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背景资料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21-09-10陈桂芳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有效运用

陈桂芳

摘  要:古诗文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然而学生离古诗文作品写作时代遥远,对于古诗文思想感情的理解、鉴赏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小学古诗文教学中,依据教学目标和古诗文的题材特色,筛选有用的背景资料,在教学中恰当合理地运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赏析古诗文,使古诗文阅读教学更有宽度,有深度。

关键词:背景资料;古诗文教学;有效运用

古诗文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小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文学素养,又可以从情感上、思想意识上得到美的体验,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然而,古诗文年代距离学生年代久远,学生对古代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作者的生平经历、语言风格等都非常陌生,要准确理解古诗文,把握古诗人作品的情感,仅仅拘泥于课文必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对与古诗文相关的背景资料有一定了解。但据我们调查发现,大部分的语文老师在对古诗文的教学重视不够,尤其是在古诗文背景等资料的使用状况良莠不齐,或不用,或滥用,或不合实际,即使使用也是附带性、走过场地介绍一下作者生平、三两句背景,没有将背景材料与作品思想内容的准确解读和深层挖掘联系起来,呈现时机把握不当,没有与其他教学环节相扣,孤立存在,因此学生古诗文学习兴趣不大,对古诗文的解读不能全面深入,只停留于表面,同时,学生搜集与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因此,笔者将针对上述教学现状,谈一谈背景资料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博古通今,熟知与小学阶段古诗文相关的常用背景资料

在语文教学中,背景资料是指与文本相关的,对主旨、情感等理解有作用的材料或资源,通常包括作者生平经历、历史事件、创作背景等。语文教师应该对小学阶段古诗文相关的背景资料有一个深入系统的认知,倘若教师自己对要所教的古诗文尚且一知半解,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解读?小学阶段常用的古诗文背景资料有以下三种类型:

1.作者信息

作者信息是古诗文背景材料的基础。古代文学创作,是文人的经历感受、思想情感的文字化。每一首古诗词都饱含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与情感。不了解陆游的身世经历,就难以理解“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忧国忧民情怀。知诗人对理解古诗文思想情感尤其重要。

2.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是古诗词背景材料的核心。许多古代文学作品,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不了解这些历史背景,就难以感悟作品主旨。不了解宋朝靖康之变的历史背景,就难以理解林升《题临安邸》中“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所反映的朝廷腐败无能及诗人对当时社会的辛辣讽刺。了解时代背景有助于提升对古诗文主旨的感悟。

3.典故资料及其他代表作品

典故资料和其他代表作品是古诗文背景资料的拓展。如:王昌龄在《出塞》中抒发边关将士的报国壮志和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的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要让学生理解其意,深入理解主旨,就需要了解到汉朝大将李广的典故和王昌龄的其他作品,从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拓展课堂宽度与深度。

二、依据教学目标和作品特点,有效筛选整合背景资料

中国古诗文作品庞杂,背景资料繁复,是否所有与之相关的背景资料都运用到课堂中?这显然是不科学的。我们要根据统编教材编者的意图、单元语文要素及教学目标来筛选与整合相关的资料辅助教学。如爱国题材类的古诗词,我们可以重点筛选时代背景、历史事件等资料;思乡怀远类题材的诗篇,我们可以筛选诗人的生平经历等资料;送别类题材诗篇,我们则可以着重筛选诗人与友人间的典故或小故事等资料。这样,有针对性地选择资料,把背景资料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因材施教,能让背景资料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三、创设情境,问题引领,拓展延伸,有效运用背景资料

在当前的小学古诗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一般习惯于把筛选好的作者生平、创作背景以及其他代表作品等背景资料放在一节课的最开始作为导入,这是为了使用而用,不但局限了学生的思维,不能发挥背景资料应有的作用。课堂中哪个时段比较适合背景资料的呈现?这不可一概而论,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和教学目标,有机运用。

1.创设情境,前置呈现,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前置呈现背景资料创设情景,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尤其对于一些年代久远的作品,借助教师精心筛选的资料在课堂伊始创设氛围,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诗经 采薇》时,在课堂开始展示孔子的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温柔敦厚,诗教也。”孔子对《诗经》的高度评价,会激发学生对学习文本的强烈兴趣,从而提高古诗文学习的质量。

2.问题引领,穿插呈现,突破难点

学习贵有疑,疑则进也。在理解诗意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产生疑惑,适当地穿插一些背景资料,可以帮助学生解释疑惑,突破难点。如在教学《示儿》这一首诗的时候,学生对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感受难以理解:既然是万事皆空,那悲从何来?这时,可以呈现陆游的生平经历以及宋朝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交流讨论,了解陆出生后直到临终前颠沛流离复国无望的经历及南宋王朝的腐败无能,学生就不难了解陆游的悲痛之情了,诗文的难点也迎刃而解。又如教学《题林安邸》时,学生对“西湖歌舞几时休?”这一句产生了疑惑:诗人为何想要西湖歌舞休?这时可以呈现南宋小朝廷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南宋小朝廷苟且偏安,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社会现象,从而了解诗人林升的愤慨,情感上与诗人产生共鸣。呈现背景资料的时机,最好是学生经过反复思索文本而不得其解时,于有疑之处引入背景,由于问题的产生而求助于背景材料,有助于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文本的深处,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也得以提升。

3.拓展延伸,后置呈现,升华情感

语文课堂是开放性的课堂,古诗文课堂的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于教材的一两首诗。中国古诗文众多,教师可以在课堂结束时,呈现与本课古诗文相关联的古诗作为补充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多角度更深入地了解诗人情感。引入的资料可以是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可以是不同诗人同一情感的作品。如在,教学苏轼的《完溪沙》,可以在最后补充引入苏轼在乌台诗案后,面对人生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时写下的富有代表性的诗词资料,引导学生感受苏轼“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豁达与乐观,提升学生对苏轼理解的思想高度。最后再推荐学生课余阅读苏轼的其他诗词作品,巧妙地搭建起从课内延申到课外的桥梁,促进学生的阅读和提升。

总而言之,小学古诗文教学中,依据教学目标和古诗文的题材特色,筛选有用的背景资料,在教学中恰当合理地运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赏析古诗文,使古诗文阅读教学更有宽度,有深度。教师要重视古诗文教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和想象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注: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背景资料融入小学古诗文教学的策略”成果(课题编号:GDXKT22402)】

参考文献:

[1]馮爱明. 初中古诗文教学如何有效运用背景资料[J]. 语文教学与研究(下半月)2019.

[2]张亮. 背景材料在古诗文思想情感解读教学中的运用[D]. 华东师范大学 2012.

[3]张仁娜. 古诗文教学中的背景资料运用 载自百度文库

(作者单位:广州市南沙区石排小学,广东   广州   510000)

猜你喜欢

古诗文教学有效运用
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策略
古诗文教学对培养人文素养的思考
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的有效运用
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入情入境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教学中PBL的有效运用探析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浅论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文教学的利弊
从“意会”走向“言传”
巧用多媒体,教好古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