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化传承为视角创新初中语文教学

2021-09-10陶富德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15期
关键词:优秀文化文化认同文化传承

陶富德

摘要: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的内容,缺乏了文化自信,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就失去了光彩,失去了继续传承的道路。要想让学生理解文化,培养学生对文化的自信心,就应当让学生认识到优秀文化之于个体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懂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文化传播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本文主要分析以文化传承为视角创新初中语文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化传承;优秀文化;文化认同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5-221

引言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编者特意选择了直接体现传统文化色彩的诗词歌赋,也选用了一些经典现代文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递为人处世的优秀传统,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素材。在以文化传承为视角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内容设计、课堂活动安排、课后作业设计等多个环节入手做出创新,将文化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重新构建学生的民族道德体系,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贡献。

一、细化语文教学内容,赏析体味优秀文化

诗词是最能体现传统文化风采的学习内容,许多教师在诗词教学中仅局限于解释诗歌本身含义,要求学生背诵默写诗歌内容,以背诵情况来检验课堂教学完成度,这种教学方式过于功利,忽略了诗词语言本身所传递的价值。诗词是古文的一种,所有的用字选词都是诗人、词人缜密推敲而来的,因而在重新学习这些经典诗歌时,教师应从字词层面切入,将字词解读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从某些字词角度延伸出去,向学生展示中华文化的发展历史和博大精深。众所周知,不同的汉字其造字方法可能不同,有些汉字是象形汉字,通过描绘事物外观来完成造字,有些汉字是会意文字,即不同结构表示不同含义,由不同结构组成的文字表示新的意思,这些都可以成为教学内容的新颖之处,也可以成为学生体味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抓手。在《岳阳楼记》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抓住了“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这句话,并针对其中“异”字的内涵与学生展开讨论,作者范仲淹借“异”字想说明什么?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看出,范仲淹的话语是在劝慰被贬谪的滕子京,但这只是其中的一层意思。教师试着从范仲淹即作者的角度思考其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即他不仅是为了劝慰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更是借用这篇文章,借用与古代仁人之心的对比来勉励自己,应当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范仲淹想要借用文章表达的第二层含义。从这两层含义的角度再出发理解“异”字,许多学生都感受到了范仲淹的人格胸襟,对其乐观向上、忧国忧民的精神感到由衷敬佩。可见在文章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其中的关键字词来引发学生的质疑与思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挖掘出这些字词所体现的丰富内涵,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上的案例中,其实“异”字本身并无很多探索点,但教师善于运用生疑的教学方式,主动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这是锻炼学生语言思维的重要方法,能够培养学生善于推敲、乐于斟酌的良好阅读素养。

二、从本土文化入手

中华传统文化海纳百川,既有包容性,又特色显著。初中语文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教学要想取得丰硕的成果,就要从更为具体的本土文化切入,做好传统文化教学的创新。这是因为人都有乡土情怀,以本土文化为着力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使他们融入相关的学习活动中,也更容易做好教学的“迁移”工作,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优化传统文化教学模式。比如,学习鲁迅的《社戏》时,笔者并未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直接开始讲解课文,而是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双推磨》的锡剧视频。悦耳动听的锡剧音乐,二胡、琵琶、三弦、扬琴等乐器的交响,从一开始就牢牢吸引了学生。笔者随之引出“民风民俗”的概念,通过简單的知识迁移,引出“社戏”这一话题,再由此引入相关的课堂学习活动。在讲解课文时,笔者除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外,还将鲁迅所写的社戏与锡剧进行对比介绍,如此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引发了学生了解家乡风土文化和锡剧的意愿,收获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双赢”效果。

三、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教学活动基本上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让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审美和素养,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舒适、高效的学习氛围。语文学习,尤其是古诗词的学习强调学生的心到、眼到和口到,三者协调起来才能帮助学生记忆更多的知识点。古代诗词是押韵的,学生在熟读后可以感受到一种和谐的韵律,通过掌握诗歌的节奏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站起来给大家朗读诗词,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词的魅力,也给听众以美的享受,进而营造出一种学生愿意朗读、喜欢朗读古诗词的氛围。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猜灯谜等娱乐活动,让学生通过猜谜的方式记忆古诗文,活跃课堂的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而文化传承的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全面认知优秀文化,其次带领学生深入感知和理解文化内涵,最后引导学生完成文化输出,实现对优秀文化的汲取与传承。在整个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担当起文化传播者、引导者的重要角色,带领学生与优秀文化来场近距离的接触与交流。

参考文献

[1]谢小惠.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对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的作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1).

[2]刘中黎.从文学史家到语文教育家——读《温儒敏论语文教育》及其他[J].课程·教材·教法,2017(6).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教育局

猜你喜欢

优秀文化文化认同文化传承
让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吸收优秀文化促进身心健康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阅读教学中优秀文化传统的渗透研究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