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家园共育的开展对后疫情时代家园共育的启示
2021-09-10陈小燕张四德卜菊梅
陈小燕 张四德 卜菊梅
【摘要】疫情期间的家园共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笔者通过对疫情期间X幼儿园家园共育活动的调查研究,发现疫情期间的家园共育存在核心目标定位不准确、家园共育形式单一、忽略幼儿品质培养、家长角色认同低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后疫情时期线上家园共育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疫情;信息化;家园共育
“一日生活皆课程。”新冠肺炎这一特殊情境的出现,对幼儿来说无疑是最直接、生动的课程。由于疫情的影响,教师不能直接与幼儿接触,这就使得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优势与局限性更加明显,只有充分做好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紧密结合,才能够促进幼儿学习经验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从而更好的形成教育合力,真正落实“停课不停学”并为后疫情时期如何开展家园共育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经验支持。
一、疫情期间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X幼儿园疫情期间家园共育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疫情期间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核心目标定位不准确。根据分析发现,X幼儿园的大部分教师将疫情期间家园共育的核心目标定位在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学习知识本领上,而大部分的家长则认为该时期家园共育的核心任务就是让幼儿学习知识和本领。可见,在家园共育中,X幼儿园的教师和家长并没有将疫情作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思考“疫情到底带给我们什么”、“面对疫情,我们到底要教会孩子什么”等一系列能触及事件和人的生存本质的问题。
2.家园共育形式单一。从宏观层面看,该园教师虽然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运用了美篇、微信和QQ,但从性质上来看,该类APP在功能使用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都不利于充分调动教师和家长的主动性。从微观层面看,在使用该类APP的功能时,教师和家长更多地利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进行沟通,而未使用视频,这就不利于疫情期间教师和幼儿之间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3.内容忽略培养品质。从调查结果看,X幼儿园在疫情期间开展家园共育时,其内容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缺乏培养幼儿品质、责任感等共育内容。主要表现在,线上教育内容主要以主题教育内容创编、节日主题活动及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为主,但这些主题活动的开展主要是让幼儿学习某些知识和学会某种技能,对疫情这一现状并未涉及太多的活动,不利于幼儿对疫情本身的认识。
4.形成了“园主家客”固化模式。疫情期间,线上的家园共育虽然提供了一种双向的交流模式,但从X幼儿园疫情期间家园共育中教师和家长的角色认同情况来看,家园共育间的“分工”明显重于“合作”。主要表现在:教师和家长对自己的角色认同偏低,教师更多地将自身定义为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可见,教师和家长之间已经潜意识地形成了不平等地位,教师很少会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这就使得这种不平等更为显著。此外,大部分家长则认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是信息的接收者,此种被动角色定位也说明了其话语权意识的缺失,是造成家园共育效果不佳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后疫情时期线上家园共育的优化策略
(一)提高对家园共育目标的认知
对家园共育目标的认知直接影响着家园共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效果。疫情期间,部分教师和家长对家园共育的认识有所偏颇。在后疫情时期,幼儿园要通过一系列培训学习活动,让教师不断更新理念,厘清疫情期间家园共育的概念,搞清正常时期家园共育与特殊疫情时期家园共育之间的区别,将正确的家园共育核心目标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最终让家长对疫情期间的家园共育能有正确的认知。
(二)多种形式促进家园共育
1.运用功能齐全的教育辅助软件。对于线上家园共育来说,选择适宜的软件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疫情的出现,多数APP或是小程序都推出了新功能,但对于微信、QQ这些聊天软件,功能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更为便捷、有益于特殊假期使用的手機APP、小程序等。如小程序“家园联系栏”功能齐全,且针对疫情专门推出了幼儿体温打卡功能,能够清晰地监测幼儿的健康状况,并有人数登记,这就大大减少了班主任的登记工作。此外,该小程序还根据时政、节日等推出一些主题活动、亲子活动等,不仅为教师开展活动提供了参考,也为家长如何和幼儿一起活动提供了指导。
2.“云”会面拉近与幼儿的距离。“云”会面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通过视频形式来升华师幼之间的情感。后疫情时期,虽然没有硬性限制,但为了防患于未然,教师和幼儿之间也应该多运用“云”会面的形式,既省时省力,又充分运用了互联网的便利功能,促进师幼关系。教师可运用微信、QQ或是钉钉等APP的视频聊天功能,以每周一约的形式和幼儿互相交流彼此在家趣事。教师也可有针对性地对幼儿情绪情感进行线上互动,跟幼儿打招呼,缓解幼儿焦虑情绪,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
(三)丰富活动内容,培养幼儿品质
疫情的出现为人类敲响了警钟,教师和家长不能只注重幼儿知识、技能和习惯的培养,而是应该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首先让幼儿缓解心理上的焦虑、恐惧情绪,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此外,老师和家长应该对疫情有所思考,进而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幼儿从小学会关爱身边的人、事、物,尊重一草一木,通过生命教育、挫折教育、感恩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幼儿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意识,让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正确认识亲师关系,回归“主体间性”
亲师关系是指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影响家园共育的重要因素。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但一直以来,由于家长和教师对自身角色认知不清,角色认同偏低,导致他们之间的关系由主体间性的关系变成了主从关系。要想改变这种现状,由“主体性”回归“主体间性”,就要从根本上改变不正确的亲师观,进而更好地促进后疫情时期线上家园共育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孔庆红.疫情背景下家园共育有效策略的研究[A].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2020:4.
[2]何琳怡.“云”助力:疫情期家园共育新路径[J].教育科学论坛,2020(11):22-23.
[3]张慧.基于家园共育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策略研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06):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