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非常之举,在战疫“闭卷考”中书写优异答卷
2021-09-10向煜
向煜
抗疫,本就是一场“大战”,亦是一场“大考”。过去的近400个日日夜夜里,苏州全市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打了一场出色的大城市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了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
同时,苏州在全国率先科学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开足马力降损失,经济运行实现V型反转且呈现持续向好态势,交出了一份“战疫情、促发展”的优秀成绩单。
火线上彰显“苏州速度”
2020年的农历新年是1月24日,比往年都要早。元旦刚过,人们便开始徜徉在新年氛围中。最初,传来的武汉肺炎病况,并没有引起市民的警觉,毕竟两地相距甚远,再加上春节临近,整座城市都沉浸祥和的气氛中。殊不知,苏州首例,也是江苏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已经出现。
1月初,苏州市立医院向市疾控中心反映,收治了一名37岁具有湖北旅行史的“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并及时对其采取隔离。接此消息,市疾控中心迅速对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样,但各种常见的呼吸道病原被一一排除。专家们意识到事情蹊跷,提议立即采取进一步措施,并迅速布下全市相似病例监测网络。后经过江苏省疾控中心和中国疾控中心复核为阳性,1月22日,经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评估确认,该病例为苏州市,也是江苏省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
彼时,全社会对新冠肺炎认知甚少。“抢抓疫情‘主动权’,必须‘早’。第一时间采取第一措施,从而为后续防控赢得重要的窗口期,为全市抗疫增强信心。”时任苏州市卫生健康委主任谭伟良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事实上,早在“1号病人”确诊前,苏州各有关部门就已经开始行动。1月18日,苏州成立市卫生健康委防控领导小组、专家组和7个工作组,同时牵头组建市级工作专班,建立日报告、零报告和24小时值守制度,打好了苏州阻击战的首场阵地战。
1月22日,苏州市向全市公布78家发热门诊名单,明确2家定点收治医院和2家备选收治医院,及早启动负压病房改造和负压急救转运车购置,用最快的反应速度确保疫情防控顺利进行。23日,苏州市发布《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第1号),同时各大文博单位和景区纷纷关闭场馆,取消春节期间已有的文旅活动安排。24日,苏州市紧接着发布2号通告,明确要求按照“非必须、不举办”的原则,在全市减少和取消大型公众聚集性活动。24日24时,江苏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实行最严格的科学防控措施。
1月26日是大年初二,苏州发布3号通告,明确行政区域内企业复工、复业时间不得早于2月8日24时;学校开学时间不得早于2月17日24时等多项严厉的防控措施,成为全国首个假期延长的城市。27日凌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至2月2日,随后各地纷纷宣布各自假期延长通告。
回顾一年多前,这场来势汹汹的“战争”,苏州以开战即是决战的态度,以“苏州速度”正视对手、了解对手、迅速行动、精准部署、严格防控,以高效执行力为打好疫情阻击战奠定了基础。
与疫情较量,主动作为展现“苏州担当”
患难之际见真情,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成为苏州抗击疫情的闪光点。
火速驰援湖北。疫情期间,全国各省市上下齐心,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同时,纷纷向武汉、向湖北伸出了援手,迅速派出医疗支援队伍,一场疫情防控战在全国打响。自2020年1月28日起,苏州先后派出了349位医务工作者支持武汉、湖北疫情防控工作,展现了苏州这座城市的大爱与担当。
疫情面前,团结就是力量,时间就是生命,苏州众多科技企业发力支援。
1月25日,苏州海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专门检测人传人疫情的超敏2019-nCov病毒的检测试剂盒成功下线,它的成功研发,可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确诊起到重要作用;苏州瑞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紧急启动抗突发病毒传染病小核酸创新药物应急平台的应急工作;受相关机构委托,苏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快速合成并交付2019-nCoV关键基因,这些关键基因的合成能为解密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机制及相关药物研究提供帮助;麦迪科技为武汉市急救中心实施了全市院前院内一体化区域智慧急救系统,并为武汉包括同济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在内的30多家医院提供ICU病房信息化系统,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系统运行平稳,保障有力;苏州超算和上海超算中心的平台技术人员协同努力,只用了6个小时,建立三地互联互通的合作研究機制,为科研人员提供针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治疗研究进行的药物虚拟筛选和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环境支撑……
