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文清:脚下有路、心中有梦,让科教创新区更有活力

2021-09-10向煜

现代苏州 2021年2期
关键词:科教园区人才

向煜

全年新增上市企业7家,累计已上市企业达21家,企业上市成井喷之势;新增高企认定企业326家,占园区44%,瞪羚和瞪羚培育企业、姑苏领军项目、园区领军项目、规上工业企业年研发投入、专利申请等指标再攀新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蒙纳士大学苏州科学技术研究院项目成功签约并顺利推进,中韩(江苏)联合创新研究院成功落户科教创新区;成立西浦慧湖药学院,协同多方合力助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翻開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过去一年的“成绩单”,在不平凡的2020年,他们依然能够以全速奔跑的姿态,产教融合全面发力,着实令人骄傲,同样也让大家对科创区的2021年更为期待。

新年新蓝图,谋定而后动

对于以冲刺速度发展的科创区来说,人才问题与发展空间,是大家最为关心的。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目前科创区已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2400多人,其中国家级人才工程142人,但随着区内众多高新技术企业的茁壮成长,这样的数字并不能完全满足区域发展诉求。可以说,目前的科创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望人才的到来。

那么,如何破解人才难题呢?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与科创区高校合作,培育更多匹配园区产业转型发展需求的人才。”许文清认为,在企业与高校之间,政府必须做好“桥梁”,嫁接好资源两头,为区域生态环境优化增添动能,“好的产业生态,也是留住企业的重要因素,2021年我们会持续深化产教融合、进一步强化科技引领,全力促进营商服务环境再优化、全速推动产业发展能级再提升。”

2020年,科创区在优化和提升空间布局方面,同样下了狠功夫。

“去年,我们完成了腾退土地630亩,实现17万平方米的存量载体更新改造建设。”他打趣地说,只要是优质项目,科创区一定是不缺空间的。

“目前区内仍有预留空间,来‘迎接’优质项目的加入,同时我们也将依托园区‘十四五’规划和2035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争取更多空间资源,为区域产业和城市发展拓展空间。”他告诉我们,新的一年,科创区将积极推进土地资源整合利用,持续加大低效用地的动迁、腾退、再开发力度,力争全年新盘活建设用地400亩,以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

陪伴成长,携手迎接机遇与挑战

“1994年,我便投身到园区开发建设之中,20多年来,我看着、陪伴着很多企业一步步成长。”对于许文清来说,2020年也是他自身一个“转型年”——从园区科信局调任到科创区,“在科信局时候,我们身处对接企业一线,来到科创区,我觉得我离这些企业更近了。”他说,自己参与过不少科创区内企业的招商和落户,看着他们由小到大,从起步到奔跑,逐渐进入状态。

“到了科创区,实际上是距离这些企业更近了,新的一年我们会继续加强与企业互动,根据他们需求,围绕产业链上下游举办更多活动,增加区域内企业合作机会,也希望他们可以通过我们的活动,加强彼此黏性,从而找到新的增长点。”

说到活动,熟悉科创区的人们都知道,在这里有一个名为“独墅一帜”的品牌活动,其标志就是独墅畔的一颗小树。“今年,我们一方面要力争达成8家企业上市的目标,另一方面,就已经上市的企业来说,未来我们希望可以为这些‘小而美’的企业注入更多发展动能,为他们扩大产业规模增添动力,为‘小树苗’早日长成‘参天大树’贡献科创区力量。”

比肩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对标波士顿、硅谷或许是一个长期目标,而当下科创区展现出的奔跑姿态,让我们看到了,作为园区创新探路先锋的活力与梦想,我们坚信,2021年“脚下有路,心中有梦”的科创区,一定会带给我们更多惊喜。

猜你喜欢

科教园区人才
《科教导刊》征稿函
人才云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科教之窗
园区的开放样本
科教之窗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科教之窗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