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构建开放的中学地理课堂

2021-09-10李慧敏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5期
关键词:生活性实践性创新意识

李慧敏

摘要:本文秉承“核心素養”的思想,从地理课堂的创新实践出发,用“教学内容开放而目标明确”、“学习方式开放需恰当”、“教学思维开放需引导”三个方面给出如何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的建议。开放的地理课堂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也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实践性;生活性;创新意识;开放的地理课堂

引言

“核心素养体系”旨在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它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怎样能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实际的地理课堂当中呢?下面我就“核心素养”中的创新实践,谈谈如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开放的中学地理课堂。

一、教学内容开放而目标明确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就地理环境来说,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自然环境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地理环境的综合性。所以,世界无处不存在着需要学习和了解的地理知识。但是,教科书对于我们中学生及教师来说,也有其重要的作用。教科书不仅能给我们提供课程资源,也为我们理解课程目标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开放性的学习内容,的确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路,但这不意味着开放的课堂就要放任自流,偏离学习中心,冲淡教学主题。开放的地理课堂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开放,但学习目标必须明确。下面我就教学内容的选择,给出几点建议:

1.选择比较权威的中学乡土地理书籍。地方课程教材里有许多乡土地理的内容,其中叙述着我们生活环境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引领学生步入区域地理的学习中。

2.选择时事热点作为教学内容的切入点。例如,“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学生在了解国家实事的同事,能够用地理的眼光去看待其中的意义,帮助中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提升综合分析能力,树立科学发展观。

3.选择学生的生活环境作为教学内容的情境。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无处不存在着与地理的联系,如何运用地理知识去积极健康地生活,科学环保地解决生活环境中的问题,正是我们要学的“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二、学习方式开放需恰当

现代的学习方式多样,人们大多愿意从网络获取信息,方便快捷的网络,让我们逐渐产生了依赖,似乎只要“百度一下”,什么问题都迎刃而解,其中的利弊不言而喻。其实搜集资料是地理学习必不可少的步骤,如果能做到挑选对学习地里有用的东西,并有自己的思维想法,网络只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工具。所以大家应当正确利用学习工具,恰当地选择学习方式。地理学习方式应当符合地理学科的教学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例如小组合作讨论法、问题情境法、参与体验法、案例分析法、演示实验法等。合理地选择学习方法,无论是课堂学习效果,还是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都能达到出人意料的成绩。

案例:《地球和地球仪》——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准备材料: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

制作步骤:1.如图①所示,在乒乓球中部用红笔画上一个圆圈,作为赤道;在a、b两点各钻一个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相等。

2.把铁丝弯成图中②所示的形状,注意倾斜的铁丝要与水平面成66.5°角,同时所弯曲的半圆要比乒乓球略大一些。

3.把乒乓球用倾斜的铁丝穿起来。

4.在图③中的倾斜铁丝两头,即a和b处,用胶布裹几圈,这样可把乒乓球固定在倾斜铁丝的中间,同时又可以自由转动。

5.在图③中c的部位,包上一些橡皮泥,使做好的小地球仪不会翻倒。

教学指导:请同学们在小地球仪上用红色笔画出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这几条重要的纬线;再用蓝色笔画出本初子午线、180°、90°W、90°E、45°W、135°E、45°E、135°W、20°W、160°E经线。观察地球仪上经纬线的分布特点。

在中学地理课堂中,有许多需要空间想象能力来学习的课程,但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动手实际操作起来,变想象为实践,让学生通过自己亲手做、亲手画、亲自分析、亲自总结,逐步得到自己的学习成果。

“地球的运动”、 “地形图的判读”、“海陆的变迁”都可以利用制作模型或者教具演示来获得具体的学习感受。例如“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可能利用图片及动画给学生的学习体验,都不如学生拿一块橡皮泥捏一捏、切一切、画一画来得明白。或者也可以组织室外活动,亲自去看看山体的各个部位,认清山脊和山谷的区别。

阅读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最基本手段,所以在训练这方面的时候,在掌握基本的读图方法后,教师应当系统地把地图分类,指导学生锻炼自己的读图能力,并在每节课都要注重对学生的正确读图的习惯养成。

学习区域地理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所以一些基本的知识学生独立完成会更好,而探究性问题,则需要教师创设适当有趣的情境和细致循序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讨论逐步达成学习目标。

三、教学思维开放需引导

开放的地理课堂,需要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科学、积极的课堂不应当只局限于教师的思维,应当创设适合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求知的教育情境,不以某种定论束缚学生的思维,多种角度思考问题,拓宽学习思路。尤其要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看待生活问题,细心观察,合理猜想,大胆质疑,敢于求真。针对学生对某一地理问题的思路,教师应善加引导并及时给予具体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在探索地理的路上越走越远。

总结:

目前,农村的中学地理课堂还有很多局限,虽然我们身处农村,与大自然的接触更加密切,但各种原因导致学生并无心看“风景”。要想把“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落实到我想构建的开放的地理课堂,还具有很多挑战和难题。到底如何构建开放的中学地理课堂,还需要我们努力去实践。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各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帮助学生拓宽学习空间和思路,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合作交流。

参考文献:

[1]所广一.初中地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23-27.

[2]舒小娟.核心素养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科学·自然,2018,(48):174.

[3]张白峡,刘光文,陈文.中学地理课堂有效问题设计与实践应用[J].教育科学论坛,2018,(4):14-16.

辽宁省大连庄河市第十一初级中学 116416

猜你喜欢

生活性实践性创新意识
高中物理教材实践性栏目育人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实践性教学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基于交往空间的江南传统民居“生活性”保护浅析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练习”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