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革学习 创新课程

2021-09-10沈国琴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摘 要: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统整学校资源,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发了开心农场种植课程。在实践中,我们通过纵横交叉、双轨并行的课程内容,多元合作资源统整的实施方式,以及个性、全面的评价系统,达成了指向学生“会提问”“会探究”“会合作”“会尽责”“会感恩”等核心素养的课程成效。

关键词:开心农场;种植课程;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5-0055-04

引  言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注重自身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小学综合实践学科核心素养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1]。笔者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挖掘校本资源,构建开心农场种植课程,在种植过程中培养学生“会提问”“会探究”“会合作”“会尽责”“会交往”等核心素养。

一、课程建构及理念

(一)开心农场种植课程的由来:学生实际、学校特色

1.源于学生实际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重视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因此,建构学校特色课程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能力基础[2]。调查发现,我校学生大部分生活在城区,很少有机会接触农作物,喜欢玩“开心农场”这一网络游戏。因此,可以亲手种植蔬菜、开展种植小课题研究的开心农场种植课程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

2.源于学校特色的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将其转换为有意义的活动主题。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善于挖掘学校生活中的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秉承“爱德求真”的校训,我们把小河边一块阳光充足的空地打造成学生种植的乐园,设立种植课程,开展种植活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开心农场种植课程目标设计与定位:项目本身、课程性质

明确的课程目标,能使我们明确课程定位,指明学生活动方向。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基础,参照《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总目标,我们把开心农场种植课程的目标分为三个维度,即“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方法目标”,既有种植知识和种植技能方面的学习要求,又有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要求,还有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提升要求[3]。以五年级学生为例,课程目标有以下两类。

第一,根据项目本身制订的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目标,具体表述为:通过种植活动,认识常见蔬菜,学习蔬菜知识,了解蔬菜种植的具体环节,学会常见蔬菜的种植和养护方法;经历一种或几种蔬菜种植的全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体验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快乐,懂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

第二,根据综合实践课程性质制订的目标,即方法目标和能力目标,具体如下:通过活动,学会上网查询资料、查阅书籍、观察、采访等活动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获得所需资料;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能用简洁明了的话语将问题表述成研究小课题;尝试设计科学小实验,学会用对比研究的方法解决问题,以提高探究能力。

这样的课程目标关注了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提升,重视对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清晰有条理地表达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规划、组织、交流、合作、反思、自我管理等综合实践能力,为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三)开心农场种植课程内容架构:纵横交叉、双轨并行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基于培养目标来确定。根据既定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我们架构了纵横交叉、双轨并行的课程内容。

1.种植内容的纵横交叉

(1)纵:四季覆盖的蔬菜种植,种植活动全时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设计应体现连续性、多样性和递进性。蔬菜种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有长时间的投入,学生才有广阔的探究时空环境,才能掌握丰富的种植知识和方法,才能感受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基于此,我们组织学生查阅资料、走访专家,按照纵向的时间轴,确定了适合自己的四季种植内容:

春季:番茄、黄瓜、茄子、苋菜、四季豆……

夏季:丝瓜、南瓜、冬瓜、辣椒、毛豆……

秋季:大蒜、葱、韭菜、萝卜、蚕豆……

冬季:芹菜、白菜、包菜、萝卜、麦苗……

四季覆盖的种植内容使学生每个季节都有植物可种植、可观察,体现了种植课程的丰富性和连续性,满足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连贯性要求。

