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视野下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
2021-09-10邢钰晨
邢钰晨
音乐合唱是小学音乐课堂上非常重要的活动形式。学生普遍对合唱过程有浓厚的参与兴趣,合唱的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歌唱能力,也可以训练学生与他人的协调配合能力。素质教育视野下开展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過程中,教师应当找到一些好的教学引导方式,不仅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曲目演绎能力,也要充分挖掘合唱训练过程中一些积极正面的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向学生传递歌曲中的正面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在音乐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音乐课程教学中应当体现的培养目标。教师在组织合唱训练时,要选择合适的曲目,善于挖掘曲目背后包含的信息,向学生传递正面的价值观念。这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认知外部世界,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让学生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
课本中的合唱歌曲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诉求。在合唱的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曲目传达的思想与情感,歌曲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和乐观向上的情绪等,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积极作用,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比如,在让学生合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听懂这首歌表达的内容。这首曲目优美质朴,母亲给孩子回忆了过去生活的困难,并感叹新生活的美好。在合唱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将这种积极观念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生活是如此幸福,让学生懂得珍惜和感恩。
引导学生相互配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唱是一种对团队成员协调配合程度有很高要求的歌唱训练形式。在组织小学生展开合作练习时,教师需引导学生相互配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具备更好的合作精神。尤其是在学生通过默契的配合完成一次非常精美的合唱曲目演绎后,会受到深深的感染,进一步明白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团队精神会让学生具备更好的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并能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完成复杂的学习任务。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很有帮助,可以让学生成长为更加优秀的个体。
合唱不是一个人的表演,需要大家一起合作。教师需引导学生明白,在演唱时不仅要把自己的部分唱好,还要顾及其他的声部,只有将个人与集体结合起来,才能获得良好的合唱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表现出相融性,学会与别人配合,由此拉近距离,建立起彼此的信任与默契。比如,学生在合唱练习《蓝天白云》这首曲目时,一开始配合不够默契,声部之间的融合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曲目整体的呈现效果不佳。教师可以一点点给予学生指导,并且组织学生多展开练习。随着训练过程的不断推进,学生逐渐可以克服声部之间相互配合的问题,很好地一同完成这首作品。
引导学生形成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推动学生思维的创新。在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开展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并推动学生思维的不断创新。教师要让学生具备更好的学习自主性,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合唱曲目,充分了解和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形成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并在合唱的过程中合理融入自己的情感表达。这样的训练过程可以为合唱教学注入更多新鲜活力和色彩,学生不仅可以进一步体会到合唱训练的趣味性,也能对曲目有更多的认识和思考。这样的学习方法会带给学生更丰富的收获,有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
学生在拿到一首曲子时,首先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文化背景,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解读歌曲。比如,在组织学生就《七子之歌—澳门》这首曲目展开合作训练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课下了解这首歌的背景知识,大致了解澳门的历史背景,形成自己的独立认知。在演唱的过程中,为了深入理解合唱曲目,把握其中的情感,学生会进行思考、沟通,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这个过程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现力。当学生真正听懂这首曲目,了解了其中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能够领会其中传递的情感后,演唱时会有更好的表现,合唱的效果也会更加理想。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盐城高新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