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

2021-09-10李德青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16期
关键词:中学生思维能力过程

李德青

摘要: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是学生发展各种能力的基础,它可以调控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以及协调各种能力在生活实践中的综合运用。随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广,教育界也大力宣传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文就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进行深度探析,怎样培养学生好奇心能使他们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及如何在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的基础上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去培养中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教学;思维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敢问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当前的教学提倡以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强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主导作用。然而,在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加之地理是副科,很多人不重视,所以形成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导致学生没问题可问,有问题也不敢问的怪现象的出现。

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留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去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考、观察、探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积极利用多媒体等新型教学工具,活跃课堂氛围,营造一种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大胆提出自己对地理事物的不同看法和见解,通过师生之间的讨论和探究,共同解决问题。此外,教师也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构建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教学课堂,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给学生制造问问题的机会,教会学生主动质疑,对待地理事物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做到不唯师、不唯书,使学生形成质疑的习惯,逐渐形成问题意识,从而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思考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养成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结合实际生活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生活即是地理,地理源于生活。我们的实际生活和一些地理知识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实际上,在我们获取地理知识的过程中,首先是对地理一种直观的认知,其次在逐步地分析其形成的因素等,最后再通过实验的验证,进而进行推广得出结论。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在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让学生可以从实际生活中学习和积累更准确丰富的地理知识。

例如,教师在讲解地球运动这一章节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根据课本上已有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物品:地球仪和手电筒,让两个学生在讲台上一个拿着手电筒,另一个拿着地球仪,让他们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仪上。让下面的学生通過观察地球仪在运动过程中手电筒的照射部分,让他们结合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从而去联想地球围绕太阳运动时的场景,去思考总结得出昼夜交替的规律。这样就可以更加充分的去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关注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将其巧妙的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可以用自己学过的地理知识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可以学有所用,同时也让学习变的更加快乐而富有价值,在很大的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地理方面思维的兴趣,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通过提问的方式去锻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每当讲解一章新的知识点时,教师都会向学生提问一些有关本章的重点知识,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认真的研读课本内容。例如:“万寿塔”的地基为什么会建在距离地下那么深,其中原因是什么?这种建设蕴含着什么地理方面的知识?

刚一听到这个问题时,大部分学生可能会觉得“万寿塔”没有陷入地底可能是因为长江江堤的地质可以足够支撑它不陷入地下。如果不通过仔细的思考的话,感觉这种结论也很合理。但众所周知的,“万寿塔”的塔基一开始是建立在高出江面数米的地方,但由于长江里的泥沙堆积,使得河床慢慢被抬高。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江面浸没了塔基,当地人们为了防止塔身受到江水的侵蚀而对“万寿塔”四周进行修建加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万寿塔”塔基的四周被修建的越来越高,就出现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万寿塔”低于江面九米多深的景观。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向学生抛出问题,那么又是什么导致了万寿塔塔基“越陷越深”呢?通过提问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有关长江水域水流的特点以及两岸植被的覆盖情况。

通过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我们可以将其适当的引入课堂,让学生对于该现象去进行思考总结。通过这种课堂提问的方式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地理方面的逻辑思考能力,从而达到深化教学的教学目的。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真正的弄清并掌握重点知识,确保学生学到的知识的正确性。而且通过这种方法,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4 结论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同一問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广阔性;在遇到问题时,要引导学生学会转换思维模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创造性和独特性。由于中学生年龄较小,其自制力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按照教学的规律,由简入繁、循循善诱,充分的调动学生头脑中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去更深层次的思考。

总而言之,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这需要教师不断的坚持并根据实际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措施。特别是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注重对学生“地”的概念形成和“理”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在与地理位置有着密切关联的知识要点的推理概括,这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陆学军 《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鲁东大学 硕士论文 2013年

[2]陈慧 《新课程教学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新课程导学 2015年09期

[3]黄明聚 《适应时代要求,培养创新人才——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07期

[4]韩翠霞 《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甘肃教育2017年09期

德化县第八中学

猜你喜欢

中学生思维能力过程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培养思维能力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