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策略单元教学初探
2021-09-10廖志雄
廖志雄
摘要: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为能够使语文课程整体教学效果得到保证,学生的语文素质及能力得以有效提升,需要实施单元教学模式,对每个单元进行较好教学,从而使学生学习各个方面的语文知识,实现其语文能力的提升。“有目的地阅读”单元教学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因而语文教师需要选择有效教学策略合理开展这一方面教学。
关键词: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有目的地阅读”单元教学现状
就统编版小学语文课程编排体系而言,教材都是以单元模块的方式组织而成的,不同的单元模块包括不同的内容,而在六年级课文中,“有目的地阅读”单元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及阅读水平的一个重要单元,因而需要有效开展这一单元教学。这一单元教学属于新型的教学内容,因而在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教师未清楚认识单元教学目的。在目前小学六年级语文这一教学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对于“有目的地阅读”这一理念及要求并未能够清楚认识及把握,在实际教学中仍旧以以往的阅读教学内容及方式进行阅读,在教学设计方面未能够突出目的性,能够对“依据不同目的进行阅读”这一教目标未正确认识,导致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缺乏合理的指导,也就很难促使学生真正实现有目的地阅读,影响教学效果。
其次,教学内容不合理。在这一单元教学中,为使得学生能够有目的地阅读这一教学目标得以实现,需要对学生对各种类型的文章进行阅读,因而也就需要具有丰富的教学内容。但是,在目前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对于这一要求未能够充分把握,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只有课本中的一些课文,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不够丰富,很难促使学生真正把握好有目的地阅读,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再次,教学方式不合理。在“有目的地阅读”单元教学中,其主要目标让学生能够依据不同目的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而这需要学生依据自身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进行自主阅读,但是很多教师并未能够实施这一种自主阅读方式,仍旧是选择以往的带领学生进行阅读的方式,在这种形势下学生很难对自身阅读目的充分把握,很难进行有效阅读,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及水平的有效提升。
二、 “有目的地阅读”单元教学有效策略
(一)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有目的地阅读”单元这一内容的教学中,为能够得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就是需要教师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在具备合理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可以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提供有效的指导,也能够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制订,这一单元的整体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有目的地阅读的方式,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在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以及各个课文的教学中,也就需要围绕这一目标进行设计。比如,在《故宫博物院》这一课文的教学中,其目的是“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在明确这一目的基础上,到文章中通过快速浏览找到其相关内容,即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接着细读材料一和材料三,选择并了解适合家人浏览的重要景点,再结合材料四的平面示意图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这对于学生阅读效率的提升十分有利,学生在对其他文章进行阅读中也能够带有目的地进行阅读,避免在閱读过程中出现盲目性,实现学生阅读能力及阅读水平的有效提升。
(二)丰富单元教学内容
在“有目的地阅读”这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丰富教学内容,在保证教学内容丰富的基础上,不但能够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及积极性提升,并且能够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时还能够更好地训练学生进行有目的地阅读的方式。在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语文教师不但要选择这一单元中所涉及的内容让学生进行阅读,并且要适当选择课文的课文让学生进行阅读,通过让学生进行丰富的阅读,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学生对课外文章进行阅读中,需要引导学生文章阅读的目的,依据这些目的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及文章主题,对这些文章也就能够更好地学习。比如,在《竹节人》这一课文教学中,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竹節人制作方法及玩法,其中玩法部分就是让相关内容快速浏览,然后再深度细读,对于无关内容可以不读。因此,在学习完这一课文知识,教师可选择课外的手工制作相关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使学生以这种阅读方式对课外文章进行阅读,以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水平有效提升,满足教学效果。
(三)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
在六年级语文“有目的地阅读”单元教学中,教学方式的选择属于关键的内容。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让学生自主进行阅读及学习,这对学生阅读能力及阅读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及意义。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把握阅读目的,不但要把握课文整体阅读目的,并且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定更加符合自身情况的阅读目的,从而更好地进行自主阅读,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同时使自身的阅读目的真正实现,促使学生能力及素质的有效提升。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微课食品对阅读目的先进行了解,然后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前进行预习,找出自身不理解的内容,然后在课堂上针对这些不理解内容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实现对文章的更好把握,从而使有目的地教学更好实现。同时,微课利用也能够使课文内容得以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示,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比如《宇宙生命之谜》这一课文中,在进行有目的性的阅读时,应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课文旁边有关学习方法的提示语,如“每个自然段往往有提示主要意思的语句,阅读时我要注意找出来”,应让学生根据这样的阅读方法认真默读课文,到每个部分默写出表达大意的关键句,帮助理清文章大意,第三自然段也应引导学生到文段中默读,画出关键词帮助理清生命存在的条件。如此这般,使阅读目的更好实现。
参考文献
[1]李敏.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困境与解决策略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9(16):115.
[2]李欣娜.小学六年级语文与初中语文顺利衔接的教学策略[J].教书育人,2018(35):79.
[3]孙志国.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实施策略解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113.
[4]罗朝东.浅析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方法[J].当代教研论丛,2017(5):48-49.
贵州省毕节金海湖新区第一小学 55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