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措施
2021-09-10陈兴红
陈兴红
摘要:初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的观察并给予适当指引与充分关怀。作为体育教师,可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素质加以锻炼,从而使其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并形成坚韧的意志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初中体育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措施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心理素质锻炼;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体育的核心素质主要是在体育课堂能力中使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独立健身的习惯,增加体育运动的知识,增强运动的实践能力和对于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目前新课程正在不断进行创新和进一步深入,改变教育体制下的能力模式已成为当前教育界的重要课题。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体育老师最重要的任务是根据初中生的实际特点,选择更科学的能力方法,优化课堂能力质量。
一、通过体育教学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意义
在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提高。初中阶段的学生尚未步入社会,对自身及社会的认知并不全面,而体育作为一门特殊学科,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肢体活动开展教学工作,如在长跑活动中学生可以了解自身耐力情况,通过短跑则可了解自身速度等,掌握自身相关情况。同时,通过参加拔河、接力赛等团体性活动则能够使学生了解其他学生的优缺点并进行自我学习与自我完善。其次,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中学阶段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再加上和外界环境隔离,使其适应能力逐步变差,在这种情况下,积极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至关重要,在体育课中通过体育锻炼能够引导学生形成信任感,并通过团体性项目为学生建立有效的交流环境,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最后,促进学生积极、乐观心态的形成。在体育课中,学生可以借助体育运动的方式将积压在内心的不良情绪发泄出来,舒缓压抑、烦躁的心理,如通过跑步使心情放空,放飞思想。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
2.1树立健康的心态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比较容易对外界的事物产生好奇与探索的心理,但同时也比较容易产生一些叛逆的心理,容易产生心浮气躁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以上在初中学生中经常发生的情况,教师要及时地了解与掌握,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与引导,在教学中,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与团队协作的活动,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有效的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积极的引导与疏导。例如,在教学中可以组织篮球或者足球等团队性的比赛,通过团队性的活动,使学生之间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同时,对学生的自我竞争意识进行培养,使学生明白自己在团队协作中的重要性。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和心理健康引导,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体育课程的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还要让学生学会必要的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教学的内容比较多,范围相对来说也比较的广,每个运动项目的教学内容也不同,要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一样,所以教师在备课教学就要充分地挖掘体育教材内容,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情况和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备课,能够侧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针对学生在这一阶段可能出现的德育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通过体育内容的教学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例如教师在进行田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明白要坚持不懈的道理,让学生学会体育技能和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3遵循学生生长发育规则,合理设计教学方案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主要依据课本教学内容来设计学生的训练内容,并且每一个学生的训练要求是统一的。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养都有所不同,老师的教学内容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而言比较容易达成,但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而言则相对困难,无法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这样会导致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逐渐产生自满的学习情绪,而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學生也会逐渐失去学习信心。而在素质拓展训练的影响下,老师则在教学之前应当结合学生每一个人的身体素养来设计适当的训练内容,促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在个人身体素养,基础条件之下而得到不断提高,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适当的训练程度。初中体育老师应在进行拓展训练前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发展情况以及健康状况,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例如在创设九年级课程“体适能拓展”中,认知目标方面是需要通过教学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体适能训练的重要性及应用;技能目标则是要通过高强度间歇训练来增强上下肢力量及核心区域力量;情感目标及社会目标则是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勇于拼搏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释放九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
结束语
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延展,做好素质教育中德育工作,已经成为各学科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这不仅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也是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积极向上的健康品格,保证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身体素质的同步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高明阳.试论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J].新课程导学,2020(05):57.
[2]欧俊庭.初中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J].当代家庭教育,2019(01):26.
[3]李奎辉.初中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探讨[J].体育风尚,2018(05):159.
黔西县金碧中学 55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