捐款捐物的企业更是不计其数。仅在抗疫初期,恒力集团向武汉市慈善总会捐赠1亿元,专门用于武汉疫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工作;东吴证券率东吴基金、东吴期货、东吴香港、东吴新加坡等子公司通过苏州市慈善总会捐款1000万元;金螳螂捐款600万元用于武汉疫区防治;苏州银行通过苏州市红十字会捐款500万元;吴中区汇川技术公司捐赠500万元,并号召员工在48小时内爱心捐款100万元;波司登集团捐赠15万件、价值3亿元的高品质羽绒服,送给“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
大道不孤、大爱无疆。在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苏州疫情防控持续向好趋势下,随着全球疫情形势日趋严峻,苏州开始筹措资源、提供渠道,支援全球抗击疫情。苏州医生钱雪峰作为专家组成员出征委内瑞拉,苏州中医与埃及专家通过视频交流分享抗疫经验,苏州爱心企业采购了一次性医用外科级口罩、一次性医药手套、耳温枪等物品捐赠到国际友城……
多措并举,织密筑牢城市防线
作为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苏州服务人口超1550万人。疫情防控,责任重大。
1月26日,苏州启动对入苏通道实施24小时查控,严查重点疫情地区的入苏车辆、人员,坚决防止新型肺炎疫情蔓延、扩散,同时加强对市域内的公共交通疫情管控。为了更好地管控重点车辆,集中力量检查入境车辆、人员,构筑城市疫情防控第一线,全市共有73个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口,重点保留了37个,暂时关停了车流量较小、周边需求少的36个。此后,应对防疫查控工作易造成的车辆拥堵,交通管控组不断优化流程,增加通行车道和检测人员,提高通行效率,尽最大可能减少拥堵现象。
众所周知,要落实落细“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各项措施,社区是一道重要关口。疫情面前,苏州基层一线齐心协力织起一张张防护网。
在姑苏区,各地联防联控实行地毯式排查,1358个网格齊心协力,通过网格通网络平台进行排查,网格员加强对社区的巡查工作,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在高新区,枫桥街道通过大数据平台发挥重要作用,街道以123个网格为单位,对1657人进行逐一排查和人口追踪,做到“一个不漏、一个不重”。在吴中区,度假区甪直、临湖等地拉网式入户排查,检查入境车辆,排查酒店旅客,一系列“组合拳”严防疫情蔓延……
事实上,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苏州从实践中探索出一套“网格化+铁脚板”的经验,一方面坚持把网格化联动机制和政法智能化大数据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借助网格化、大数据,扎实推动防控工作进网入格,拓展了社区疫情防控的精度、广度、深度,有力地服务保障了全市疫情防控和社会安全稳定大局。
同时,结合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苏州市把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机制进一步往深里做、往细里做、往实里做,以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机制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全力打造“天堂经纬”网格化社会治理的“金字招牌”。
有序高效运行,经济实现V型反转
先来看一组数据,2021年1月19日,在苏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传来好消息:2020年,苏州经济运行经受住了疫情冲击等多重考验,逐步回稳向好,地区生产总值迈上2万亿元新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303亿元,跃居全国第四;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24亿元,增长6.6%。
早在2020年疫情刚刚来袭时候,苏州人便明确,“与时间赛跑”不仅要反映在对病毒的隔离上,也需要体现于经济“抗体”的构建中。
面对严峻挑战,苏州很早就着手,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先后出台实施“苏‘惠’十条”“苏‘恵外’十二条”“三项机制”等举措,实行减税降费、阶段性减免租金等政策,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联袂,激发了整座城市战“疫”的合力。
在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之下,苏州经济率先走出困境,在二季度开始强力反弹,2020年上半年,苏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50.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0.8%,较一季度提高9.1个百分点,由负转正,成为全省经济增速回拉最迅猛的城市,V型反转尽展经济活力与韧性。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万亿元,居全国城市排名第六位,也成为了唯一一个晋升两万亿俱乐部的普通地级市。
回望2020年这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贯穿始终,再加上严峻复杂的外部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能够以一系列高质量发展的亮眼成绩单收官全年,苏州“最强地级市”名号实至名归。确实,在顶住重重重压、克服罕见艰难险阻、经历了惊心动魄“大战”“大考”后,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实数来之不易,也格外振奋人心。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又恰逢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建党100周年,历经极不平凡的2020年,站在新起点上,我们有信心,我们的城市一定会在新征程中,继续昂首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