(2)横:多样品种的对比种植,种植体验多样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倡导学生主动探究,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习探究方法,积累探究经验,养成主动探究的好习惯,逐步形成从事探究活动必备的能力、精神和品格。为此,在实施种植课程时,我们有意识地把同一科属不同种类或同一种类不同品种的蔬菜种植在一起,进行横向比较,使学生在学习种植基础知识的同时,可以了解更多蔬菜知识和种植方法,学会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培养探究能力。例如,我们把同属百合科的葱、大蒜、韭菜及禾本科的小麦种在一起,指导学生尝试进行种植,观察它们的外形特点,记录种植和生长过程,了解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又如,我们在种植黄瓜时,种植了多个品种的黄瓜,观察同一时间、同一土壤条件、同一气候条件下播种的哪种黄瓜最先发芽、哪种黄瓜的发芽率最高,观察在同样的管理方法下,哪种黄瓜最先抽丝搭架、最先开花结果,记录哪个品种的黄瓜产量最高,品尝哪种黄瓜的口感最佳等。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经历了蔬菜种植的一般过程,了解了蔬菜王国的丰富性,更经历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到多样种植的快乐,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活动任务的双轨并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活动性、经验性课程。开心农场种植课程的实施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心农场种植活动的开展实质上是由一个个体现综合课程特点的活动组成的。开心农场种植知识、种植方法的习得是通过“查阅资料”“访谈活动”“实地考察”“实验探究”“创意制作”“成果分享”等探究活动来实现的。因此,在课程实施中,综合实践探究活动任务和种植活动任务双轨并行,实现了最终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例如,我们确定了这样的活动任务:查阅图书、上网查询认识各种蔬菜,学习蔬菜知识;整理活动中的过程性资料,并以手抄报、资料册、展板或PPT等形式展示活动成果;采访有丰富种菜经验的人,学习种植和养护蔬菜的方法,将采访结果整理并撰写成采访报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种植并管理一种蔬菜,体验种植全过程;举办开心农场种植成果发布会。

双轨并行的活动任务使学生既能掌握活动方法,又能掌握关于种植的知识,并锻炼种植技能,使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课程实施效果及反思

(一)课程实施:多元合作、资源统整

1.参与主体分层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经历,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基于学生特点和开心农场场地的限制,我们采用分层的方式,为每位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开心农场种植活动以五年级学生为主,主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开展种植探究活动。另外,我们还面向全校学生,采取自主报名、教师考核择优录取的方式招收一批学生,组建了“开心农场种植社团”,利用每天的活动课时间开展种植小课题研究。我们还安排了“班级种植”,其内容具体有两种:一是教室绿化角的花草植物;二是和开心农场进行对比研究的植物。这样的安排,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种植、体验种植,同时也为喜欢种植的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实践探究的机会,为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提供了可能。

2.活动方式探究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协同探究的过程。在开心农场种植过程中,丰富的种植活动、探究化的活动方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比如,在种植韭菜时,“为什么韭菜籽播种后覆盖上草就有利于种子发芽呢?”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了“韭菜不同播种方法对比实验”的小课题研究。经过开心农场土壤的分析、不同播种方式条件优劣的对比,以及像科学家般的观察研究,学生终于揭开了谜底,解决了心中的疑惑。

“室外和暖棚内小番茄种植的对比研究”“黄瓜土栽与盆栽的对比研究”……小课题研究使学生经历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了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

3.指导教师全员化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是学生主动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但这一过程还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帮助。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是学生活动中的首席导师,在探究方法上提供专业指导,如采访技巧的指导、观察记录表的设计等。学校关工委的退休教师主动担任学生的种植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生播种、移栽、浇水、施肥……引导学生体验菜农辛劳、享受丰收的喜悦。有种植特长的教职员工、种植经验丰富的家长、社会人士都加入指导队伍,教学生给黄瓜搭架子、给番茄掐头……一篇篇生动的日记离不开语文教师的精心指导,而科学小实验的设计更是离不开科学教师的帮助。

教师们的联席指导使学科统整、资源整合落地生根,让开心农场种植课程实施更有效,而学生的合作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中悄然形成。

4.养护制度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活动的连续性,倡导在丰富多元的活动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持续发展。因此,在活动设计时教师应体现连续性、多样性和递进性。植物的护养是一个长期过程,如浇水、施肥、拔草等一系列的问题考验着师生的智慧与责任心。我们开展了“植物养护金点子”大赛,形成了多元植物养护制度,设置了“植物护养”岗位,由各班认领植物,学生轮流管理,社团学生负责监督评分。而到开心农场管理蔬菜成了一种荣誉,只有表现优秀的学生才能有机会获得。

多元的养护制度使种植课程得以常态化实施。持续的活动使核心素养培养内化成学生的一种实际需要。

(二)课程评价:个性实施、全面推进

1.开心币评价贯穿种植全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坚持发展导向,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和能力提高。在开心农场种植活动中,我们创造了开心币评价制度。获得开心币的方法有:为开心农场提供种子、秧苗,为开心农场的种植献计献策,主动去“开心农场”劳动,在校级比赛中获奖……开心币可以兑换开心农场的蔬菜、水果,还可以请种植教师上门指导等。积攒开心币和开心币兑换贯穿种植活动全过程。评价的催化剂作用在课程实施中得到充分发挥。

