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2021-09-10盛新

红豆教育 2021年14期
关键词:授课方式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

盛新

【摘要】在中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对一些事物有了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自己的判断标准,在学习上也不再像之前一样过度的依赖教师,对于教师的言论也会产生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敢于批判自己和自己价值体系不一致的言行。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格外注意这个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一些特殊的教学手段,避免与学生在某些方面发生冲突。小组合作探究指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学生之间互相发表观点,经过讨论得出结论的学习模式。这种同龄人之间的互动,彼此之间的想法更加接近,沟通和交流起来也更加方便,也会产生出不一样的思想火花。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多鼓励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授课方式;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方面也在不断改变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培养的目的也从单纯的应试教育改变为素质教育,尤其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在核心素养的背景形势下,中学阶段的德育课程在教学大纲和教育目的上增添了新的学习内容,思想品德变成了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由之前的道德品质扩充为道德与法律问题,这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道德层面的问题,还要了解我国相关的法律知识,尤其是关于未成年人的法律问题。因此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尽早为学生提高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一、明确小组成员分工,防止合作学习形式化

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并不少见,但真正能通过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学到东西的同学并不多。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发现有的学生并不能很好的参与进去,可能是性格内向的原因,也可能是观点或者任务已经有同学做了,所以自己就偷懒了,使合作学习的过程过于形式化,只能看到学生们围坐在一起进行讨论,但能得出结论的同学没几个,甚至有的学生在滥竽充数,借着讨论的机会说闲话。因此,教师在布置小组学习任务时就要分工明确,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任务,都能参与到合作的过程中来。

例如,在讲解《公民的基本义务》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将学生分组,然后根据教材将公民的基本义务分为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纳税、依法服兵役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小组成员中每一个学生领一个义务,然后根据自己所领的义务进行举例,要使自己举得例子能够让其他同学一听就明白。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讨论,然后看哪个小组的例子最经典。这样,既有合作又不缺乏独立思考,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成长。

二、优化小组合作结构,科学安排小组成员

教师在分学习小组时大多数考虑就近原则,一般都是按照学生的座位进行分组,让学生之间既可以互相讨论,又不影响课堂纪律,但有时按座位分组并不科学,有的小组在道德与法治课上人人都是好学生,但是有的小组成员都不擅长道德与法治,所以在分组时要考虑小组成员的内部结构,争取以优带差,以动带静,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改革开放》这部分内容时,内容比较简单,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没有专业性知识的解读,因此,在分组时就要考虑以动带静原则,将平时不爱表达的学生和喜欢表达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内,让爱表达的学生引入话题,带动不爱表达的学生表达,在学生的互相讨论中,他们自己就能掌握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教师做总结就可以了,而且由于是学生自己讨论出来的结果,所以对于知识的印象也更加深刻。

三、小组合作走出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小組合作的学习模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可以走向社会,将理论于实践相结合。道德与法治本就是一门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课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走出课堂,感受社会,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有些教学作业需要学生亲身经历才能更有感触,而在教师布置一些课外的作业时,学生可能会因为是自己一个人完成,会偷懒不去做,但如果教师将作业布置给小组完成,那么学生之间互相作伴也互相有个监督作用,从而保证作业的顺利完成。

例如,在讲解《我国国家机构》这部分内容时,单靠教师口述,可能学生仍然无法理解其中的关系,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教材布置小组作业,三个人为一个小组,利用假期或者周末时间,去当地我国的行政机关、法院、检察院和人大去参观,并拍照证明,去观察这些国家机构外面悬挂的是什么标志,代表着什么,经过学生的实地考察,对于不同的国家机构悬挂不同的标志就会很清楚,而且学生之间互相约着去完成任务,既有利于同学之间友好关系的建立,又能增添作业完成时的趣味性,不管是知识还是过程都留下深刻印象。

结语:

中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处处体现社会实践的课程,是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运用最频繁的科目,因此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无法让学生更清楚的理解知识点,只有让学生自己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才能保证学习的效率。而小组合作式学习就是需要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去分析问题,通过与同学的交流从而得到答案,这样得出的结论要比教师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印象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合理的使用小组合作式学习,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黄琴.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散文百家,2021(15):109.

[2]陈小伟.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思考[J].新课程,2021(25):40.

[3]陈紫莲.小组合作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J].中外交流,2021,28(2):994.

猜你喜欢

授课方式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的应用
浅谈化学课外小组活动
职业教育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模式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日语本科专业课程“日本文学史”教学探讨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作文评改“五步曲”
PBL与小组合作教学法在流行病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