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021-09-10梁恒展
梁恒展
摘要:美术教育对学生来说,是全面发展的必修课之一。美术具有丰富多彩的画面和形态,学生可通过美术活动开启对新事物的认知和感受。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画出一幅美术作品,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进而推动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虽然随着美术教育的改革,人们对美术教育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但在偏远的农村地区还是没有太大的起色。因此应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出发点,重视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加大对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力度,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关键词: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小学美术是小学的重要基础科目,小学美术的教学对于学生奠定美术基础,培养审美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已经成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提升的重要科目。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当中,教师应当积极的运用多样化的灵活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将美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对于美的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学生审美感受力
美术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通过培养其审美能力,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的眼光看待问题,这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提升,才能够保证学生运用该能力鉴赏美术作品,强化了学生的审美体验,增强学生的整体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艺术美术感受力。
(二)锻炼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将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融入美术教学中,能令其主动积极地观察生活,然后通过自己的判断,发现哪种事物是美好的,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细心以及耐心。由此可以看出,将审美能力的培养工作融入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但有利于提高美术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也会有所助益。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二、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教学方法都是传授和临摹,这样学生缺少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难提升审美能力。因此,在美术教育的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改变教学理念,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氛围中。比如《快乐的小蜗牛》一课中,教师可以以歌曲为切入点,音乐属于艺术,让学生在节奏的伴随下,大胆开启对蜗牛的想象,可以引导学生:蜗牛是什么样的,它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它应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呢?教师还可以以猜谜语游戏作为切入点,将蜗牛的形象编成谜语让学生猜,再引出蜗牛的话题,开启新型的教学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对审美能力的感知。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再现美学情境,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教学的手段也变得更加的丰富,教师能够运用更加灵活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尤其是在美术这种科目的教学当中,本身所涉及的知识量就非常的大,并且需要借鉴大量的信息。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很大的科目,仅仅通过书面的美术作品赏析是远远不够的。例如上文中所提到的将美术与其他多样化的艺术形式相结合进行教学就需要借鉴到多媒体教学的形式。事实上,多媒体教学形式也是目前在小学阶段各个科目的教学当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形式。不同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当前的多媒体教学形式还增加了信息技术,网络教学资源等内容。在小学美术教学当中通过网络能够找到极为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同时也能够更加形象生动的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更为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得到美的熏陶。
(三)实现由教师独霸评价权向学生参与课堂评价转变
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教师要想学生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评价,这样来对学生进行一下定位,在以往传统教学过程中,总是教师占据课堂主体位置,所以也是教师一人对班级内的多个学生进行評价,但是一个人来关注众多的学生,肯定会有疏忽,评价肯定不是完整的。新课程改革后的课堂要求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一个霸权者,而是一个引领者,是课堂的组织者,我们可以采取以学生评价为主,教师评价为辅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因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学生的观察更直接,他们能够更深刻地了解每一个人的特点,因为作为同龄人,他们总是有着更多的相似之处,小学美术教育注重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并不是特定的美术作家进修班,小学美术课堂是要发展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学生之间的了解要比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更加深入,所以就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让他们对同小组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小组成员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也能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借鉴,这也是有助于全员提升的一个好办法。
(四)加强生活联系——强化审美教育
美术艺术源于生活和自然,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美术素材,并且生活中的美术绚丽多彩,为人们带来全新的体验。鉴于此,要想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以形成,则需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实现生活化的美术教育,真正意义上实现美术教育与生活的结合,引导学生走入现实生活当中,挖掘生活中的美,体验生活的美,使学生对生活产生美的向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要洞察生活中的事物,并发现生活中的真谛,挖掘生活中的美术艺术,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审美能力的培养工作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不仅能提升美术教学质量,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性,锻炼其绘画技巧。因此,相关的教学工作者必须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工作,主动转变教学观念,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美术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激发其美术学习的兴趣,全面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茅乃吉.浅谈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3):70-71.
[2]韩丽红,潘玉君.小学美术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4):72-77.
[3]叶子旭.论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J].试题与研究,2020(27):64.
广东省肇庆市坳仔镇中心小学 52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