2.阶段性展示推进活动再深入

种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每天的养护又是一项辛苦而略显枯燥的工作。为了避免学生产生倦怠情绪,我们不定期地组织展示活动,让学生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种植活动的趣味性。

山芋成熟的季节,我们举办采摘节,将各班收获的山芋进行展示评比,山芋大且多的班级获得一等奖,且一等奖的班级奖励大个山芋。黄瓜成熟的季节,我们亲手制作黄瓜美食,举办黄瓜美食品尝会。

多样活动的开展,使种植课程更丰富,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全面提升了学生“会合作”“会尽责”“会感恩”等核心素养。

3.评分规则给重点活动精准引领

在种植活动过程中,在一些重要环节,教师应及时介入进行指导。为了更好地引领种植课程的實施,活动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发了与种植课程高度匹配的评分规则。

比如,黄瓜种植时,我们设计了黄瓜种植评分规则:能熟练使用劳动工具翻地、整地,会用多种方法种植黄瓜,种植的黄苗深浅、距离适中并全部发芽成活的得五星;能使用劳动工具翻地、整地,并能用一种方法种植黄瓜,种植的黄瓜苗深浅、距离符合要求,发芽率、成活率达90%以上的得三星。

基于课程目标和活动任务,我们还开发了“资料集”“采访报告”“番茄搭架”“南瓜美食制作”等评分规则,以清晰的评价标准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度开展。

评价标准前置使学生在活动前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在活动中,学生对照标准不断调整,也提高了活动效率。活动后,学生对照评分规则相互评价,不仅准确地评判了自己和同伴在活动中的表现,还发现了自己和同伴的优缺点,知道了自己努力的方向。这样不断调整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核心素养不断形成的过程。评分规则是促进学生学习、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

(三)课程成效:指向素养,不同提升

走进自然、探索自然是学生喜欢的事情,而种植是他们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开心农场为载体的种植课程自实施以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在开心农场种植活动中不断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种植让学生学会了探究

种植蔬菜和水果对学生而言充满了吸引力。对于每一次活动,学生都有“十万个为什么”在头脑中形成。开心农场种植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探究的机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假设、实地观察、尝试实验、验证猜想,学习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也逐渐养成。

2.种植让学生学会了合作

小组合作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开心农场种植课程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比如,学习移栽茄子苗时,小组内学生有序分工,A同学挖坑,B同学把苗放入土坑,将土盖好踩实,C同学浇“生根水”。种植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开心农场里的蔬菜一样长势喜人。

3.种植让学生学会了尽责

责任担当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的重要素养之一。开心农场种植活动考验着学生的责任心。蔬菜的种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在种植时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双休日、小长假、暑假,“开心农场”里的蔬菜怎么办?经过讨论,学生想到了很多办法:请保安叔叔帮忙照看,或者离家近的学生轮流来校浇水等。

种植课程使学生懂得了什么是责任。学生在尽心尽责照顾植物的过程中,学会了责任担当,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种植让学生学会了感恩

新时代的人才应是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懂得感恩的人。开心农场种植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草莓结果了,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第一颗草莓给谁吃”的讨论活动,给天天照顾植物的同学吃,给教师吃,给门卫爷爷吃……学生的感恩之心在不断活跃。

5.种植让学生学会了交往

会交往是新时代人才必须具有的素养和能力。在开心农场种植课程中,有很多事情需要学生与外人交往,共同完成。比如,在向退休老教师学习蔬菜种植时,学生主动请教教师种植方法,学习管理技巧。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在活动中不断提高。

结  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开放的课程、创生的课程。未来,我们将通过引进立体化种植、水培蔬菜、小动物饲养等,将有限的养植空间不断拓展,将开心农场打造成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乐园。我们还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对开心农场收获的劳动果实进行发布和销售,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和财商能力,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沈国琴.大任务长时段项目的表现性评价:以“我是快乐小菜农”为例[J].江苏教      育,2019(06):73-75.

沈国琴.“开心币”:学生主动参与的助力引擎:综合实践活动中推行个性化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4(12):58-61.

沈國琴.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种植课程建设的价值追寻[J].生活教育,2018(03):124-126.

作者简介:沈国琴(1973.10-),女,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