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学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贡献

2021-09-10杨菡芬

高考·下 2021年2期
关键词:物理教学教学模式

杨菡芬

摘 要:中学物理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是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既注重了理论教学又关注到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物理教学主要以实验和理论教学为主体,在物理学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为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在教学中对物理学史的学习也尤为重要。对此,本文立足于高中物理教学的现实条件,首先分析物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接着阐释了对物理学史学习的重要性,最后分析了物理學史是在学科教学中的相关应用。

关键词:物理教学;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

引言:科学,就其本质而言,通过不断地重新评估,重新定义其位置,以致它可以坐得更近,来争取真理的光辉理想。物理、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研究,没有什么不同。就像勤奋的抄写员一样,物理学适当地适应了宇宙对故事的每次含糊的修正。在这里,我们认识到物理学史,有助于弄清这些存在的所有自然现象的古老故事。

人们普遍认为,物理教学是一种复杂而跨学科的活动。在本质上有助于该活动的知识领域中,我们将其命名为物理学、科学史、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和教育学。我们对这些领域中每个领域的贡献的本质的欣赏不断变化,这反映了我们对物理教学的认识的提升。根据教育研究来详细说明历史材料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感知角色方面的变化,可以在物理学教学中渗透学科文化,使历史材料有新的鉴赏方式。

一、物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提倡使用物理学史的话语源远流长,始于Mach1和Duhem2,他们在一个多世纪前就断然地主张在物理学教学中采用所谓的历史方法(或遗传方法):合法、肯定和合理[1]。为学生准备好接受物理假设的有效方法是历史方法。追溯在最初勾画理论形式时经验物质所通过的转变;描述长期的合作,通过这种合作,常识和演绎逻辑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该形式进行建模,直到一个形式完全适合另一个形式,这是最好的方法,当然甚至是唯一的方法,可以为研究物理学的人们提供正确的方法 并清晰地看到了该科学的非常复杂且活泼的组织。

科学和技术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决定的,并反映了在其中实践科学和技术的社会、宗教、政治,经济和环境状况。当前关于多元文化科学教育的辩论旨在研究科学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科学是否超越了人类的差异,是跨文化、宗教和种族共同参与的来之不易的工具。科学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可能具有民主、功利主义、文化和道德特征,这与托马斯和杜兰特关于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的文献论点概述相一致。物理学似乎是一个枯燥无味的领域,仅限于在风化的黑板上弄碎白垩[2]。但是,正如我希望传达的那样,这个世界的人已经取得了一些不可思议的壮举。我相信物理学是它试图研究的最纯粹的科学。

二、物理学史学习的重要性

在物理学的研究中,历史常常被忽视,但是历史却通过时间的理论和主题的记录与科学探究有着内在的联系。整个历史中的科学人物通常也充当未来物理学家的榜样。疏通历史教科书似乎是推进科学的一种荒唐方式,但请考虑,历史涉及思想、理论和方程式,这些观念、理论和方程式成为未来改进的基础。对学生关于科学本质和科学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思想的研究属于学习的元认知范畴,它表明物理学的历史是解释这一领域学生替代思想的有用信息来源[3]。理解物理学史对物理学家和未来物理学家都可能有用的六个原因如下:

(一)历史记录了思想如何随着时间发展和变化。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通过使用经验证据和对逻辑的依赖,深刻地影响了学术[4]。但是,他的一些理论也是错误的:他相信天体是由“以太”制成的,女人的牙齿比男人的牙齿少,鳗鱼是自发繁殖的。这些想法后来被使用亚里士多德的经验证据和逻辑方法反驳。

(二)历史阐明了科学方法。

伽利略是第一个通过对现象进行数学解释和实验证明的方法来量化科学。他甚至开发了几种仪器来进一步推进他的观察。伽利略鼓励科学工作是可衡量的,因此是可重复的,这后来成为科学方法的标志[5]。随着时间的流逝,科学家进一步开发了科学方法来增强科学结论的合法性。因此,历史可以洞悉当今公认的科学实践和过程是如何演变的。

(三)历史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展示了物理学的人文方面。

尼尔斯·波尔(Niels Bohr)于1921年在哥本哈根成立了尼尔斯·波尔研究所(Niels Bohr Institute),后来成为二战期间逃离德国占领区的科学家的避难所[6]。他不仅为自己的发现,而且为帮助拯救众多科学家的生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为物理学界做出了巨大贡献。玻尔(Bohr)指出,科学不仅限于实验室工作和方程式,还在于为全人类改善生活。在运用自己的物理学生涯和臭名昭著的过程中,玻尔做到了这一点,确实挽救了生命。

(四)历史记载了物理学家之间的重大合作。

欧洲核研究组织(CERN)是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科学研究中心之一。只有通过多个国家之间的重大合作,CERN才有可能。时至今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通过全球科学家的共同努力,继续为科学知识和新发现做出贡献,例如通过紧凑型介电螺线管(CMS)项目。这种合作对于科学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它结合了不同人的才能,思想和观点,以实现共同的目标。整个历史中的合作示例表明,人们一起工作可以取得更多成就。

