④去东方寻求黄金为何不走旧航路(传统商路)?⑤去东方只是为了寻找黄金吗?⑥西欧人开辟新航路需要什么?⑦西欧人是如何开辟新航路的?⑧西班牙人为何修建麦哲伦纪念塔?菲律宾人为何修建拉普拉普雕像?⑨同样的生命结局,异样的碑文记录—麦哲伦与拉普拉普,你如何看待?

关键问题的设置是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历史教师设置关键问题来组织教学,将教学内容转为问题的答案,既防止历史知识的破碎化,更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及思考。教师设计的关键问题要尽量使新知识与学生头脑里已有的适当知识、经验建立实质性联系,易错易混淆问题有计划地复现和纠正,使历史概念、基本历史规律等得到螺旋式地巩固提高,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单元的学习将让学生知道(知识):寻金热、商业危机、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航海冒险。

本单元的学习将让学生做到(技能):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条件,认识到新航路开辟促进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发展;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必然性,学会辩证地认识评价历史人物,正确认识西方的航海冒险;正确认识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间的相互孤立状态,促使世界逐渐连成整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阶段2: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

逆向教学设计的第一阶段是弄清楚从课堂中学到什么(学习目标);第二阶段是设法知道是否达成了所期望的学习(成功标准)。因此,此阶段的设计探索的重点是“哪些证据能够表明学生已经达到了预期结果?”以获取评估证据的途径。

特别要强调的是: 逆向教学设计理论提倡教师从复杂真实情境中的“表现性任务”来评估学生的学习结果。“表现性任务要设计真实或拟真的情境,需要学生扮演一个身份确定的角色,在明确评价指标和标准的前提下去完成相应的任务。”笔者在本课中设计的表现现性任务是:

①角色扮演与问题探究:学生扮演航海船队。通过对航海问题的探究解决,让学生充分参与进历史课堂,充分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一系列条件,并且充分感知航海路线与新航路开辟过程,并能站在历史人物的角度分析思考得出正确的知识信息。

②合作探究:比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的结果与意义,如何评价?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运用中西对比的思维来认识历史事件,在历史比较中找到差距总结经验教训,进而深化全球化视野下“一带一路”政策的理解,实现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航海家角色扮演是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虚拟情境体验,学生在体验中发展了信息解码能力、思维能力等,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个体的独特性,评估证据直接来自学生的课堂表现。除了设计“表现性任务”以外,评估证据形式是多样化的,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问答、观察,单元测试,撰写小论文、提交调查报考、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反馈等途径了解学生达成目标的情况。评估证据的搜集更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历史课持续地搜集评估证据可以让教师获得更完整、真实的信息,从而客观地评估教学效果,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完善教学计划。

阶段3: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在确定了清晰明确的学习结果、确定了关于理解的合适证据后,在逆向教学设计的第三阶段,笔者全面考虑最合适的教学活动。

追求理解的逆向教学设计理论认为:“教师教学的重要作用就是为学生设计良好的学习体验”。 教师通过不断取舍、优化逻辑形式,促使学生行为结构与心理结构的迅速互化,促使学生在基本历史史实、宏观的知识结构、历史概念和学科核心素养三个层面上融会贯通,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其理解力,实现预期目标。笔者为“新航路开辟”这一单元设计的关键教学环节有:

1.单元导入:多媒体展现呈现图片:葡萄牙里斯本的发现者纪念碑。教师根据图片阐述:纪念碑独特的外形卡拉维尔帆船的形象。位于里斯本市贝伦区的巴西利亚大道边上,船头面向特茹河。建筑顶端是恩里克王子(即亨利王子)的塑像。在他身后船帆东、西两侧的坡道上,各排列着16个人物塑像,他们都是在地理大发现时代具有影响的葡萄牙人。

2.教师提供历史地图: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同时指出通往东方的传统商路有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3.学生自主阅读两则文本史料,并思考:为什么西欧人会认为黄金很重要?

4.教师呈现图片《全球金矿资源主要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欧洲人本应该去哪里找黄金,为什么他们最终会朝向东方寻求黄金?

5.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史料:《马可波罗行纪》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西欧人在马可波罗误导下,错以为东方遍地是黄金,最终企图开辟新航路去东方。

6.呈现教科书第23页历史图片:《哥伦布(1451-1506)到达美洲》,引导学生发现“十字架”——天主教会的重要标志。欧洲人将十字架插在新大陆地面,意味着归天主教所有,从而引出新航路开辟的另一重要动机——传教。

7.呈现历史图片:多桅船、罗盘针、星盘、指向标、沙漏、葡萄牙人设计出新型的海船、香料之岛、国家荣光、地圆说、12世纪世界地图、15世纪世界地图、星鎜及使用方法,师生围绕图片共同分析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旨在培养学生最大限度提取图片有效信息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8.多媒体地图动态演示: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9.表现性任务:学生分别扮演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4支航海船队航海冒险。

10.绘制表格:“新航路的过程”。表中详细呈现了年份、航海家、航线、支持的王室,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梳理、把握与理解。

11. 图片展示:“麦哲伦纪念塔”, 1555 年,菲律宾。图片展示“拉普拉普雕像”, 1952 年,位于菲律宾。

12.合作探究:同样的生命结局,异样的碑文记录—麦哲伦与拉普拉普,你如何看待?

13.合作探究:关于新航路的开辟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表述为:“人类文明交往之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殖民扩张之路,人类思想震撼之路。”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教材知识,指出如此表述的着眼点分别是什么?请选择其中任意两个“之路”,进行简要的阐述。

14.学生绘制“新航路开辟”思维导图,撰写单元反思。

15.进行单元基础知识填空与问答,阶段性检测。

笔者在探索历史课逆向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在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地位,重新优化教材等教学资源的意义时,遇到许多的困惑:如何定位本课中最有价值的概念和问题?如何为表现性任务设置合理的评估指标和量规?教师又该如何运用史料帮助学生形成高阶思维?新的教学设计最终是否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关键还在于教师对设计模式把握程度和学情的适应度,历史教师应孜孜以求,努力遵循史料为基、问题为引、时空为框、多元为镜、理论为魂的解释路径,真正让历史教学为“理解而教”。

参考文献:

[1] [3] 格蘭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闫寒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3–3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6

[4] [5] 雷涛, 基于“UbD”理论的逆向教学设计——以“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为例[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01-01

(作者单位: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江苏   无锡   214000)

猜你喜欢

逆向设计理解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核心置换
基于逆向工程的农用电动汽车壳体造型设计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基于多案例的汽车外观逆向设计潜在侵权风险研究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