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思政育人体系探究
2021-09-10岳越
岳越
摘要:思政育人要走进同学们、了解同学们,必须与时俱进,走进同学们的对话世界,来促进有效的思教互动。“互联网+”的时代对以往的教导学习模式发出了新挑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时代优势,与教學领域结合,取长补短,积极展开思政育人工作,充分发挥网络对于学生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拉近师生距离,促进育人工作的开展和完成。十九大精神和高校思想政治育人精神为指导,构建“互联网 +”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的育人体系,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育人的新方法、新策略。
关键词:网络思政;网络育人;互联网+
引言:目前,网络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变化,思想政治通不过网络的关卡,就通不过当前时代的难题。全面互联网思政育人策略的思想显现和落实在高校的工作中,形成了各种方式育人的格局,网络的思想政治育人也就在其中。高校的思想政治网络育人体系是互联网应用与思想政治课程实现相互结合、优势互补、相互借鉴的新型网络思政教育方法,是“教网结合”的育人体系,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适用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式体系和教学资源体系。当前高校思想政治互联网培育人才在发展中将会面对建设跟不上、网站不够引人注目、网络较为复杂多样等问题,必须探索构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互联网 +”方式,要达到全面育人、全面有人。
一、“互联网 +”思政育人体系的意义
高校教育是现教育系统的一部分,在人民受教育的时代,高等教育的惠及率也正在缓慢提。高校从事教育事业者应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社会送入更多更好的优秀学生。过去人们总说,这一代的孩子活在最好的时代,家国富强,社会安定,同学们都是信息科技时代的见证者,也是网络崛起的见证者、体验者、反馈者。现在的在校学生对于互联网有着较强的亲近感,他们的思维方式、认知情感和行为习惯时刻被互联网影响着、改变着。他们是与互联网一同成长的一代人,传统的教导模式大多不合适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把握当代学生需求,在教导学习工作中引入互联网,缩减与学生的距离,利用学生对于网络的亲近感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参与度,推进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完成传统育人方式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完成育人工作的升级,为国家的明天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以往的育人模式,特别是思政育人工作通常以说教的形式展开,同学们有时会难以接受甚至有时会有逆反心理。现在的学生处在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随时都在接受新兴思想的影响,现在也是个崇尚有个性的时代。老师以往的教育手段和说教方法对当代的学生以没有以往的影响,老师也需要适应当代的发展,把握学生心理,对自己的培育方法和语言方式进行改进,更好地展开育人事业。网络语言也紧随时代的潮流,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传递着正确的价值观念,将人生道理以网络语言向学生娓娓道来,更易接受。说话是一门艺术,将心中所想换一种形式表达,也许会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
钻研育人工作的着力点,开拓育人覆盖面网络对于同学们的思想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间接地影响着同学们的言行举止;所以,构筑全人、全民、全过程的“三全”培育人才方案是大势所趋。网络育人平台的构建不但要突破空间的约束,同时也要打破了时间的束缚,真正的形成自由学习的局面。慕课等网络学习平台使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只要你愿意学习,无论身在何处一部手机就可以开始学习。网络上学习达到了跨区域、跨学校、跨专业的课程资源共享,只要同学们有兴趣,便能够掌握到学生想要的。移动学习也可以在课堂以外进行学习,不受时间的限制,对于不懂的问题还可以反复了解,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提高教导学习的效果与效率。
二、高校的互联网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科技信息时代是一把双刃剑,给高校思想政治互联网教育人才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面临着很大困难。思想政治育人工作者是展开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发现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事着在展开互联网培养人才工作的时候存在很多的问题。