(五)历史详述了物理学家的想法。

阿尔伯特·迈克尔森(Albert Michelson)是物理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美国人。他以测量光速和进行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而著称。他用来记录他关于光速的想法,计算和结论的笔记本可以洞悉他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他的笔记详尽详尽,显示了他在实验记录中的方法性[7]。

(六)历史激发人们追求物理学并取得新的科学发现。

由于罗伯特·奥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在曼哈顿计划上的工作,通常被称为“原子弹之父”[8]。奥本海默游说国际控制和限制核电。反对派政治家通过撤销他的安全许可进行报复,这实际上切断了他的政治影响力。尽管如此,奥本海默继续教授工作和提升他所相信的立场。奥本海默只是一个历史人物的例子,他提倡人们追求物理学,并证明逆境不应该阻碍科学工作。

仍然不相信物理學史很重要吗?至少,历史先例激励物理学家挑战常识和流行观点以寻求真相。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就是这样一位科学家,他否认了普遍的看法,即太阳绕地球旋转,而是利用科学证据游说了日心说的模型。哥白尼面临着这种模式的强烈反对,但这并没有阻止他宣传关于太阳系的真相。从这个意义上讲,物理学的历史记录了文明的过去成就,新知识和尚未回答的问题。这样的记录是值得知道的。

三、物理学史与高中物理教学的结合

(一)加强物理学史学习

关于科学史的研究鼓励人们将科学视为一项重要的文化成就的论点被不止一次地用于反对物理学教学过于技术化和对公众无动于衷的观念的观念,例如,在本世纪初,人们对物理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部分的重要性提出了质疑。自1960年以来,通过研究物理学史,已经记录了许多关于认识物理学与文化之间关系以及作为我们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的物理学的建议。哥白尼和伽利略理论影响了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牛顿理论认为相同的运动定律适用于地球和太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被认为是文化的基本要素。

物理学的学习主要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不断学习和提升的 过程之中促进个人的综合素质。教师是整个教学实践之中的主体和实践者,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理念会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提高个人修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了解物理学学习的相关要求,积极考虑不同的历史影响要素,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站在方法论的角度研究物理科学的发展进程,挖掘其中的教育内涵和教学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的良性成长和发展。

(二)研究物理学史教学的方法

随着人们的生活的方式和生活质量发生了变化,必须具备技术素养。例如,关于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或马可尼发明无线的故事以及关于通信发展到现在的课程,再加上类似的展览,可能成为学校与日常技术之间的连接纽带。我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把这些有趣的案例和结合生活的技能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去。物理学史在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想保证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收获,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研究物理历史教学的具体方法,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设置科学的教学目标。另外物理学史教学需要遵从一定的内在规律,实现不同环节的交叉结合,分析学科历史解题之间的内在关联,了解物理科学研究的背景,讲述科学家成长的故事,充分合理的运用不同的方法论,积极的揭示历史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之间的关系,更好的体现物理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提高物理学教育的质量,实现该学科的健康发展。最后,教师还需要科学合理的处理好物理历史学习与物理实践知识学习之间的关系相关性,促进物理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稳定提升,提高学生物理素养。

(三)改进物理学史的教学方法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许多物理教师在教学时不够重视物理学史的教学,大部分的物理教学模式非常的落后和传统,学生缺乏参与的积极性,无法意识到物理学学习的乐趣和奥秘。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在于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过于落后,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物理学史教育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不符合该学科教学的具体目标。对此,教师需要改进物理学史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将情景教育融入其中,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深入的解读,只有这样才能够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实现学生的良性成长。比如,在课堂上使用物理学史上的事件甚至是戏剧化的“历史对话”演讲,都可以鼓励学生对物理学的教与学持积极态度。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之中渗透物理学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观有着关键的作用,教师需要将物理学史教育与学科主体内容教育相联系,采取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特点的教学策略落实不同的教学任务,从而满足在新时代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钱曙辉.物理学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2015,12( 7) : 150 - 150.

[2]周艰.浅议物理学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 教师教育) ,2011( 2) : 48 - 48.

[3]吴杰.高中教学中物理学史的人文教育价值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

[4]Redish,E.F.,and Jack Wilson. Student Programming in the Introductory Physics Course:M.U.P.P.E.T.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 61 (1993): 222-232.

[5]Redish,E. F. “Implications of Cognitive Studies in the Teaching of Physics.” American Journalof Physics. 62(6),(1994): 796-803.

[6]Redish,E. F.,Richard N. Steinberg,and Jeffery M. Saul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 66(1998):212-224.

[7]Holmyard,E. J.: 1923–4,‘The Historical Method of Teaching Chemistry’,School Science Review5(20),227–233.

[8]Holton,G.: 1952,Introduction to Concepts and Theories in Physical Science,Addison-Welsey,NewYork.

猜你喜欢

物理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关于“比较法”教学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