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优秀文化传统的渗透研究
2016-07-11王丹丹
王丹丹
摘 要:阅读教学中优秀文化传统的渗透需教师主动担当,阅读教学中优秀文化传统的渗透需教师积极引领,阅读教学中优秀文化传统的渗透需学生充分实践。
关键词:阅读教学;优秀文化;渗透策略;充分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1;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7-0015-01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成为优秀文化传统渗透的担当者,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予以充分重视。语文课程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既是语文课程本身的特点,也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作为教师必须在学生掌握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优秀文化传统渗透。
一、阅读教学中优秀文化传统的渗透需教师主动担当
平时的阅读教学,有的教师以为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事情,也总以为学生能够运用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即已达成相关的教学目标。由此,很少有人去关注阅读教学感悟中优秀文化传统的渗透,致使一些学生接受不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更不可能去充当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成为优秀文化传统渗透的担当者,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予以充分渗透。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如《姥姥的剪纸》可以渗透的优秀文化是那样广泛而又深刻。首先是剪纸作为一门民间艺术,可以予以渗透。学生学习了《姥姥的剪纸》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较广泛的挖掘,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挖掘身边的极富感染意义的传统艺术,学生将会从自己的身边去发现诸多的传统文化。这传统文化可以是饮食文化,也可以是音乐舞蹈方面的文化。当学生感受到祖国灿烂的文化后,会为祖国感到自豪,增强创新发展传统文化的意识。其次是剪纸表现出祖辈对孙辈的关爱。姥姥利用剪纸拴住“我”幼时的心,也拴住“我”未来和终身的心,这是浓浓的亲情。再次是剪纸表现出姥姥的另一种情怀。姥姥利用剪纸向周围传递着一种正能量,关注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二、阅读教学中优秀文化传统的渗透需教师积极引领
学生还处于十分年幼无知的阶段,对于优秀文化,比较容易接受。但也有少数学生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对优秀文化不愿意接受。即使在课堂上和伙伴们一起受到一定的感染,但在一定层面上其感悟还不那么深刻。所以,阅读教学中优秀文化传统的渗透需教师积极引领,让那些精华能够在学生的心灵烙下深深的印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优秀文化传统,需要教师作出相关的思考,做实引领工作。对于优秀文化传统的渗透,教师必须在自己的教学中努力去做。平时的教学,教师不想将语文课上成纯粹意义上的思想品德课,但遵循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应认真思考自身的积极引领。例如,和学生一起学习《青藏高原一株柳》,不但让学生通过阅读去感悟那青藏高原一株柳的奇特,而且要让学生去觅寻身边犹如青藏高原一株柳的人,更要让学生去思考将来怎样才能成为那青藏高原的一株柳。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的感悟会越来越深刻,实现引领的飞跃,质量的提高。
三、阅读教学中优秀文化传统的渗透需学生充分实践
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是有目共睹的,作为语文教学则必须依据语文课程的特点让学生得以比较理想地进行实践。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新课程标准提醒人们: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也应当就是语文实践。那么我们就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阅读教学中优秀文化传统的渗透需让学生充分实践。让学生进行优秀文化渗透的充分实践,作为语文教学不仅仅就是让学生去做文本方面的感悟实践,还应当让学生去多做关注窗外的世界和校外天空方面的视野开阔性的实践。平时的教学,每当涉猎一个优秀文化传统的主题,作为老师都必须做好认真的梳理性工作,然后让学生能够围绕主题把自己的目光投向社会。例如,学习《姥姥的剪纸》,孩提时代是比较贪玩和淘气的,姥姥利用剪纸拴住作者孩提时期的心。学习文本时,不仅仅就是让学生去感悟姥姥的剪纸的目的,也不仅仅就是让学生感悟姥姥的剪纸所能发挥出来的作用,而是让学生走出课本以外去寻求到诸多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学生们经过经常性的观察,竟然发现自己的父母乃至长辈是那样呵护着自己,是那样关注着自己。只是自己不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学生们经过观察引起自己诸多的深思:“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对自己的长辈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呢?”又比如学习《鞋匠的儿子》,学生对林肯之人格魅力产生一定意义上的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具有人格魅力又会起着怎样的作用呢?让学生去攀谈于家长,让学生去回顾自己与伙伴们的相处,学生便会发现具备一定人格魅力的无比力量。
四、结束语
阅读教学优秀文化传统的渗透,应当是动态发展的。阅读教学中优秀文化传统的渗透需教师主动担当,阅读教学中优秀文化传统的渗透需教师积极引领,阅读教学中优秀文化传统的渗透需学生充分实践。作为肩负着学生精神意义成长之责任的教师,对学生优秀文化的渗透应当常怀必需之心,也应当思考予以强化的科学之举。用优秀的文化熏陶人,用优秀的文化教育人,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成向阳.送语文回自然[J].语文教学通讯,2015(2D).
[2]孙红果.朝花即拾[M].北京:现代出版社,2015.
[3]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