互联网的时代来临改变了讯息的发散方式,同学们通过使用各种通讯软件或工具获得各种各样地讯息,老师也不是同学们获得知识和消息的唯一源头,思想政治教育中老师的教育主体的“历史权威”在这个程序中被逐渐消解。但是个别高校好像没有对这样发展的形式形成清晰的认知,“以我为尊”不能使同学们信服。此时互联网时代的开放性也会使一些新起的发散方式不断发生,微课、慕课应时而出现。这样的做法让高校同学的思想政治课教育的教导方针更为容易实施。由实践得出,以往的传统教导已不可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一定要结合每个时代的特点让以往的课堂发生转变,合理利用先进的科技传播方法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但实践工作的时候,一些高校的思政老师依旧采取以往的教授方式,只不过在教课的过程中添加了一些有趣的课件、照片等,却没有真正与“互联网+”时代的特色结合创作自己的教导方式,致使思想政治课程课堂沉闷,就不会很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价值。
“互联网+”的当代,信息的变更是不断更新的,一些以往没有见过的的信息和事物也会发生并出现,但是大多数地教育主体缺少契合现代精神和同学们特色的“时代知识”。若不增加其对专业知识以及互联网技能的研究,紧紧跟住当代的步伐,就会出现各体之间消息不对等的情况;思想政治课程看似简单,但现实中理论性较强、内容较多,不同课程之间相互融合,但是有的老师只是了解浅显的表面知识,缺少系统性的知识系统,实践与书面的能力较差,对实践活动中发生的事情不能灵活地使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寻找答案,以至于在一些问题上认知不清,不能更好地使同学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想法和语言相对自由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思想同时存在,网络中错误的认知和落后的思想容易对同学们的不同方面也会产生改变。
三、网络育人体系的构建思路及践行措施
学生作为育人工作的主要对象,应在学校老师的引导下,选取适合的学生构建学生网络育人平台,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发挥舆论方向及隐性的积极影响,完美地整合同学们的情况,为高校的工作提供科技支持。老师作为最亲近学生的教师团体,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着更加清楚的了解,针对不同的同学在学习中出现不一样的疑难困惑有针对性的给予帮助,线下的可以进行沟通。学校层次的网络平台也是起统筹用途,协调平衡学校的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发挥育人主战场最大化作用。
拓展互联网的平台,进行全国网络育人系统的共同建设相关部门也可以组成相关的组织,推荐易班、中国高校学生在线等网络思想政治平台,完成由尝试到离不开的转变。再结合不同同学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不断完善丰富网络思想政治平台,让其参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让学生习惯于网络课程平台的参与,更好的服务同学们学习生活。通过构筑良好的口碑和高校的教师、使用过的学生进行口口相传,扩大覆盖面,来完成全国的网络育人系统的共建。
工作的部门,设立专业岗位,保证基本的教师团队配备,确保工作队伍的实效性和稳定性。把握正确的思想风向,严格的把守思想政治关卡,遵循现代社会的主旋律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大旗,严格追随时代精神,保证政治、思想以及行为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教师聘任和任职制度以及后续考核制度。考察老师的技能素养和职业素养,着重培养网络方面的老师,也可将其归纳入年度工作的考核体系。其次,进行经费和教导学习资源的适当分配,促进网络育人工作体系的顺利构建。提高互联网培育人才工作的能力,打造出一支高校急需的专业化、职业化网络育人工作组织。
不一样的的时代有不同的特色,互联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的行为模式发生改变,表现的方法为行为的虚拟化、思想方法的直观化。跟以前的相比,人民人与人的交往时间逐渐变少,人们变得更喜欢通过互联网了解全世界,“低头族”“网虫”逐渐增多。公共场合到处可见的一幅画面是人手一部手机,人们都专注地“各自为政,“快餐文化”也是造成了学生阅读碎片化和浅层化,这使地同学们不再陷入思考,思维方式的僵化,不能让高校学生的创作发张。互联网科技时代是一个想法和行动相对自由的时代,互不相同的思想并存,网络中消极的认为和落后的思想会使对同学们的不同方面会产生冲击。
结论:
当前科技信息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好的教育人才地环境,此育人环境是人们现实生活在互联网上的拓展,对高校同学们地理论提升、思想学习、道德塑造以及精神引导具有很大的意义。高校的思政育人互联网育人体系的集合、集结了思想政治书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增添和填补并延申了教材以外的知识,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种类丰富、形式多种多样、气氛浓厚的教育课堂和服务平台,使思政课程与相配套的互联网的教育资源、教育方式和现实教育的相结合,构成了线上教育和课上教育之间互相补充、相互学习的新型教育联系,使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实用性、变成全程的教育人才拓宽了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晓丽.“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创新途径的探索[J].現代职业教育,2019(16):1-3.
[2]陈鑫婕,罗文莲.“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育人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36):311-312.
[3]刘骏鹏.“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育人体系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