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心理健康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路径探析

2021-09-10曲倩

红豆教育 2021年13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课程思政

曲倩

【摘要】当下课程思政背景是教育的主流和趋势,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中曾提到了“课程思政”概念,做出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思政教育的指示,强调各类课程的教学应与思政教育结合,本文主要从内容上、方法上、理念上探索两者的融合路径,从而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课程思政化。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教育;心理健康课程

“课程思政”概念最早是由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中提到的,总书记做出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思政教育的指示,强调各类课程的教学应与思政教育结合。这一指示不仅重要,而且很有必要,高校是培养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领地,如何贯彻这一指示成为所有高校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命题。

一、目前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顾名思义是社会或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或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亦是中国文学当中一门终身学习的课程。与此同时,我们也不断听到学生抱怨说思政课太无聊之类的话、思政老师抱怨说课程太难上等声音。心理健康课程在大部分高校定位属于公共必修课,据调查大部分心理健康课程过于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弱化了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二、两者的契合度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在大部分高校属于公共必修/选修课。心理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一般来讲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知识目标:使大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二是技能目标: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三是情感目标:使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结合现实情况,心理健康课程主要内容有:自我意识、气质性格、人际交与沟通、情绪与压力管理、生命教育、幸福教育等。

(二)课程思政大背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不难发现,无论是心理健康课程的课程目标还是教学内容都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关联。两者有重叠的教学模块,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包括认识自身的气质类型(经典四分类)、性格特点、价值观、人生观、需要、兴趣、未来规划等,大学生只有做到了这点,才能更好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育的内容才能深入学生内心,而不是停留在表面。心理课程在教育实践中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色彩融入进去,不能一味注重感受和体验,也要注重心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要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和改善自己的意识,而不是简单的自我满足和不思进取。

三、融合路径探析

心理健康课程的宗旨也是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基于这一点,它和思政教育如出一辙,所以本文主要从内容上、方法上、理念上探索两者的融合路径,从而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课程思政化。

(一)内容上融会贯通。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当中。思政教育的很多点与心理健康的点有很大共同性,如当下大学生挂在口边的“三观”。传统的思政教育就是传授大家建立正确的、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准则,但一味灌输可能效果不大,借助心理健康课程的人格教育、自我意识等章节内容的领悟和感受,学生会意识到树立什么样的三观就决定了我们拥有怎样的人生,三观是有道德評价色彩的,只有个人的三观符合社会准则和规范,才能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学生在接受三观教育时才能结合自身情况知道具体怎么做,而不是简单的停留在思想层面,从而真正将缺点和不足的改变落到实处。

(二)方法上互相借鉴。相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课程的课程内容对学生来讲有天然的吸引力,总概括起来心理课程一贯的特质:尊重独特性,注重感受和体验,保护差异性。正是这样的特质,学生不带有抵触情绪,才能更好的接受教育。试想某个学生旷课被老师叫来谈话,不借助心理技术的谈话基本是比较生硬,都是批评和职责,甚至威胁,学生自然不愿意接受,相反,换个思路,不要跟学生站在对立面(心理咨询的基础),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与他一伙的,是想帮助他的,而不是来指责其,学生没有了对抗情绪,会主动说出内心的想法,这样一来就变成了老师帮助学生一起商量对策。这样一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达到了。

(三)理念上合二为一。课程思政背景的提出就是要用心理的角度丰富思政教育的方法,用思政的内容支撑心理的理念,心理健康课程不止是心理的,也是思政教育课程大家庭的一员。两者本就是一家,只是在课程思政这一理念没有明确提出来去之前,心理教育与思政教育貌似是不关联的两个概念,一个强调差异性,一个注重共同性,似乎无法融合,但细致推敲之后会发现两者是硬币的两面,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只是着力点不一样。课程思政背景下心理健康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会更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也是符合学科规律的发展方向。

结语:毫无疑问,课程思政不仅重要而且必要。大学校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务必要在理念上、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探索,实现“心理思政化,思政心理化”。从工作模式、人员队伍、具体操作等角度来看心理健康课程与思想政治工作密不可分,高等教育中两者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深度融合实现了心理健康与思政工作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李艳玲,史文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黑河学刊,2018(5):144-145.

[2]杨波,苏兆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8(17):199.

[3]黄时华.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24):23-24.

[4]文涛,袁庆华,陈红.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5):97-100.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